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打孩子的父母抱有這樣的認識:一,孩子是我的,我打他天經地義;二,打孩子是自己家的事情,別人無權幹涉;三,打孩子是為了孩子好,打是愛孩子的表現,因此沒錯……這些認識都是父母站在自己立場上的所思所想,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們沒有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人,而是把孩子當做自己的附屬物。所謂“為了孩子好”,並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
——一位曾經老是打孩子的父親
以前我總是認為父母打孩子是天經地義的,認為那是為孩子好,孩子長大了自然會明白我的苦心。因此,當孩子不聽話或者犯錯時,我除了訓斥他,還忘不了用竹板打他P股。
有一天,兒子與小夥伴玩得歡快無比,忘了寫日記。晚上,我下班回家,發現兒子在沙發上呼呼大睡,就把他叫醒,問:“你今天的日記寫好了嗎?”兒子見我要檢查他的日記,麵露慌張的神情,支支吾吾地說:“我忘了。”
我聽了火冒三丈,因為我一直向他強調:今日事情今日畢,另外我非常希望他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以便將來在寫作方麵有所成就。得知兒子日記沒寫,我一手扶住兒子的肩膀,一手劈劈啪啪暴打他的P股……
類似的場景在家裏經常可見,兒子一旦沒有做好該做的,不是被妻子臭罵一頓,就是被我狠揍一頓。終於有一天,兒子抗爭了。
那是兒子上五年級的時候,期中考試成績出來了,他在班裏排名第十一,離我期望的前十名僅一步之遙。為了讓他謹記教訓,下次達到這一目標,我拿來竹板,讓兒子趴在桌簷上,不由分說地打他的P股。
兒子被打之後,沒有哭泣,他憤怒地說:“走著瞧吧,過幾年我再找你算賬。”聽了兒子的話我失望極了,還想打他,卻被他逃脫了。想想兒子的話,我心都涼了。
坐在空蕩蕩的客廳裏,我獨自愁悶煙,腦海中不斷回放兒子憤怒的表情,始終想不通兒子為什麽會有那種反應。
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兒子憤怒地對我吼叫:“不要再打我了,我是一個人,不是你的出氣筒。”那個瞬間,我突然懂了,原來我一直崇尚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是錯誤的。
“寬是害,嚴是愛”,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身為父親就要成為嚴父,要在孩子心目中樹立權威,讓孩子乖乖聽我的話。因此,當孩子沒有按照我的規定做好該做的事情,我就會用“棍棒”伺候他,這樣做隻是為了讓他記住我的教導,做一個好孩子。
可是後來我明白,打孩子是一種家庭暴力,不但會給孩子帶來皮肉之苦,還會導致孩子心靈的創傷和行為的扭曲,毆打孩子有許多嚴重的後果:
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年幼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自尊心會越來越強,動輒打孩子會嚴重損害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孩子越打越“皮”,從而產生逆反情緒,最後發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棄。
使孩子被迫說謊。為了避免挨打,孩子表麵聽話、服輸,內心卻不滿、不服,來個“好漢不吃眼前虧”,學會了見風使舵,學會了隱藏自己的不足,從而說謊話讓父母高興。
使孩子產生怨恨和報複的心理。經常打孩子,會給孩子造成一個錯誤的認識:父母不愛自己,有了這種想法後,孩子就會充滿仇恨,從而產生報複心理。
容易使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父母動不動就打孩子,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性格,經常挨打的孩子不但會性格暴躁,還會表現出攻擊性行為。比如,有的孩子在學校經常跟同學打架,有的孩子離家出走,最終走上了犯罪道路,這與父母經常打罵他不無關係。
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喪失威信。武力不能解決問題,更不能樹立威信,父母應該明白,通過毆打孩子所建立的威信是虛假的,孩子表麵怕你,實際上卻是憎恨你,討厭你,看不起你,認為你無能、沒有修養。
所以說,父母無論如何,都不應該毆打孩子。父母應該了解家庭教育的藝術和內涵,學會用愛心教育孩子,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錯誤,用寬容的態度對待孩子的成長,給孩子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成長環境。
教子鏈接:
俗話說,常罵不驚,常打不怕。但並不是說不能打孩子,幼兒專家表示,如果父母虐待性、沒頭沒腦地亂打孩子,會使孩子產生羞辱感,甚至有報複心理。如果父母真的氣上心頭,想教訓孩子一番,那麽請不要用任何工具,用手打幾下孩子的P股就行了,力道要把握,不能打得太重。打過之後,務必給孩子解釋清打他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