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金戈鐵馬兩河間

  ◎ 蕭文泉

  在許多地方,地名常常就包含了整個一部曆史:有的地方一個地名經千年而不變,有的地方的地名曆經變更,地還是這塊地,每個不同的名字指向了一段迥然不同的經曆,講述了在這地上演出的不同的戲目。今天的伊拉克,過去稱為美索不達米亞,希臘語裏兩河間的意思;今天的電視新聞裏常聽到伊拉克的巴什拉、摩蘇爾、納傑夫、卡拉舍卡這樣的名字,總是和自殺炸彈的無辜受害者的屍首堆相連;過去這同樣的土地上用的名字是蘇美爾、烏爾、尼尼微、亞述、巴比倫,提示的是輝煌的文明和強盛的帝業。或許隻有這些地名依傍的那兩條大河的名字沒有變,也似乎隻有在伊拉克幹旱燥熱的土地上靜靜流淌的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把過去和現在連接了起來,使人能夠確信,五千多年間的輝煌和沉淪是發生在同一塊土地上。

  參觀西方大博物館的人沒有不對美索不達米亞的燦爛古文明驚歎不已的,但是同樣令人驚異的是,西方隻有到了很晚近了才剛剛知道美索不達米亞的這些古文明的存在。在很長的時間裏,這段重要的曆史一直是西方人知識的空白點,想到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對西方文明的血緣關係,這個空白就顯得有點不尋常。當然,曆史學的發展需要條件,考古學的進步也是不久前的事,湮沒在曆史深處的西亞上古史是不那麽容易發掘的。但是美索不達米亞的古史會被湮沒,這事本身就值得深思。借用弗洛依德關於記憶缺失的理論來分析,西方人過去對美索不達米亞古史的漠視本身是意味深長。

  一八七二年十二月三日,大不列顛博物館的一位名叫喬治·史密斯的助理研究員在倫敦的聖經考古協會的會場上宣讀了他的論文,論文的主要內容是公布他解讀的發掘自美索不達米亞的一塊泥版書上的文字。濟濟一堂的聽眾裏不僅有協會的會員,還有許多倫敦的名流。隨著演講的進行,聽眾們顯得越來越驚愕。演講以後的幾天裏,據當時《紐約時報》駐倫敦記者的報道,整個倫敦都彌漫著一種激動不安的氣氛。史密斯到底在那片古老的泥版上讀到了些什麽了呢?原來他發現《聖經》上記載的洪水的故事有它的源頭,美索不達米亞的一部更古老的史詩裏早就有了幾乎一樣的洪水的故事。對於當時所有的基督教徒們,這都是一個巨大的衝擊,因為這個發現的含義是非常具有破壞性的,《聖經》原來不是什麽天授神言,而是一個傳布有序的曆史傳說,並還是傳自於域外的異端文化。

  西方文化是個有曆史感的文化,它也一直在探尋自己的曆史淵源。西方人認同於他們文化的兩個來源:來自希伯萊文化的《聖經》傳統和來自希臘文化的傳統。如果在這兩個傳統的範圍裏探索《聖經》的來曆,那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美索不達米亞則不同。無論是在《聖經》的記載裏還是在古希臘的經典中,兩河流域上的曆史遺跡都是他者的形象。當發現自身的文化和蘇美爾及巴比倫有著血肉緣分時,西方人不免會有矛盾心情,其認同的熱情也燃燒不起來。

  然而,西方文化的根確實是滋長在兩河間的沃土裏。史密斯公布的那段文字實際上是在現在的伊拉克摩蘇爾地區發掘出來的十二塊泥版的第十一塊上的內容,他選擇首先披露這塊泥版是因為它上麵記載的故事大家太熟悉了,隻是主角的名字不一樣,不叫諾亞而叫烏塔納比什提姆。天神厭煩了太多的人,決定發動大水消滅整個人類,但是同情人類的智慧之神艾阿把這個計劃告訴了烏塔納比什提姆,建議他拆了房子造一條船,並把各種動物都帶一對到船上去。六天七夜的暴雨洪水後,烏塔納比什提姆放飛了一個鴿子去尋找露出水麵的陸地,然後把船停靠上了一座山峰上。不需要什麽想象力或比較工夫,誰都會看出這就是《聖經》裏的洪水和諾亞方舟的故事,兩者的相同之處是如此的多,肯定不是巧合而必然有個繼承關係。

  史密斯所解讀的泥版是從亞述國王阿述巴尼巴爾的王家圖書館裏發掘出來的,阿述巴尼巴爾在位的時期約是公元前七世紀前後,他建立的圖書館盡管是相當古老了,但還是沒有比《聖經》的年代更早多少,大多專家認為《聖經》也是在公元前七世紀時編寫的。這樣算來未必一定能說是《聖經》承襲了蘇美爾的故事。

  但是,保存在阿述巴尼巴爾的圖書館裏的不是當時的寫本,有證據表明那是一個寫成於公元前一千二百年的古本,是武功赫赫的阿述巴尼巴爾國王從別處作為戰利品擄來而珍藏在他的圖書館裏的。更重要的是,這個洪水的故事僅僅是一個完整的由三千行詩句組成的長篇史詩的一個片段,這是一部相當成熟的英雄史詩,是最古老的卻是最晚為現代人所知的史詩,講述的是古代蘇美爾國王吉爾伽美什和他的朋友的故事。現在這部史詩已成為世界文學經典了。二十世紀以來考古學家們又發掘出這個史詩的許多更早的版本,還有以當時的各種不同的語言寫成的相同的故事,顯然在遠古的年代裏《吉爾伽美什》是西亞古文明地區廣泛流傳的故事,現在發現的最早的文本是用蘇美爾語在距今四千年前寫成的。而且,對出土材料的考證顯示,吉爾伽美什很可能是個真實存在過的國王,他在公元前二千七百年時統治著位於現在伊拉克的巴什拉地區的一個王國。

  考古學家們在兩河間的泥土堆裏發現的《聖經》的源頭並不限於洪水的故事,以色列人的領袖摩西的傳奇生平也早在那裏寫成了。讀過《聖經》的人都熟悉這個故事,摩西一出生就被拋棄,被放在一個籃子裏漂浮在水上,然後被救而在宮中長大成人。這個故事原來的主人公是美索不達米亞北方的阿卡得君王薩爾貢。現在發現的公元前七世紀的泥版本是個抄本,原本應該是形成於四千三百多年前,是在這位威名遠揚的君王的治下。在這部來自遠古年代的所謂的薩爾貢自傳裏,薩爾貢自述說他是一個女祭司的孩子,出生後就被裝在一個籃子裏,上麵用瀝青封好,籃子在順水流下時被一個打水的人救了,後來他成了基什即現在的巴格達的國王宮中的司酒官。一個夢預示了他將是國王的一個威脅。國王於是設下了種種陷阱來除掉他,可總有神助使他逃脫惡運,最後當然他成了天命所歸的新國王,使國運昌盛開疆千裏。

  自然,薩爾貢的真正生平不會是像他的所謂“自傳”所說的那個樣子,這個非凡的君王在距今四千五百多年前用武力征服了南邊的蘇美爾,第一次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建立了曆史上第一個疆域遼闊的帝國。今天發掘出來的薩爾貢的故事應該是薩爾貢的威名傳播過程中史官或詩人們創造出來的他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用來神化君王的故事裏出現的主題不光在摩西的故事中,在後世的許多英雄傳奇裏都一再出現:英雄不同尋常的出身,嬰兒時就麵對的可怕的危險,成年後的種種考驗,以及最後他總能化險為夷,以完成改造世界的大任。無論我們把這樣的故事說成是古代的意識形態話語也好,或者是古代的文學模式也好,都是在今天的伊拉克這片土地上第一次創造出了它的原型。

  其實何止於文學創造,在西方文化的其他更重要的領域裏美索不達米亞都有最早的創造。西方文明最自豪的是它的法治體製。說到法製,至今我們知道的最早的成文法就來自於美索不達米亞,那就是刻在一塊黑色碑石上的大名鼎鼎的漢謨拉比法典,現在供奉在法國的盧浮宮裏。由於這塊碑石,漢謨拉比的名望和法典緊密相連,這也是他本人所希望的,但是曆史上的漢謨拉比的文治武功並不限於法典的製定。

  公元前一千八百多年前,漢謨拉比繼他的父親而成了幼發拉底河畔一個小城邦的君主,他的城邦不過是美索不達米亞眾多國家中不起眼的一個。但是他的雄才大略卻不是別的邦國主所能比擬的。登基後他在國內大興土木,造神廟開運河,建宮殿修城牆,他的國都巴比倫的麵貌日漸壯麗,從一個小城演變成了美索不達米亞的一個政治中心,其繁榮奢華的名聲遠播四海。同時,漢謨拉比對外遠交近攻,打下了他帝業的基礎。

  在當時美索不達米亞的北方,巴比倫有好幾個強鄰,且更北邊伊朗高原的埃蘭人的國家勢力更大,巴比倫的這些鄰國們都不得不與埃蘭人結好。公元前一七六五年,埃蘭人突然南下,進軍兩河,漢謨拉比見機行事,立刻和埃蘭國王結盟,目的是借手消滅他的那兩個強鄰。計策很成功,隻是埃蘭國王得勝後卻無意撤軍回伊朗高原去,他打算長駐下來,以控製當時的一項戰略物資的產銷:錫。在當時,製造青銅必不可少的錫猶如今天的石油那麽重要。然而,外國征服者的存在是漢謨拉比所不能容忍的,昨天的盟友變成了他今天的仇敵,漢謨拉比轉而與他的鄰國結盟以趕走外敵。經過幾個月的惡戰,漢謨拉比的聯軍終於擊敗了入侵者。這場勝利奠定了漢謨拉比征服者的威名。此後的年代裏,漢謨拉比的大軍幾有席卷整個美索不達米亞之勢,巴比倫也由此成了西亞的一個巨都。盡管這一切發生在三千七百多年前,今天的曆史學家們對這段曆史知道得非常詳盡,我們知道戰役開展的每個步驟,知道什麽樣的軍隊投入了戰鬥,知道戰前戰後外交盟約是怎樣締結和廢除的。然而,史學家今天掌握的材料不是來自漢謨拉比和他的宮廷史官。很可惜的是,在巴比倫遺址的考古發掘至今沒能找到那個時代的泥版檔案,這是因為巴比倫太有名了,吸引了太多的後來的征服者,這座偉大的城市一再地被摧毀和重建,漢謨拉比留下的泥版記錄在他自己的城市裏反倒了無蹤跡了。我們所知道的關於漢謨拉比的事跡都是在巴比倫以外獲得的。

  一九三三年八月的一天,貝都因牧民在幼發拉底河西邊的一個地方挖墳墓時發現了一個雕像,他們通知了當時托管著那個地區的法國當局,很快,盧浮宮的專家就趕到了現場,一個驚人的考古大發現由此揭開了序幕。這片牧民們想用做墳地的荒原近四千年前是巴比倫的一個鄰國瑪裏的故地,在這個遺址上進行了幾十年持續的考古發掘找到了無以數計的文物,包括二萬餘片泥版文書,其中有王國的外交信件。這些珍貴的文件,特別是瑪裏國王派往巴比倫的漢謨拉比宮廷的使者發回的那些報告,向我們詳敘了漢謨拉比建立他的帝國的步步行動。有意思的是,這些無價的泥版文件得以保存至今,倒是靠了一場浩劫所賜。

  瑪裏曾是巴比倫的盟友,但是後來瑪裏的國王卻背約與漢謨拉比的敵人結盟,結果遭來了滅頂之災。公元前一七六一年,漢謨拉比的軍隊攻下了瑪裏,一年以後,餘怒未歇的漢謨拉比又派他的士兵前去摧毀瑪裏的王宮。巴比倫的士兵忠實地實施國王的命令,燒毀了瑪裏王宮的梁柱,推倒了宮牆,把王宮夷為平地,這麽一來,不怕火燒的泥版書全都被掩埋在廢墟之中,相當完整地保存到二十世紀的考古學家們來把它們挖出來。

  漢謨拉比一生居功至偉,把巴比倫從一個蕞爾小邦擴張成統一的美索不達米亞並威鎮整個西亞的大帝國。可他自己認為,他一輩子的最大功績,他最希望為後人記住的,不是他的征伐他國的戰功,而是他的立法。到了他的晚年,漢謨拉比命人把他所立法律刻石銘記,並把他的法典樹立在他的帝國的許多城市裏,我們現在在盧浮宮看到的隻是許多相同的法典碑中的一塊。

  在美索不達米亞,司法本是國王的主要責任之一,國王就是國家的大法官。漢謨拉比法典實際上是他作出的判決的集錦。碑上銘刻著的整個法典包括一個前言,一個結論和約三百多條法律,體例完整,涵蓋廣泛,三千七百年前就形成了這樣一部法典,真令人感歎。有的法律條文顯示了樸素的公平精神:“如果一個自由人打壞了另一個自由人的一隻眼睛,就要打壞他的一隻眼睛;如果一個自由人打掉了另一個自由人的一隻牙齒,就要打掉他的一隻牙齒。”這條出名的法律現在成了流行全世界的一條成語:“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更有的法律條文表現出了相當現代的平等精神,特別是涉及到婦女權利的問題。漢謨拉比法典規定,如果一個丈夫要與妻子分手,如果這個妻子已有孩子,那麽妻子可以得到她的嫁妝,果園和家具的一半;如果一個妻子不要自己的丈夫了,如果調查證明妻子沒有犯錯而是丈夫有錯的話,妻子可以帶著她的嫁妝回她的娘家。比較二十多個世紀以後在這同一片土地上施行的伊斯蘭法律在婦女權利方麵的規定,真不能說曆史一定是在進步的。

  人類文明波瀾壯闊,它的源頭美索不達米亞的古文明卻在伊拉克的沙土中被埋沒了三四千年,當年聲震四海的那些地方的名稱都隻留在殘瓦斷磚上。曾經如此強盛的漢謨拉比的巴比倫遺址這兩年有了一個最新的地名:阿爾法營地。這是駐伊美軍的一個大型軍事基地,這個基地正好建立在巴比倫遺址上。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和曆史上最新的文明隔了四千年相會在這幹旱的大地上,幼發拉底河還是在一邊緩緩地流著。 ■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