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錯,特別是屢錯屢犯或犯了比較大的錯時,一些父母可能會一時衝動對孩子說出不該說的話,或者做出不該做出的舉動。這其實是試圖用錯誤去糾正錯誤,這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對孩子和孩子產生極為不良的影響,有的父母甚至會因為衝動而釀成不可挽回的大錯。因此,不管孩子犯了什麽樣的錯,在批評孩子之前,父母一定要克製好衝動的情緒,讓自己保持冷靜。
—— 一位曾經因為衝動而斥責孩子的父親
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難免會遇到孩子頂嘴。其實也不能說是頂嘴,隻不過是孩子對父母也批評的異議,或是孩子的想法被父母誤解了,孩子才會見縫插針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時候有的父母會很生氣,認為孩子故意頂嘴,於是火氣越來越大,結果孩子遭了殃,父母對孩子的批評教育也泡了湯。
以前我也犯過這樣的錯誤,後來我想明白了,隻有冷靜下來,才能對孩子所犯錯誤做出公正的評判,才能幫助孩子找出犯錯的原因和改正錯誤的方法。而且批評過程中,當你想發火時,一定要克製好情緒,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再來批評教育孩子,否則便達不到批評的目的。
歡歡捧著書坐在那裏出神,我發現他並沒有翻動書頁,而隻是裝樣子。因此非常生氣,於是叫道:“歡歡,你這個小混蛋,你在看書嗎?”
“我在看書……”歡歡被我粗暴的叫聲嚇了一跳,本能地撒了一個謊。
這讓我更加生氣,我提高嗓門,大聲吼道:“胡說,你竟然敢騙我,不認真看書,還學會了撒謊。你知道看書時走神是不對的嗎?”
“我沒有撒謊……”歡歡用蒼白的語言為自己辯護。
“你想什麽?快說,讓你看書你卻胡思亂想,太不像話了。”
“我在想學這些東西做什麽用?”歡歡鼓足勇氣說出了想法,但這句話徹底引爆了我,心想:沒出息的孩子,叫你學習你不好好學,還反過來問學習做什麽用,我不教訓你一下,你是不會學乖的。於是給了歡歡一記耳光,並說:“你簡直太不像話了,叫你學習你就好好學,哪有那麽多疑問……”
“可是,我不懂……”歡歡委屈地哭了起來。
“有什麽不懂的?我叫你學你就學,我叫你學還有錯嗎?”我正想說什麽的時候,妻子出現了,她把歡歡叫回房間,然後對我說:“孩子不認真看書,正好是教育他的好機會,你對他大吼大叫,還動手打他,教育效果會怎麽樣呢?”說完後,妻子去安慰兒子了,隻有我在客廳裏傻傻發呆,深深反省……
半個小時後我醒悟了,我意識到剛才的做法浪費了一個教育孩子的好機會,也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更糟糕的是我給兒子留下了惡劣的印象。孩子會覺得學習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討好父親。我突然慚愧起來,意識到一個孩子之所以變得自私、凶惡、虛偽、懦弱,全都來源於我那種低劣的教育。其實,我那樣做根本談不上教育。
生活中,有的父母就和我犯了一樣的錯,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帶著憤怒的情緒,大聲斥責孩子。孩子懾於父母的權威,心裏不服,嘴上又不敢說。這樣的批評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對立情緒,容易使父母喪失威信,使孩子對父母產生怨恨。
批評孩子時,並不是嗓門越大收到的效果越好,聲調的高低和收到的教育效果往往成反比。並且對孩子大喊大叫會使孩子感覺不到尊嚴的存在,也把父母的修養咆哮得無影無蹤。如果孩子的脾氣不是很好,看到父母對他大吼大叫也可能發脾氣,結果一次普通的批評會升級為哭鬧和打罵,教育的效果抵消為零,甚至變成負數。
批評孩子時,父母首先要冷靜下來,要端正心態,既要當好孩子的家長,又要當好孩子的朋友,做孩子的聽眾。在平靜地指出孩子的錯誤的同時,還應了解孩子犯錯的原因,要使孩子產生親切感、平等感、信任感,孩子才會願意與父母交流溝通,願意接受父母的勸導教誨。這樣孩子才會從思想深處認識錯誤,以實際行動改正錯誤。
教子鏈接:
千萬不要以為你的態度,包括語氣、表情和目光無足輕重,隻要好心就足夠了。要知道,粗暴的批評態度是孩子不願意看到的,粗劣的批評是難以被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的。不妨冷靜下來,心平氣和地批評孩子,這樣有助於保持融洽的親子關係,也容易達到批評教育孩子的目的。所以,父母批評孩子之前,最好先管住自己的脾氣,讓自己心平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