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孩子的反抗心理往往源自過分懲罰

  菲利不小心打碎了媽媽心愛的玻璃首飾盒,心裏感到十分難過。他不知該怎麽辦。菲利是個誠實的孩子,即使媽媽並沒有看見首飾盒是自己打碎的,但他還是準備等媽媽下班回來後告訴媽媽,並請求她的原諒。

  媽媽終於下班了,可當她看見心愛的首飾盒變成了碎片時,忍不住開始責罵起菲利來。最初,菲利感覺媽媽應該責怪他,誰叫自己那麽不小心。菲利愧疚地聽著媽媽的批評,並決定省下兩個月的零用錢,為媽媽買一個同樣漂亮的首飾盒。

  10分鍾過去了,媽媽仍然在罵他,菲利有點按捺不住了。他想,用一個月的零花錢給媽媽買一個類似的首飾盒就可以了,何必要買那麽好的。

  又過了10分鍾,媽媽還沒有罵完,菲利決定零花錢還是留給自己用,首飾盒碎了就碎了。

  媽媽終於停了下來,等待菲利的懺悔。可菲利由於氣憤,不僅沒有懺悔,反倒說道:罵夠了吧!什麽破首飾盒,我早就想把它摔了!”然後吹著口哨,毫不愧疚地走出了家門。

  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就是說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都會引起接受者的不耐煩或逆反心理。成人常會出現超限反應,同樣在孩子中也很常見,例如孩子犯錯誤了,父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對孩子做出同樣的批評,這些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最後到反感討厭。甚至會出現反抗心理。

  伯尼是父母和旁人眼裏的“問題少年”。他不喜歡學習,學習成績很不理想,生活中對什麽都不在乎、無所謂,不喜歡和其他人交流,平時朋友也很少。

  生活上有什麽問題,伯尼從不跟父母說,在家裏,她和父母很少交流,幾乎不存在親子溝通。爸爸媽媽曾多次送他到各種培訓班,並為他請家教,可他的成績卻毫無起色。

  無奈之下,母親帶伯尼去看心理醫生。

  經過教育心理專家與伯尼溝通後才發現,導致他行為異常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內心充滿了逆反,他對自己的母親甚至表現出了一種近乎仇恨的反感。伯尼說,自己從小到大幾乎沒聽過媽媽的表揚,一旦做錯了事後,媽媽從來不想著幫助自己怎麽去糾正錯誤,而是從不顧及場合地對他一味批評,一次、兩次以至N次,讓他感覺自己生活的沒有價值。

  原來是父母教育上出現的錯誤,導致了伯尼缺乏生活熱情,沒有奮鬥目標,因而在學習上沒有興趣,人生觀極端消極,對父母也產生了嚴重的反抗情緒。

  教育專家研究發現,對孩子的教育中出現過多的批評,會導致孩子有意識地逃避批評或者逃避可能導致被批評的環境。父母總是認為:打是親,罵是愛。殊不知,在他們的打罵下,孩子隻會和父母走得越遠。

  例如說,父母經常批評孩子不敢下水遊泳,到後來會讓孩子產生懼怕遊泳的心理,嚴重的連走近河邊或池塘邊也會懼怕;父母如果總是批評孩子的作文不好,很容易讓孩子有一種放棄寫好的想法,嚴重者還會放棄其他科目的學習。

  一位父親說:“我叫7歲的兒子接住我投過去的壘球,但是他害怕球彈起來打著他,就往後退或是往旁邊躲。我很生氣,就說他像個女孩子。他哭著跑了。後來有好幾個星期他都不肯和我一起玩投球遊戲。過了一段時間,在我的請求下我們又一起來到院子裏,這次我沒有刺傷他、批評他,他接得好我就誇獎他,他很快就學會接球了。”

  孩子很容易把批評視為一種懲罰,通常是以害怕、憤怒、怨恨、哭鬧作為受到批評時的反應,消極的批評容易導致消極情緒反應的習慣模式,這樣的反應模式,無疑是消極的情緒反應,妨礙了任何積極的反應行為。

  父母不必對孩子的錯誤總是批評。孩子身心發展水平較低,認知能力、思維水平、自我控製能力等比較差,難免會犯一些錯誤,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對其要求過於苛刻,以為不管多大的孩子幹了錯事都是非常糟糕的,甚至不惜用謾罵體罰來糾錯,必然會造成負麵影響,使孩子受到重大的心理創傷。

  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不可以用一味的批評來解決問題。給予孩子一段時間,讓他恢複平靜。一旦受到重複批評時,他心裏會嘀咕:為什麽總會對我這樣?這樣,孩子挨批評的心情就無法複歸平靜,犯錯違規的衝動沒有化解,反而被壓抑,成為一種心理情結,削弱了孩子的防禦能力與生存能力,使孩子的反抗心理高亢起來。

  為避免超限效應的出現,家長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隻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也不應簡單地重複,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自己被“揪住不放”,他的厭煩心理和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消失。

  在很多情況下,尤其當孩子遇到困難,考驗、或心情沮喪的時候,最需要的是父母指點迷津的人生忠告,而不是重複的批評和囉嗦。但是有一些父母教育孩子,往往語言貧乏,嘮嘮叨叨,翻來覆去就那麽幾句話,孩子聽得不耐煩,父母還不能解決問題。

  重複的批評和囉嗦不但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有時甚至會適得其反。

  有這樣一個心理學上的遊戲:

  請一個人快速重複“老鼠”這個名詞十遍,當他剛剛說完第十遍“老鼠”後,這時有人馬上提問:“貓怕什麽?”要求他立即回答,他幾乎100%會回答“老鼠”!這個遊戲的規則一要快速重複,二要立即回答。如果雙方同時遵守了這兩條規則,那麽答案肯定是“老鼠”,成功率接近100%。

  這個遊戲說明,當你在無限度地重複某一件事或某一個概念的時候,你的智力在重複的過程中就會不斷下降,當你的智力降到低點時,你的判斷力也同時下降到了低點,從而造成判斷錯誤。

  在學校教育中,普遍存在這樣的現象,一些中小學教師讓學生把做錯的題再重複做十遍,讓學生把寫錯的字重新寫一百遍。學生說:“不用到一百,到了三十多遍的時候我就已經不認識這個字了。”

  父母教育孩子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總是針對一個問題重複批評,翻來覆去地說,造成孩子的心理由想改正變為了叛逆。

  認知過程有它自身的規律,認知心理有它自己的特征,父母的教育不但要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還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批評“不及”固然達不到既定的目標,但“過度”又會產生超限效應,甚至產生反作用。因此,父母應該調整自己不良的教育習慣,不要一味的批評孩子,而要適當鼓勵孩子。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