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某些時候,我在批評孩子的時候,雖然初衷是為了讓孩子改正錯誤,但是我的語氣卻是在告訴孩子:“媽媽並不相信你會改正錯誤。”於是不管我怎樣批評孩子,孩子依然沒有什麽明顯改變。直到有一天,我明白了原因何在,因為我不信任孩子,孩子也不會相信自己。
——一位不相信孩子會改正錯誤的母親
毫無疑問,批評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改正錯誤,可是不少孩子卻被批評的不想改正錯誤。因為父母的吹毛求疵讓他產生自卑、沮喪心理,感覺自己很糟糕,因而失去了改正錯誤的積極性。以前我也犯過這樣的錯誤,但幸運的是,在丈夫的幫助下我明白了在批評孩子時應該注意態度和方法。
兒子上五年級了,我和丈夫希望他小學畢業時考出好成績,以便進入重點中學。他的數學成績一直不錯,可就是語文成績老上不去。特別是寫作文,最讓他頭疼。一篇作文,他往往寫不上幾句,就寫不下去了。我經常埋怨他不善於觀察,缺乏想像力,語言單調乏味,懶惰而不肯練筆。
一天下午,兒子在那裏絞盡腦汁寫作文,但是憋了半天也沒有寫出幾個字來。見兒子在那裏抓耳撓腮、左顧右盼,我不由的有些生氣,“快點想啊,看什麽看啊?一點都不專心,怎麽能寫好作文呢?”
這時下班回來的丈夫正好推門而入,他對我使了個眼色,然後把我叫到臥室,說:“最近一段時間,就讓我來試試看,幫助兒子提高寫作水平,但是還需請你配合,那就是不要在我和兒子談話的時候插嘴,還有啊,這段時間你不要管兒子的學習了。”
我雖然笑著答應了丈夫,但是內心卻在笑他:“我倒想看看你怎麽提高兒子的作文水平。”說完後我回到廚房做飯,丈夫在客廳裏陪兒子寫作文,隻聽見他對兒子說:“兒子,語文真有那麽可怕嗎?其實對於你來說,學好語文是沒有問題。你的理解力很強,記憶力又很好,又愛動腦筋。隻要你平時多看一些文學方麵的書,比如散文、雜誌、故事書等等,大量地看,再練練筆。堅持下來,一定會大有成效的。知道嗎?你的不足就是看的書太少。”
丈夫的話似乎起到了作用,隻聽見兒子有點不相信地問:“爸爸,你沒騙我,我真的能行?”
“當然。”丈夫非常肯定地回答。
“那我爭取每天看一本書。”兒子大聲說道。
“一天看一本書不太現實,也沒有必要,隻要你每天看20頁書,長期堅持,也很了不起。要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啊。”
丈夫要求兒子在看書的同時做好讀書筆記,把自己覺得不錯的句子記下來,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下來。休息日也要堅持看書,丈夫還教兒子怎樣挑選適合自己閱讀的文章,怎樣來讀這些文章,怎樣借鑒別人寫作的長處。
雖然丈夫的話非常有道理,但是我還是懷疑兒子難以做到,於是我偷偷觀察兒子是否認真看書了。第二天下午,兒子放學後,寫完作業就在客廳的沙發上看書。我時不時留意他,發現他的眼睛盯著天花板,我正想說他幾句時,又想起了丈夫前一天的交代,於是我又忍住了。
兩分鍾後,丈夫回家了。他發現兒子並沒有把心思放在閱讀上,就說:“看書重在投入,如果手裏拿著書,心裏想著別的東西,那是看不進書的。看不進書,又怎麽能提高寫作水平呢?”兒子默不作聲地低下了頭,過了一會兒,他對丈夫說:“爸爸,我確實沒有集中精力看書,我以後再也不會三心二意了,請你相信我,好嗎?”丈夫溫和地說:“爸爸相信你能做到專注看書,這一點你不用擔心。
從那以後,兒子看書真的很投入,有時候我叫他吃飯,他都聽不見。兩個月後,期中考試成績出來了,兒子的語文居然考了90分,他的作文破天荒地獲得了38分(滿分40),我在為兒子感到高興的同時,也為丈夫對兒子成功的教育感到高興,但是卻為自己感到難過。因為在丈夫正確教育方式的對比下,我對孩子的教育是失敗的,而原因我也清楚,那就是不懂得給孩子信任,隻知道批評和挑剔孩子的缺點。
當天晚上,我向丈夫討教家教方法。他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小時候,我非常調皮,經常搗亂,很讓老師討厭,有一次,老師向我的父親抱怨,說我一點都不聽話,讓父親好好管教我。父親卻對老師說:“我家孩子隻有這麽一個缺點,其他方麵他都表現得很好,我相信他沒有調皮到無法管教的地步。”聽了父親這些話,我心裏暖暖的。因為我知道,他是信任我的。從那以後,我發誓不再故意搗亂。
在與丈夫的對話中,我明白了,批評孩子需要給孩子信任。當我們信任孩子,對孩子說,你隻有一個缺點時,一方麵,孩子很容易接受,他會認為自己不是那麽糟糕;另一方麵,因為隻有一個缺點,他有了改正的信心,能夠集中精力把缺點改掉。求全責備不僅難以使批評奏效,反而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使父母和孩子之間產生矛盾,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後來我在一本親子教育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孩子是經不起挑剔的。父母越是挑出孩子的不足,越是批評孩子的不對,孩子就越是聽不進去。更加糟糕的是,當我們經常說孩子這不行那不行的時候,我們的責備和訓斥往往會應驗,結果我們會發現孩子果真什麽都不行、什麽都不好。這就是消極暗示的結果。所以,我們要信任孩子,哪怕批評孩子的時候,也要告訴孩子:“我相信你會改正錯誤,不斷進步。”這就是說,我們要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
教子鏈接:
大多數孩子都有積極向上的願望,犯了輕微、無關緊要的“過錯”後,他會感到有些內疚和不安,從而把它放在心上,受到良心的責備。如果我們了解並善於運用這一點,當孩子犯了一般性的錯誤時,不是痛斥他,而是充分信任他,讓他自己定出下一階段改正錯誤的時限,那麽孩子就很可能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樣既可以改善親子關係,增加彼此間的信任,還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自製力,實現孩子的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