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年幼,心智尚未健全,生活經驗不足,犯錯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此孩子犯錯了,父母不應大驚小怪,小題大做,而要對孩子的犯錯表示理解。對孩子說一句:“爸爸小時候也犯過這樣的錯”,一下子溫暖了孩子的心。接著,再對孩子進行溫和的批評教育,孩子就很容易接受了。所以說,理解孩子是讓孩子接受批評的前提,也是教育好孩子所必須的。
——一位懂得在批評前理解孩子的母親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成年人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的都犯過錯誤,我們知道犯錯不重要,重要的是犯錯之後能夠清醒認識自己錯在哪裏,並積極改正錯誤,從而不斷進步。可是當孩子犯錯時,我們做父母有時候卻沒有那麽理智,因為急於求成,望子成龍心切,因此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忽視了對孩子表示理解,言語過激,以至於刺激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傷害了孩子脆弱的自尊,導致孩子不但不接受我們的批評,還和我們唱反調、對著幹。
麵對這種情況,做父母的心情是複雜的:既有批評孩子未果的沮喪,也有對孩子失望的懊惱,還有對孩子抵觸情緒的氣憤,更有對自己教育行為不當的反思。曾經我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不過是丈夫的提醒促使了我積極反思,最後我懂得了在批評孩子之前,因為先對孩子表示理解。這樣才能緩和孩子的抵觸情緒,讓孩子輕鬆接受批評。
兒子5歲的時候,上幼兒園。有一天,他在喝牛奶時,不小心把牛奶潑在桌子上。兒子覺得好玩,用手指蘸著牛奶在桌上亂塗亂畫。我走過去,不由分說地警告他:“誰叫你這麽玩的,不準浪費牛奶,快點喝完。”
兒子停止了亂塗亂畫,可是等我轉身離開時,他又繼續玩起來。當我再次發現時,非常生氣,於是在他的P股上拍了幾下,並大聲嗬斥:“你這孩子,怎麽能這樣?”
兩天後,兒子在喝奶時,不小心撒了幾點在椅子上,他本來想把灑出的牛奶擦幹淨,可是他用手擦時,不僅沒有擦掉,反而越擦越髒。我看到後,非常惱怒,心想:你這孩子,不聽批評,又玩起來了。於是上前打了他的P股幾巴掌,並說:“我上次告訴你,不要這樣。可是你太不聽話了,是不是嫌上次打得不疼啊?”兒子委屈極了,哇哇大哭起來。
這時丈夫走了過來,簡單安慰了兒子幾句,就把我叫到臥室,說:“孩子犯錯是正常的,咱們小時候也犯過很多幼稚的錯啊,我們應該先理解孩子,再教孩子怎樣避免犯錯,而不是警告孩子別犯錯,更不是在孩子犯錯後打罵孩子。”丈夫一番話讓我大徹大悟。是啊,孩子犯錯後,我們應該教孩子怎樣避免犯錯,這樣孩子才能進步,才能成長。
從那以後,兒子犯錯後,我總會在第一時間告訴他:“媽媽小時候也犯過這種錯,隻要……就能避免犯這樣的錯。”除此之外,我不會斥責孩子半句,更不會板著臉對孩子進行說教。說來也怪,孩子在我簡短的安慰和建議下,非常自覺地去改正錯誤。
是孩子就會犯錯,犯錯時父母要給孩子理解和寬容,給孩子改錯的機會。每個孩子都是在不斷地犯錯、知錯、改錯中成長的,父母都要理解:犯錯是孩子汲取經驗和教訓的重要途徑,錯誤的經曆不是孩子成長的包袱,而是孩子成長的財富。父母隻要溫和地告訴孩子錯在哪裏、怎樣改錯,孩子一般都會認真聽取。
一些父母,他們認為隻有嚴厲的管束與懲罰才能避免孩子犯錯。他們通常會在孩子犯錯後大吼大叫,孩子因為家長的權威而停止錯誤行為,變得很乖、很聽話。但這隻是暫時的,而且長此以往,會嚴重妨礙孩子的成長,孩子可能變得自卑怯懦,為了不犯錯,孩子變得畏首畏尾。還會激起孩子的自衛心理和反抗情緒,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當孩子犯了錯,家長在處理孩子的犯錯時,應該注意這樣幾點:
第一,麵對孩子的犯錯,父母應該以寬容的心態去理解。因為孩子是在犯錯的過程中成長和完善的。孩子犯錯是正常的,不犯錯反而不正常了。通過犯錯、知錯、改錯,孩子才能逐漸形成自強自立的品格,變成一個有主見、有責任心、有創造力的人。
第二,當你理解了孩子的錯誤時,相信你就不會有那麽大的火氣。這時候冷靜地和孩子溝通,告訴孩子錯在哪裏,怎樣去改正,以後怎樣避免犯同類的錯誤。請記住,父母千萬不要帶著脾氣批評孩子,那樣孩子難過,甚至抵觸,改錯的自覺性就不會那麽高。
第三,當孩子重複犯錯時,父母不應打罵孩子。這時候應該通過溝通去了解孩子犯錯的真正原因,檢查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得當。
第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有必要鼓勵孩子去動手嚐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經常和孩子溝通,對孩子進行科學而必要的幫助和指導。這樣,孩子就會在父母的指導下學會生活技能,一方麵可以減少犯錯,另一方麵還能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
教子鏈接:
有句話叫“理解萬歲”,相信做父母的都知道。沒有理解,溝通就會受阻;沒有理解,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就難做到將心比心,更談不上尊重孩子。沒有尊重,也就不會延展出溫情的教育,這樣孩子又怎麽會心悅誠服的接受批評呢?想讓孩子認真傾聽並接受父母的批評教育,自覺去改正錯誤,父母就應該學會充分尊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