當孩子犯錯、不聽話、不好好學習時,有的家長會火冒三丈,對孩子罵罵咧咧,甚至懲罰孩子,比如罰站、不做作業不準吃飯,等等。如果你曾經這樣做了,試問效果如何?其實這樣做效果很差,孩子會逆反、會感到委屈。想要孩子心悅誠服地接受批評教育嗎?那就試著和孩子講道理,並且結合恰當的、生動的例子,讓孩子更好地理解你所講述的道理吧!
——一位曾經成功讓孩子接受批評教育的父親
親朋好友都說我是一位崇尚民主的父親,在對兒子的教育上,我一直習慣於觀察他所做的事情,盡量去了解他的想法。在需要批評教育的時候,我會先弄清真相,然後再采取以理服人的辦法開導孩子。
有一次我發現兒子捧著一本書,很長時間也不動,乍一看我以為他在認真學習,但是實際上他走神了,他根本就沒翻動一頁。
幾分鍾後,兒子起身倒水喝,我就對他說:“做什麽事情都要專心致誌,否則是難以收到好的效果的。如果心思不在一件事情上,即使花再多的時間也沒用。不專注地去學習和工作等於浪費生命。”
兒子看著我,輕聲問:“爸爸,你注意到我剛才走神了?”
“是的,我一直認為你是個好孩子,自從你學會了認字之後,一直對閱讀保持著濃厚的興趣,但是今天你走神了,能告訴我是為什麽嗎?難道你忽然對學習不感興趣了?”
“不,爸爸……”兒子思考了一下,說:“我對學習有興趣,隻是……隻是……”
“隻是什麽呢?告訴爸爸吧!爸爸很想知道!”我想,兒子心中一定有一些解不開的疑問。
“隻是我今天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學那麽多東西有什麽用呢?”兒子說出了他的心裏話,“我知道學習鐵匠技術可以製造農具和炊具,學習木匠活可以製造家具、建造房子,但是學習寓言和詩歌能做什麽呢?僅僅是為了打發時間,閑著無聊嗎?”
兒子對學習寓言和詩歌有這樣的認識,真讓我有點失落,可我並沒有生氣,反而有一種喜悅感,因為兒子的話足以表明他已經開始思考問題了。我想這是一個教育他的好機會。
“兒子,你能思考學習有什麽用,爸爸感到很高興,因為你在動腦筋思考。”我首先肯定了兒子的想法,然後逐步去幫助他解開心中的疑惑。
我對兒子說:“知識是一切力量的源泉。如果你不學習,對力學沒有最起碼的研究,怎麽會知道建造一座房子要用多少木材呢?怎麽知道哪種設計最合理、最節省材料、最讓人舒適呢?如果缺少審美知識,又怎麽知道那種建造風格最受人歡迎呢?如果沒有這些知識,我們可能隻能對著木頭發呆,恐怕最後我們自己都變成了木頭!”我盡量用一些比較風趣的詞語講道理。
兒子聽到這裏,癡癡的笑了。
“如果鐵匠不知道鐵塊必須燒紅了才容易變形,他怎麽能做出炊具呢?這裏麵就有物理知識。如果鐵匠不懂這個,他會被那些大大的鐵塊逼瘋的,說不定他會用牙齒去咬鐵塊呢?”說話的同時,我做了一個用牙齒咬的動作,並問兒子:“你猜會有什麽結果?”
“他一定會把牙咬掉的……”這時兒子哈哈大笑起來。
接著我告訴兒子,“詩歌、寓言、哲學、音樂,這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能教我們做人的道理,是珍貴的財富。為什麽我希望你看詩歌呢?並不是一定要你成為詩人,而是要讓你理解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文化。”
“還有一點,兒子,你以前說過,你在學習中感到了快樂,這同樣是一種收獲啊。”
兒子聽到這裏,雙眼散發出喜悅的神采,他心中的疑團完全解開了。
在與兒子的交談中,我采取了說理的方式對其不認真學習做出了批評教育,但是我的言語中絲毫沒有表達出生氣、斥責的意味,兒子高興地聽我給他講道理,最終解開了心中的疑團。我為自己能夠耐心而溫和地解釋感到高興,也為兒子能夠心悅誠服接受我的教誨而高興。
生活中,我經常聽到有些家長埋怨孩子,比如,突然發現孩子學習時貪玩了,他們就埋怨孩子不勤奮學習,發現孩子弄壞了玩具,就斥責孩子調皮。比如孩子要去一座年久失修的橋上玩,有些父母會對孩子說:“不能去,要聽話。”孩子不聽話,還是要去,結果遭到了父母的痛斥。這就是蠻橫的幹涉,孩子怎麽會接受父母的勸說呢?
孩子其實很懂事,隻要你耐心地跟他講道理,他是會聽得懂的。比如上麵的事例,父母完全可以對孩子說:“不是爸爸不讓你去,而是因為那座橋已經壞掉了,很可能跨掉,太危險了。”這樣以理服人,孩子就容易接受。
教子鏈接:
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不能以理服人,而是蠻橫幹涉,就很容易使孩子產生反抗心理,甚至會明知故犯,造成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因此,批評孩子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父母要幫助孩子找出犯錯的原因,指出錯誤的危害性,引導孩子去改正錯誤。這樣,孩子會心情舒暢地接受批評,對父母萌生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