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果你經常對孩子說:“你真笨。”給孩子播下“笨”種,就很容易結出“傻”瓜。所以,奉勸天下做父母的,請不要再說孩子“笨”了,因為罵孩子“笨”是對孩子的心靈的摧殘。長此以往,孩子受父母的暗示,可能會真的變“笨”了。
——一位曾經說過孩子笨的母親
每位父母都知道自信對孩子的重要性,卻又在無意識中消磨孩子的自信,塑造孩子自卑的心理。比如,不少父母一生氣就對孩子說:“你真是個笨蛋。”我曾經也幹了這樣的蠢事。後來我知道:再笨的孩子也有聰明的地方,再聰明的孩子也有笨的時候。說孩子笨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周末,我帶兒子歡歡去一個新開的兒童遊樂場玩。歡歡玩得非常高興,表現也很不錯。中午休息的時候,歡歡不小心把水弄到了褲子上,我讓他把褲子脫下來攤開放到太陽底下的草草坪上曬幹。我說了幾次,歡歡都不知道怎麽放,總是把褲子隨便丟到草坪上,這樣褲子就縮成一團。
我一時氣急,竟然連續說了兩次:“你真蠢!”話一出口,我就後悔了。好在歡歡還不太明白我的意思,但是看到我生氣的表情,他也很泄氣。不過仍然沒有放棄,仍然堅持看我怎麽教他,認真聽我說明。
隨後,我陪歡歡玩一個轉盤遊戲。我見歡歡玩得特別開心,就嚐試著去玩,可是我沒有玩過這種遊戲,不知道怎樣才能使椅子轉起來,就隨口問了一句:“這個怎麽轉呢?”歡歡非常聰明,他一下子就教會了我。
看到我順利地轉起來,歡歡高興地直拍手。而我卻沒那麽高興。因為我想起剛才說歡歡“蠢”,其實歡歡很聰明,隻不過我剛才缺乏耐心,才說了那句不該說的話。我在心底真的想給歡歡道歉,但我知道歡歡還不太明白。所以,我當時下定決心,今後再也不會說他笨或蠢了。
可能是因為我對孩子期望過高,或者不了解未滿4歲的孩子能做什麽,所以當我看到孩子笨手笨腳時,情急之下那些不該說的話就會脫口而出。由此,我聯想到生活中,有些父母經常不假思索地對孩子說:“你腦子笨。”類似的話還有“你是榆木腦袋”,“你是豬腦子”,“你簡直是傻子,誰都比你聰明”等等。父母的心情能夠理解,往往是因為孩子不認真、不努力,所以感到生氣才說出那樣的氣話。當然,也不否認有的父母確實認為孩子的腦子不靈,所以才發泄一種不滿。
科學研究表示,孩子上了小學以後,經過努力能跟上班的,智力都屬於正常,根本不存在笨的問題。如果父母經常說孩子蠢,說孩子笨,很容易給孩子造成一種“我太笨”的心理定勢,這不但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還會影響孩子思考的積極性。
任何一個孩子如果相信自己笨,眼神便會失去光彩,言行舉止也會隨之“笨”起來。在課堂上,老師如果出一道題目,說:“同學們,這道題目有點難,大家好好想想。”這時相信自己笨的孩子馬上會放棄思考,他會想:“這道題目我不會,我笨呀!”如此一來,孩子就不用腦思考,那麽真的可能變得越來越笨。
美國幼兒教育家凱茨在孩子身上發現了一個類似的現象,他稱之為“習得性愚蠢”。他說,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為某些原因,逐漸產生對學習的無能感,並因此而喪失了自信心。如果父母經常說孩子蠢,那麽就會強化孩子“自以為愚笨”的思想。
這讓我想起了曾經在書中看到的一個故事:
一個巫婆把一位美麗的公主關在高塔上,每天公主隻能見到巫婆,而巫婆經常對公主說:“你的樣子醜極了,誰見到都會被嚇跑。”漸漸地,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話,認為自己真的很醜陋,於是害怕被人嘲笑,也就不敢逃走。
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經過塔下,看到貌美的公主,就把她救出來。這位公主對著鏡子看自己,才發現自己非常美麗。
事實上,我們很多父母無意中就充當了 “巫婆”的角色。但是父母自己卻不知道,因為他們說孩子笨,是出於一種愛意。可是,孩子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比如有時父母在外人麵前謙虛地說:“我兒子不行,腦子笨。”有時候父母拿別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作比較:“你真笨,看林林多聰明。”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被大量的負麵暗示淹沒,當孩子深信自己的腦子很笨、學習能力很差的時候,他就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懷疑。於是,這就可能造成孩子在主觀心理與客觀後果上的惡性循環,越是認為自己笨,就越是看到不好的結果,看到不好的結果,又會反過來讓孩子在主觀上覺得自己更笨……如果惡性循環,後果可想而知。
不要認為這是危言聳聽,事情就是這樣,如果你經常用一個詞給某人標定,往往會使某人順從你給予的標定,做出相符的行為,盡管你的標定並不一定十分準確、合理,有時甚至是錯誤的,但標定的假身份往往會成為某人的真實寫照。這種現象在幼兒身上特別明顯,因為孩子往往通過別人的評價,尤其是父母的評價來認識自我。
所以,聰明的父母不該抱怨孩子笨,應該對孩子多說鼓勵性的話,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比如:“雖然你數學成績不好,但是你寫作能力很強,我相信你能行。”“你能學得更好”,“爸爸媽媽為你的進步驕傲”……
教子鏈接:
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在父母說他笨的時候,會用不太自信的聲音捍衛著:“我才不笨呢!”但是,隨著父母不斷地“播種笨的種子”,孩子漸漸放棄了捍衛自尊,開始相信自己笨了。直到有一天,父母說他笨,老師說他笨,同學說他笨,左鄰右舍也說他笨的時候,他就堅信自己笨了。這就是心理作用的結果。所以,請不要給孩子消極的心理暗示,要多鼓勵孩子,相信孩子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