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久違了,星座

  ◎ 陳四益

  編者的話:《秋之星》是七十餘年前著名畫家趙無極的叔叔趙宋慶(趙辜懷)先生寫的一本有關天文知識的通俗讀物。一位中文係教授,竟寫出一本高質量的科普讀物,這是一件奇事。趙先生把中外關於天文的知識熔於一爐,使此書成為一本很好的天文知識入門書,至今還找不出一本可以替代的書籍。前些年,鮑正鵠先生托人找遍了許多圖書館,均未見此書影蹤,最後,潔泯先生在上海圖書館的善本室覓到此書。現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征得趙先生的家屬同意,決定重印此書。本文為陳四益先生為重印此書寫的序言。

  小時的兒歌,現在還記得:“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釘銅釘。銅釘釘了千千個,弟弟數也數不清。”無論在四川的樂山、江安,還是上海浦東的高橋,夜空的星星總吸引著我童年的思緒:那些星星上麵真的有神仙居住?那些星星真會化為人形來到世間?滿天的星鬥,浸透了神秘。有時父親有暇,在院中乘涼時也會稍作指點:那像煙鬥的七顆星是北鬥,西洋稱大熊星座,若在鬥頭外側的兩顆星間連一直線,向前延伸大約五倍的距離,就可以找到北極星,這是夜間行路的指向明星。北極星的另一邊,五顆呈W形的星星,是仙後座,從她邊上的兩顆星連線延伸,也一樣可以找到那指示方向的北極星。除此之外,我所得到的星象知識,也就隻有天河兩邊的織女、牛郎和關於挑石頭、挑燈草星的故事了。我很希望多知道些星星的故事,但父親總是那麽忙碌,而我也還讀不懂那些繪有新舊星圖的書籍。

  待到我能夠讀那些書的時候,已經住在大城市裏。雖說滿街的路燈把夜間也照耀如同白晝,但它們也遮蔽了天空星鬥,加上日甚一日的大氣汙染,藍天漸已不再,仰望夜空,隻見塵霾閉鎖,除了最亮的少數星星,幾乎都是蒙蒙一片。因此一直提不起興致去找關於星星的圖書。我注意到流行的歌曲中星星已經退位,偶爾說到天空,也隻剩下白晝的太陽和夜晚的月亮了。北京市近年來有“藍天工程”的啟動,據說每年已經達到多少個藍天,那可能別有衡量的標準,若以我輩常人的視覺感受,隻有大風大雨過後的很少一些日子的很短一段時間,才可以看到些許藍天。沒有藍天,當然也就沒有了滿天星鬥的夜空了。

  但大城市以外的地區,仍舊可以享受那“青石板”上釘銅釘的美景。一晃也已十來年了,因友人之邀,曾有黃山之遊,時維九月,序屬三秋。那晚宿於黃山腳下。入夜到戶外閑步,竟重溫了兒時的記憶。星漢燦爛,隻能以輝煌形容。大熊星座、仙後座、北極星和那幾顆我認識的星星,都很容易地找到了。但是,除此之外,我卻沒有任何長進。空對著數十年未見的燦爛星空,不免感喟於自己的無知。回到北京,同大學時的老師、博學的鮑正鵠先生談及,“維南有箕”,“維北有鬥”我隻識得“鬥”,“箕”在何處,無從尋覓;東有啟明,西有長庚,兩者我都不能確定準確的位置;至於蒼龍、白虎、朱雀、玄武、角宿、亢宿、心宿、房宿、天狼、老人,更是隻知其名,無處對號。曆代的觀星詩,讀之都如“天書”,隻能以虞世南的詩句解嘲:“天文豈易述,徒知仰北辰。”不見“文革”之世,傳唱一時的,也就是“抬頭望見北鬥星”麽?鮑先生聽了嗬嗬大笑,但笑過之後,又嚴肅地說:“確實沒有一部能夠通俗介紹星象的書籍。”聽我抱怨中國對星座的劃分太亂,敘述也不清晰,《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誌》難讀,又無星圖對照,西洋的又不見有好的譯本,滿街熱賣的,盡是一些亂扯占星術的洋迷信垃圾。先生說道,趙宋慶先生倒是有一部書,是開明書店印的,書名叫《秋之星》。雖然是寫給青少年看的,但卻把中外關於星座的知識熔於一爐,穿插了不少關於星座的神話故事,文字也流暢,作為入門書是很好的,至今也還沒見可以替代的書籍。可惜已是六七十年前的書了,要找,不容易。

  趙宋慶先生是我在複旦大學讀書時的老師,雖然沒有給我們講過課,卻也有一麵之緣。那是在我得到錄取通知,但尚未開學報到的時候。一位朋友,因趙先生是她父執輩,便熱情為我引見,希望入學後能得到一些關照。趙先生住在複旦大學第四宿舍,先前好像是叫“嘉陵村”,就像第六宿舍叫“淞莊”、第七宿舍叫“渝莊”一樣。不曾料到的是,這位趙教授竟如此不修邊幅。他穿的是那時已經很少有人穿的長衫,頭發、胡須都很長。住房很小,就是一間不到二十平方米的房間,外帶一個很小的廚房。屋裏沒有什麽像樣的家具,一張棕繃架在四堆書上,算是一張床。床的四角有四張杌凳,每張上都有一個玻璃煙缸。我曾問過他為什麽放許多煙缸?得到的回答是:躺在床上看書,滾到這邊可以彈煙灰,滾到那邊也可以彈煙灰,很方便。初次見麵,我不敢笑出聲來,但心中卻覺得這位先生真是滑稽。入學之後,因為沒有趙先生的課,所以也就不曾再去拜望,但關於趙先生的傳聞就真的“如雷貫耳”了。滑稽的事情,如他趿著鞋,走在路上,後麵會跟著一群孩子,而趙先生也會如孔乙己般從口袋裏掏出糖(不是茴香豆)來分給他們;他深夜獨自到複旦附近的五角場鎮遊逛,因為衣衫不整、邊幅不修,被派出所當作“盲流”收容。及至問清並核實為複旦教授,又禮送回家。學問的事情則更是神奇,他是中文係的教授卻給數學係開過數學課,又寫過天文學的論文,為了尋找蘇軾受過波斯詩人奧馬爾·哈亞姆影響的證據,他用一周時間以絕句形式翻譯了《魯拜集》全部五百餘首詩。

  傳聞歸傳聞,我也未曾核實,但這次聽鮑正鵠先生說起,才知道趙先生確有這份才情,因為鮑先生同趙先生交往有數十年之久,相知甚深,不比道聽途說未必可信。所以我還真的到舊書店、也到北京的幾家大圖書館查找過,可惜未見《秋之星》的蹤影。

  直到二○○四年,鮑先生突然對我說:“找到了。”我一時不知所謂,愣在當場,待先生鄭重地將一個大信封交到我手中,才知道是趙宋慶先生《秋之星》的複印件。原來,提到這件事後,鮑先生曾多方托人尋覓。他擔任過北京圖書館副館長,北圖自然先已查過。後來又托多人尋找,均未果。這回又同許覺民先生談起。覺民先生就是著名的文藝評論家潔泯,擔任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前此也曾在北圖研究部任職,兩處都同鮑先生同事,相交已久。此書的複印件,就是許覺民先生托人從上海找到的,據說已進了善本書庫,允許複印已經是天大的麵子了。鮑先生囑我設法為它找一家出版社重印一下,“因為它至今有用。”

  拿到了《秋之星》自然先睹為快。讀後隻覺相見恨晚。

  作者署名不是趙宋慶,而是趙辜懷。趙先生的女兒趙無凡女士告知,這是她父親所用的一個筆名。他的本名還是宋慶。鮑先生曾說,趙先生兄弟都嚴於夷夏之辨,有很強的民族意識,所以一名漢生,一稱宋慶,漢宋兩代都是華夏輝煌的時期。漢生先生就是著名旅法畫家趙無極的令尊大人。

  書是一九三五年出版的,趙先生正值風華正茂的年齡,所以在學識淵博之外,文字裏還躍動著一股青春的氣息,敘述枯燥的星座也讓人覺得津津有味。

  “鬥轉星移”是一句耳熟能詳的套話。眾多的星座因著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在看星人的眼裏一夜之間在“移”在“轉”,一年之中也在“移”在“轉”,尋覓星座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趙先生的辦法,是要使讀者在他的指引下,一夜之間遍覽群星。正如趙先生所說,“把周天的星象,選一個秋夜,分時說明,想來比較更能滿足初試看星者的欲望吧。”若不是自己有過豐富的看星經驗,是很難體驗看星者的心情的。如果在黃山腳下那一夜,有《秋之星》在手,我大概會跟著趙先生的指點,看著那星河從地平線向上湧起,一個個星座輪番出現於中天,那定會令我沉醉於斯的。

  隻要一個秋夜,就能把滿天星鬥認個十之八九,單單這一點,就會勾起讀者閱讀的欲望。更何況其中還有無數迷人的神話傳說呢。

  滿天星鬥,從何看起?天球也如地球。就像在地球上尋找各個國家的位置要依賴地圖,在天球上也隻有依靠星圖才能準確地找到不同的星座。星座的星星並不在一個平麵之上,其間的距離都要以光年計,但我們仰望天空時,卻隻覺得它們像是一塊青石板上的無數“銅釘”。中國人的星座劃分,往往下應人事。看天上的星星變化,是為了“觀天下、測人事”。所以,關注的是哪裏下應宮廷,哪裏下應中樞,哪裏是州國分野,哪裏有客星來犯,如何又是天下偃兵,如何又當禁令刑罰,好像人間禍福都寫在了那些星星臉上。這種觀天文治人事的花樣,拿來騙騙高高在上的君王,嚇嚇低低在下的百姓,或借此生事、排斥異己、爭權奪利,或許有用,要說看星的興致則真是索然無趣了。而且因著上應天文的需要,星座的劃分也相當繁瑣,指點起來難得要領。所以趙先生在介紹星座時,主要依靠的倒是西方的星座劃分。這不僅因為西方的星座比較好認,還因為那些星座包含的內容很少迂腐煩人的政治氣,多的是古代神話傳說,給青少年講來,容易興味盎然。更令人愜意的是,趙先生對中國星象中動人的傳說並沒有忽略,譬如織女牽牛、南箕北鬥、弧矢天狼、參商二宿,都穿插在星座的介紹中,同西方傳說一並講解,東西比較,更添趣味。

  中國的織女星,在西方的星座中是屬於天琴星座的。關於天琴星座,並沒有什麽特別的故事,隻據說這張七弦琴的主人是海勾力士。海勾力士現在通常譯作赫剌克勒斯,是希臘神話中最有名的英雄,多才多藝,力大無窮,完成過十二件殊勳偉業。據趙先生介紹,武仙座的武仙,就是赫剌克勒斯。天琴正與武仙相近。但在中國的傳說中,天琴座中最亮的星名喚織女,是天孫。她同牛郎的愛情故事,幾乎家喻戶曉。趙先生說,織女星非常美麗,如豐盈絕色的少婦,尤其在她初升和將落的時候,我們所能看到的恒星,隻有天狼星比她明亮。但天狼因為太亮而帶有威儀,我們感情上覺得他是剛性的,而織女則是柔性的,使我們覺得她更可親近。經他這樣點撥,再看織女,果真有如林中晶瑩的潭水,美人閃亮的眸子。

  北鬥,在中國和西方都是重要的星座。它的指向用途是中外都明了的。但中國大概南麵而坐是王者的思維已成定勢,於是北鬥北極,也都成了星星中朝廷的象征,讓人聽著不耐。民間以為北鬥主死,主文運,以及狐狸拜鬥之類的傳說又其事難詳,倒是西方把北鬥稱作大熊星座,北極歸小熊星座,有著一個哀婉動聽的神話故事。大熊是名為加麗斯多的女子所化,在今天的譯作裏,加麗斯多一般譯為卡利斯托。她是阿爾卡狄亞之王呂卡翁之女,狩獵女神的友伴。外出狩獵時為宙斯所愛,生下了一個兒子。但因天後赫拉忌妒,把她化為一隻大熊。待到兒子阿爾卡斯長成,到林中狩獵,加麗斯多忘卻已是熊形,上去擁抱,阿爾卡斯以為熊來攻擊,挺矛欲刺。千鈞一發之際,為宙斯所救,才沒有造成子母相殘的悲劇,於是宙斯將母子攝上天空,成了大小熊兩個星座。阿爾卡斯這個詞在希臘文中就是熊的意思。天後赫拉不滿於這個結局,便要海神永遠不給這母子水喝。所以大小熊兩個星座永遠不會落到海平麵下。但也正因為這樣,他們得到了航海者的感謝,因為他們始終為航海者指示著方向。

  觀星的趣味也並不全是倚仗美麗神話。譬如中國劃分的青龍(或稱蒼龍),真是一個龐然大物,包含著許多星宿,囊括了西洋許多星座,其中的房、心、尾三宿,就大體相當於西洋的天蠍座。而這三宿的組合,中國還有一個名稱叫做“大火”。大火又稱大辰,大概是因為在這個星宿的組合中明星分外集中,計有一等星一顆,二等星五顆,其餘又都是三等星。看到這些星星,尤其是那顆心宿二,便想到“火”的名稱,這並不是中國人的特殊感受。非常有趣的是,心宿二這顆星的希臘名字也是“火星”,把心宿比火,好像是中外皆然的。《詩經》中的“七月流火”,現在已經被許多人當作火球滾來滾去的炎熱了,其實,它不過是說時序更移,到了那個時候,“大火”已經西沉罷了。大火西沉的時候,已經不是熱浪滾滾的時候,而是開始置備寒衣的辰光了。《詩經》裏還有“綢繆束薪,三星在天”、“綢繆束芻,三星在隅”的詩句,那三星也是指的這顆心宿二同它左右兩顆三等星。

  房、心、尾中的房宿,也是三星,隻是心宿和它一橫一直,排列不同。房宿在天文學史上留下一段佳話,就是客星的最早發現就在房宿,而且是東西方幾乎同時有了記載。客星又稱新星或暫星,中國最早的記載在《漢書·天文誌》,說是“元光元年六月(公元前134年),客星見於房”。時值漢武帝劉徹當國。西方的最早記載則見於依巴穀的《談天》一書,他也是在公元前一三四年發現了客星。看來,他們發現的是同一顆客星。把星宿與文學,星宿與科學,這樣緊密地勾聯起來,讓人在觀星之際得到許多意外的收獲,我們真該感謝趙先生的的生花妙筆了。

  如果趙先生隻是個觀星的愛好者,他的敘述將止於星座的方位與形狀;如果趙先生僅是位文學家,他的敘述可能偏愛於神話傳說的引述或文學作品中星象描述的詮釋,但是,趙先生的腹笥不止於此,他還對天文學有很深的造詣。前麵提到,他曾經發表過天文學的論文。所以,從《秋之星》中,我們還可以得到許多近代天文學的知識。你是否想過二十萬年前的北鬥曾是什麽形狀?二十萬年後的北鬥又該是什麽形狀?把星座放在曆史的長河中,可以推想它過去未來演變的軌跡。你是否知道星星如何依據它們的亮度分等?如何依據它們的性質分類?時間已經過去七十多年,天文學當已又有長足的進步。趙先生的介紹必定會缺少許多新知,但作為一部趣味叢生的普及讀物,若能引起初學者濃厚的興味,從而引導讀者進一步去探索遼遠的星空,已經是功德無量了。

  拿到《秋之星》後的兩年多中,我曾同幾家出版社談過,但都沒有得到肯定的答複。編輯麵有難色,我也不便細問。各有各的打算,這些事是不便強求的。就在這段時間裏,先是鮑正鵠先生去世了,接著,許覺民先生也離開了人世。手裏拿著他們輾轉找來的《秋之星》,總覺得愧對前輩。現在江西二十一世紀出版社有意重印這本小書,為了青少年,也為了所有希望探索星空的人們,我是非常感激的,這不僅因為我可以無負於師長的托付,更因為我們終於又可以有一本比較科學的、有趣的談“天”之作來取代那些占星術的荒唐囈語。真希望在新世紀成長起來的孩子,能對星空的奧秘生出無窮的興趣,而不是糊塗到企圖依星座來推測虛無的命運或尋找無根的愛情。 ■

  張元濟的自挽聯

  張元濟是著名出版家、學者,被稱為“商務之魂”。先生一生廉潔自好,可謂世之楷模。有一次,毛澤東約他同遊天壇時,有六七個人拿著照相機,隨處為他們拍照。事後他給陳毅寫信,索要照片,並詢問價錢,表示要照付不誤。連《新建設》雜誌送給他的稿費一萬四千元,他也要問個清楚,“及問,則來人已去”。第二天他就寫信托人送還。大概他認為自己隻是口述,不應該收稿費。

  老年性肺炎使張元濟經常發高燒,一九五七年入華東醫院治療,入院前他自知身體式微,寫有《告別親友詩》:“維新未遂平生誌,解放功成又一天,報國有力奈無命,泉台仍盼好音傳。”並擬自挽聯,既有調侃意味,又有希冀之意,聯雲:“好副臭皮囊,為你忙著過九十年,而今可耍交卸了;這班新世界,縱我活不到一百歲,及身已見太平來。”

  摘自《殘照記:1840—2000年中國人最後的非常活動》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