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會這樣來形容一個處在魔法期的孩子:如果他閉上眼睛,他就會導致世界消失。如果他睜開眼睛,他就會讓世界重現。如果他心情愉快,世界也一片和諧。如果憤怒打破了他內心的和諧,整個世界就會支離破碎。如果他有了什麽願望,他說出幾個有魔力的音節,想要的世界就會出現。他的希望、他的思想、他的手勢、他的聲音統治著整個宇宙。
當孩子18個月大時,他統治世界的魔法就開始慢慢消失了。當他上升到語言魔法的高度,發現能運用語言進行指揮時,他被誘惑進一個新的世界中,他在不知不覺中來到了新的思維階段。這就是通過語言來聯動整個世界。
這個通過語言來聯動的世界,在想象力的運作下,會充滿未知與神奇。
你想過在太空裏漫步是什麽情景嗎?你想在漆黑的太空裏感受一下彗星從身邊一擦而過的驚喜嗎?你想在飄移中路過藍色的海王星並經曆它那徹骨的寒冷嗎?你想漫步在月球上翻飛倒立嗎?你想在浩瀚的太空裏回望那螺旋狀的銀河嗎?從遠不可測的太空裏俯望我們的星球,它會是什麽樣子?我們所屬的星座,它們會在神秘的太空裏哪個位置呢?什麽是軌跡?什麽是旋轉?什麽是自轉?什麽是吸引力……
當我們用手指輕輕在那凸凹不平的字兒與圖片上滑過時,真實的像是已經在觸摸太空了;當我們關上了屋裏所有的燈時,我們好像真的飛進了無邊無際的宇宙,快樂又驚奇的感受著一顆顆行星從我們身邊飛過……原來在我們腳下的地球從太空看,它是那樣的美;原來那讓地球萬物可以茁壯成長的太陽,它是那麽的火熱,以至於讓我們愛它少不了它卻也無法觸摸到它;原來在月亮裏還有那麽的坑,它們都是隕石撞擊月球留下的“吻痕”啊……孩子瞪大了雙眼仔細的看著書上的每一個細節。
這是媽媽和寶寶第一次“走進”太空,孩子一直處在驚訝與興奮之中,不停地問來問去。直到把自己和媽媽累倒在床為止。同樣具有魔力的書還有《海洋尋寶》,從上天漫步到下海尋寶,孩子的想象力獲得了最大發揮。
鬆居直說:看圖畫書就像用放大鏡來看日常的東西一般,能帶給幼兒新鮮而驚奇的感受。好的圖畫書用趣味盎然的方式,呈現孩子喜歡的事物,讓孩子可以清楚地看見,並且深深地被感動。如果孩子看到一本內容精彩,而且描繪了他們想看、想聽、想體驗的事物的圖畫書,一定會感受到極大的喜悅。製作圖畫書的人、買圖畫書的人和念圖畫書給孩子聽的人,如果確實體認識到這一點,就能與孩子心靈相通,獲得孩子的信賴並擁有與孩子在情感上的共鳴。
從前的人認為,故事是用來哄孩子的,因為拗不過孩子的央求,隻好反複地講。但是對孩子來說,故事是一個充滿驚奇、趣味,可以激發想象力的世界。要想專心地聽故事,就必須具備獨特的能力,將看不到的故事在腦海中想象成畫麵,這就是一般所稱的想象力(imagination)。
豐富的想象力並非天賦,而是經由直接或間接的體驗得來,體驗越多,想象力越豐富。圖畫書正好能提供給幼兒更多的機會去體驗。
心理學家布魯諾·貝特爾海姆曾表示,孩童麵對的問題不是“我要成為好孩子嗎?”而是“我要像誰?”這樣的內心世界為兒童閱讀提供了特別的注解。貝特爾海姆認為好的童話“幫助兒童的方式是使他們能夠讓自己的無意識適應有意識的幻想,向他們提出組織幻想的方式來幫助他們給自己的生活以更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