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頭等戰犯”的生產過程

  ◎ 王曉漁

  蔣介石、李宗仁、陳誠、白崇禧、何應欽、顧祝同、陳果夫、陳立夫、孔祥熙、宋子文、張群、翁文灝、孫科、吳鐵城、王雲五、戴季陶、吳鼎昌、熊式輝、張厲生、朱家驊、王世傑、顧維鈞、宋美齡、吳國楨、劉峙、程潛、薛嶽、衛立煌、餘漢謀、胡宗南、傅作義、閻錫山、周至柔、王叔銘、桂永清、杜聿明、湯恩伯、孫立人、馬鴻逵、馬步芳、陶希聖、曾琦、張君勱。

  這四十三個名字,是國共戰爭中著名的“頭等戰犯”名單。“人民網”對此的表述是,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國共產黨宣布頭等戰犯名單,被列入該名單的人計四十三人。然而,這個名單的產生過程卻不是這麽簡單。它最初不是由中國共產黨官方宣布,而是“某權威人士”的個人觀點。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新華社發表了一篇三四百字的新聞《陝北權威人士談戰爭罪犯名單問題》。新聞沒有透露這名權威人士的姓名,而是稱為“某權威人士”。這位匿名的權威人士認為,“全部戰爭罪犯名單有待於全國各界根據實際情形提出”,但他接著使用了一個“但”字,表示“舉國聞名的頭等戰爭罪犯”,例如上述四十三人,是“罪大惡極,國人皆曰可殺者”。這位陝北權威人士還留下伏筆,指出“應當列入頭等戰犯名單的人,自然不止此數”。

  這是一份奇特的新聞。按照常規,這種由新華社播發的重大新聞,主語通常是政府機構或者實名的中央領導,可是這次卻是朦朧的“陝北權威人士”、“某權威人士”。因此,這份戰犯名單具有雙重效果:它來自官方通訊社和權威人士,所以具有權威性,對於國民政府方麵可以起到最後通牒作用;它又是個人觀點,所以戰犯名單不完全等同於官方意見,中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隨時修改這個名單。

  將近兩個月後,一九四九年二月十六日,新華社再次提到戰爭罪犯的名單,表示中共方麵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征求意見,“根據這些已經收到的意見,都是不讚成去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某權威人士所提的那個名單,他們認為那個名單所列四十三個戰犯個個都對,但是可惜太少。他們認為要負發動反革命戰爭屠殺數百萬人民責任的人決不止四十三個,而應當是一百幾十個。”“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某權威人士”從表麵上似乎觀點有些出入,其實並無根本衝突。

  早在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就曾發布內部指示:“關於戰爭罪犯名單,十二月二十五日某權威人士發言中所提的四十三人,僅是第一批,我們現正準備提出一個比較完全的名單(亦非全部)共約一百名左右,日內即發給你們。望你們先在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民主人士中醞釀,通過各民主人士,提出較完全的名單。並不限於一百名,隻要是人民公認為戰犯者,不論全國性的,或地方性的,均可以提。並迅速電告我們,以憑決定,是為至要。”同一天,毛澤東還以中共中央發言人的名義表示,“我們尚未發表全部戰爭罪犯名單,去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新華社發表的僅僅是第一批名單,發動內戰殘殺人民的國民黨反對派中的主要負責人員絕不止四十三個。”

  可以看出,戰犯名單的生產本來準備分為兩步:第一步是由“陝北權威人士”首創,為四十三名;第二步由中共中央提名,經過“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民主人士”的程序,定為一百名左右。我沒有見過第二份名單,在曆史上最為著名的是第一份名單。追蹤這四十三名“頭等戰犯”的歸宿,會發現曆史仿佛開了一個玩笑,其中絕大多數安享晚年。戰犯名單成了壽星名單,陳立夫、張群、宋美齡、薛嶽均是百歲老人,還有八位活到了九十歲。這是後話,暫且略過。

  根據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的《毛澤東年譜》,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的新聞稿作者,不是別人,正是毛澤東先生。當時,“陝北權威人士”不在陝北,而是在河北西柏坡。 ■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