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孔子說得,李零輩說不得

  ◎ 王得後

  魯迅當年寫《阿Q正傳》,關於題目發了一通議論:“‘別傳’呢,阿Q實在未曾有大總統上諭宣付國史館立‘本傳’——雖說英國正史上並無‘博徒列傳’,而文豪迭更司(魯迅曾在書信中更正:應為柯南·道爾;但本文未作修改。王注)也做過《博徒別傳》這一部書,但文豪則可,在我輩卻不可的。”雖然,這種大人物則可,我輩卻不可的事,在過去和現在比比皆是,未來也似乎不可預測。但現在畢竟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何況又是溫文爾雅的學術界,更何況是弘揚“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的儒學的學者教授,居然還是這樣的脾氣。

  孔子生於“天下無道”的亂世,一生尋找主子,希望獲用,以“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為己任。在五十一歲時才開始謀得一官半職,但也曾經做到魯國的警察首腦,代理宰相,殺了個反對派少正卯,而魯國並未得救,更別說達到他老“東周”的理想境界。不久周遊列國,在匡被圍,在陳、蔡之間絕糧,在衛見南子而賭咒發誓,在宋受到桓魋死亡的威脅,六十多歲了,在鄭有了下麵一個寫入“不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中的故事:

  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史記·孔子世家》)

  李零不但有見於《史記·孔子世家》的這一記載,還把《白虎通》、《論衡》、《孔子家語》和《韓詩外傳》同類的記載一一鉤沉,排列出來,可見“博考文獻,言必有據”的功力和深思熟慮的考量,於是乎即用《喪家狗》做他的《我讀〈論語〉》的書名。不料這就捅了馬蜂窩了。信奉孔子的教授學者以為侮辱了他們的“至聖先師”,大開罵戒。原來“至聖先師”教導的“忠恕”之道連他的之徒也管不了;“至聖先師”教導的“溫良恭儉讓”的君子風度也教化不了自詡忠心耿耿的弟子。更遑論“下管五千年”要用它來拯救中國,創造美妙的將來。

  然而,“事實是毫無情麵的東西,它能將空言打得粉碎。”討論問題的第一步是心平氣和,就事論事,切忌感情用事,蓋“凡事實,靠發少爺脾氣是還是改不過來的。”用《喪家狗》做書名,並比喻孔子,不高興,要批判,至少需要說清楚三個問題:一,孔子是不是承認過自己像“喪家之狗”?這無須爭論,白紙黑字俱在。二,那麽怎樣理解孔子自己的承認,而且是“欣然”承認,而且還“然哉,然哉”地讚口不絕?三,李零怎樣運用這個比喻,能不能運用?

  是的,鄭人對於孔子的議論,無疑語帶譏刺。前麵盛讚了一通孔子的長相如何像某某“聖人”,而話鋒一轉,卻用“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作結,顯然是說孔子的相貌終歸比不上所有“聖人”啦;而孔子孤零零站在郭東門的神情倒“累累若喪家之狗”,顯然不是孔子的粉絲。那麽,孔子為什麽聽到後,既“欣然”還要“笑曰”“然哉,然哉”呢?

  這種心理問題也是所謂“人心叵測”吧,隻好“以意逆誌”吧?那麽,我也來猜一猜。第一,在那個古代,具體動物的名稱似乎不像“亞聖”孟子口裏的“是禽獸也”,也不像今天我們熟知的“走狗”,“乏走狗”有那麽嚴重的貶義。君不見十二生肖中六畜齊全嗎?而古人的忌諱也沒有我們今天的嚴重和廣泛,像阿Q頭上長癩,“推而廣之‘光’也諱‘亮’也諱,再後來,連‘燈’‘燭’都諱了”那樣。古時貴公子可以用“黑臀”作名字,“牛馬走”可以是自我的謙稱。否則孔子也不會這麽“坦蕩蕩”的吧?——檢讀《論語》,孔子生氣,罵人的地方何止一處?第二,就是像孔子自己所說,“六十而耳順”啦。這一點譏刺小菜一碟。第三,孔子畢竟是孔子,他是個大活人,很是不凡庸,他比較理智,有點風度,不乏自嘲的幽默。荷蓧丈人斥責孔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孔子也隻是說他是個“隱者”,“道不同,不相與謀”而已矣,並不跳起來開罵。第四,最重要的,孔子雖然很執著,雖然教導學生“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但為了推行自己的“善道”還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在無道的天下,到各國去跑官;沒有成功,難免失落,失落感正是人之常情,因而頗為自悲自傷。聽到“累累若喪家之狗”的話,即使不像他鄉遇知音開心,也很有點聽到知言的意味吧?強顏一笑,“然哉,然哉”,隻好承認自己不走運了。不知道這猜想是否有一點影子?然耶,非耶?

  如果我的猜測有一點點道理,那麽,必要時,我輩學個孔夫子,也說他像“喪家狗”,有何不可呢?難道如今還是孔子說得,我輩卻不可麽!

  至於李零,他是怎麽用的這“喪家狗”三個字?能不能用呢?我再來猜一猜。第一,他肯定孔子一生失落的遭遇這事實。李零說得很清楚:“我喜歡活孔子、真孔子;不喜歡死孔子,假孔子。”史籍記載這個活孔子、真孔子確實一生的的確確“心想事不成”,他一門心思寄希望於統治者用他,可卻不為統治者所用,很是失落,失落到產生“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的地步了。要李零“‘瞞’和‘騙’”,他是絕對不幹的。他自己讀《論語》,教學生讀《論語》,根本特質所在就是要打破對於孔子的“‘瞞’和‘騙’”。複活孔子,複活一個真孔子。第二,他倒是從積極的方麵看孔子的“欣然”和“笑曰”。很是“同情地理解”。所以他在封麵上標舉:“任何懷抱理想,在現實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園的人,都是喪家狗。”他把孔子隻當作知識分子看,而不深究孔子這種知識分子的追求。這種標舉很得到認同。在魯迅博物館的一次座談會上,有先生就說他自己也是“喪家狗”;誰誰誰也是“喪家狗”。這種積極的“同情地理解”是並不離譜的。孔子無疑懷抱理想,孔子無疑是終其一生沒有找到精神家園的人。他的一門心思跑官,也是時代使然。是故,雖然孔子心中的“精神家園”是有主子的,也不妨給予同情。正因為這一點,我不采取這種泛論。我看重孔子周遊列國,尋找一個主子來實現自己的精神家園的根本特質,看重他不為統治者所用,才找不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這一點。如果孔子不希求統治者用他,“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何嚐不能“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擁有自己的“精神家園”呢?孔子以降,儒家之所以逃不掉“喪家”的命運,根本在他要說動統治者,重用他來做“王者師”,恢複他所理想的“東周”的氣象。而他們拉社會後退的那一套,是曆朝曆代統治者所不取的;也為曆史所不容。儒家,新儒家,新新儒家,新新新儒家,“儒家社會主義”,都不過讓我輩再來“聽說夢”罷了。魯迅說:“以過去和現在的鐵鑄一般的事實來測將來,洞若觀火!”我是相信魯迅的。我相信魯迅對於孔子的評論:“但我想,能像中國的愚民那樣,懂得孔夫子的,恐怕世界上是再也沒有的了。不錯,孔夫子曾經計劃過出色的治國的方法,但那都是為了治民眾者,即權勢者設想的方法,為民眾本身的,卻一點也沒有。這就是‘禮不下庶人’。成為權勢者們的聖人,終於變了‘敲門磚’,實在也叫不得冤枉。”最近一個例子。有地方提出“不孝不能當幹部”,可東漢的老百姓就有民諺:“舉孝廉,父別居。”民眾有民眾的眼光。

  關鍵還在於:不能再搞“孔子說得,李零輩說不得”的尊尊長長那一套了。不能再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那一套了。不能弘揚孟子的“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的那一套了。二十一世紀了,還不能來一個“百家爭鳴”嗎?隻有對於孔子“有好說好,有壞說壞”才可能認識孔子;隻有把孔子放到他生活的曆史時代,才可能認識孔子的偉大,和他的精辟的言論,不至於因人廢言,把孔子“打倒在地,再踏上一隻腳”。魯迅是批評孔子的,因為孔子是個“治民眾者”,是為權勢者設計治國的方法的;而且直到他生活的時代,孔子還被當作“敲門磚”,權勢者及其幫忙者幫凶者還要用孔子來救中國。但是,魯迅對孔子是采取分析的態度的。他不僅說過:“孔丘先生確是偉大,生在巫鬼勢力如此旺盛的時代,偏不肯隨俗談鬼神;但可惜太聰明了,‘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隻用他修《春秋》的照例手段以兩個‘如’字略寓‘俏皮刻薄’之意,使人一時莫明其妙,看不出他肚皮裏的反對來。他肯對子路賭咒,卻不肯對鬼神宣戰,因為一宣戰就不和平,易犯罵人——雖然不過罵鬼——之罪”;還讚同過孔子不少言論。如:“孔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我並不全拜服孔老夫子,不過覺得這話是對的,我也正是反對大學生‘赴難’的一個。”這絕不是孤例,這裏不一一羅列了。看一個人,知人論世,一要看他的根本特質,二要不因人廢言,這才庶幾近之吧?

  2007年7月17日 ■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