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海 外 書 情

  籌劃冷戰的國務卿

  ◎李 芳

  《狄恩·艾奇遜》

  R.L.貝斯納著

  牛津大學出版社

  杜魯門時代的美國國務卿艾奇遜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在一般中國讀者頭腦裏的艾奇遜是個漫畫式的人物,那是那個時代的宣傳機器給我們留下的印象,這當然是因為冷戰的原因。有意思的是,在艾奇遜主持美國外交時,他在美國自己一邊給人的印象也是糟透了。作為美國外交的最高首腦,艾奇遜必須經常地麵對國會,而國會議員們特別是共和黨議員對他持非常敵對的態度。據統計,在他當國務卿的四年裏他在國會裏聽到一千二百六十八次反對他的發言。他的政敵來自於兩個陣營,一派人認為美國應該首先去除掉它麵臨的威脅,全力摧毀它的敵人,然後才能安全地與人交往;另外一派人則認為美國沒有麵臨什麽危險,根本不需要采取軍事對策。也就是說有的人認為艾奇遜太軟弱,有的人則認為他太強硬,沒人認為他的政策立場是合適的。

  艾奇遜的政策之所以不被人理解,那是因為當時美國正進入一個史無前例的曆史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國際政治正進入冷戰時期,誰也不知道怎樣才是一個既能保護自己又不會導致核戰爭爆發的正確的外交政策。同時,美國這時也正剛開始從一個孤立主義的地區性強國進入到一個世界性強國的新角色。這個新形勢使得艾奇遜在製定外交政策時沒有先例可以遵循,沒有現成的道路可以走。他需要創造一套新的外交思維,確立一個新的外交體製,製定一個新的外交戰略。艾奇遜回應了這個挑戰,他的成果就是冷戰外交,也是因為這個冷戰外交政策使得他不受他的同時代人的喜歡。

  艾奇遜的外交政策有一個理論來源。他的國務院屬員中有一個戰略家,那就是任職於美國駐莫斯科使團的喬治·凱南。凱南的論文《蘇聯行為的根源》奠定了美國遏止政策的理論基礎,艾奇遜主政美國國務院時的種種規劃,可以說就是把凱南的理論付之實踐。但是他也不是簡單地按照凱南的思想辦外交,事實上凱南並不讚同艾奇遜對他的理論的理解,他認為艾奇遜太依仗軍事力量。艾奇遜身為美國外交首腦,卻不看重外交的作用,他認為隻有確立起強勢地位了以後,外交談判才會起作用。恐怕這個立場也使得艾奇遜大受他的同代人的攻擊。

  然而,美國最終贏得了和蘇聯對抗的冷戰,這使得艾奇遜的曆史地位大為改觀。現在他成了美國最受讚揚的國務卿,不管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都認為艾奇遜是美國二十世紀最好的外交戰略家,現任的美國國務卿賴斯毫不掩飾她對艾奇遜的崇敬。憑著冷戰的勝利,這個老派的冷戰外交家掙得了他在美國現代史中的曆史地位。■

  美國在伊拉克的戰爭越來越顯得是個錯誤,作為開戰理由的大規模殺傷武器從來就沒有存在過,美軍的傷亡一直不斷,伊拉克正墮落到內戰的深淵,美國國內對戰爭的支持率直線下降。在這樣一個形勢下,美國的出版界推出了一大批反戰書籍,其中令人矚目的是許多檢討戰爭決策過程批評布什政府戰爭戰略的著作。

  像很多這類著作一樣,作者批評的鋒芒不是針對布什總統本人,而是指向總統身邊的人,特別是副總統切尼。在美國政治傳統中副總統隻是一個閑職,等待著在總統遭遇不幸時替代總統,但是切尼很不一樣,他是美國當代最具權勢的副總統,在美國政府的決策過程中起著非常大的作用。許多評論家都指出,入侵伊拉克大半是他的主意。

  這個鷹派中的鷹派為什麽要瞄上伊拉克的呢?據作者觀察,那全是出於切尼的自大狂心理。在伊拉克戰爭打響之前,切尼曾經在他的官邸召集一批學者開會,討論的中心是一本題為《戰爭的靈魂》的著作,這是一部軍事曆史著作,敘述和分析了巴頓將軍和謝爾曼將軍這樣的軍事領袖的成就。在指揮戰役時巴頓等人常常采取非常凶狠無情的戰術,很受當時輿論的抨擊,但是從長遠的曆史來看,這些將領們的作為是完全正確的,因此他們都能作為英雄而載入史冊。據出席會議的人回憶,討論到熱烈的時候,切尼顯然把自己也當做是一個這樣的戰爭英雄。

  更能揭示切尼的心態的是另一樁軼事,也是在伊拉克戰爭之前,切尼的辦公室主任利比有一次給記者念了丘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任命為首相時說的名言:“我覺得我在隨著命運前進,我覺得我的一生都是在為這個時刻和為這個考驗做準備。”利比解釋說這段話正好表達了切尼此時的心思。他想要在伊拉克問題上大幹一場,以像丘吉爾那樣名揚青史。

  切尼的自大心理有時在他的談話中也有表露。他為入侵伊拉克而遊說眾議院領袖阿梅時說:“您聽了我的介紹後就會支持我。”阿梅很驚訝,切尼不說“支持我們”或“支持總統”,卻說“支持我”,似乎這場計劃中的戰爭是他切尼個人的戰爭。很可悲的是,一個人為了青史留名而做的錯誤決策導致了多少無辜的人的死亡。■

  這部著作的作者有許許多多的身份,他是音樂會的節目策劃者,電話笑話熱線的創辦者,第一個全能遙控器的發明者,小學五年級的老師等等,但是最引起人們興趣的還是他在電腦業裏創下的記錄:他是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的發明者,是赫赫有名的蘋果電腦公司的兩個創始人之一。

  在電腦工業短暫而神速的發展曆史中一直有一些令人難忘的天才人物創造著奇跡,沃茲尼克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中學裏就顯示出了非凡的數學才能,後來進入惠普公司工作。一九七五年三月的一天,在參加了一群電腦愛好者的聚會後,他設計出了第一台個人用電腦,其基本配置為一個屏幕和一個鍵盤,這成了今天全球到處可見的無數台個人電腦的標準配置。我們現在沒法想象沒有屏幕和鍵盤的電腦,電腦的所有設置都可以省略,這兩樣是無法省去的。但是在四十多年前需要一個特別聰明的頭腦來把它們組合在一起。

  創造第一台個人電腦已經是個了不起的成績了,但是沃茲尼克在電腦界的名聲還不是靠這個。全世界的電腦迷們最欽佩他的是他的另一個發明:蘋果二號機。蘋果二號機是世界上第一台有聲音、色彩、高分辨率圖像和遊戲功能的電腦。《PC世界》雜誌把蘋果二號機評為曆史上最優秀的個人電腦,稱它為“改變了一切的機器”。各地的電腦高手們和黑客們沒有一個不佩服蘋果二號機的設計的,他們把蘋果二號機的主線版看作是一件美妙的藝術品。

  現在沃茲尼克還算是蘋果公司的成員,但是好久以來他已經不再從事公司的產品開發了,他的興趣多且廣,誰也不知道他這會兒又在研究什麽了,但是在他身上有一點是永遠不變的:他的想法總是和別人不一樣,他的創意總是獨一無二的。■

  自從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以來,全世界的物理學家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創立一個所謂的大一統理論,這將是物理學的終極理論,能夠對世上的萬事萬物作出統一的解釋。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能夠很好描寫大尺度上的引力問題,但是微觀世界裏的電磁現象還是要以量子力學的理論來說明。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都是被驗證了的非常出色的物理學理論,但是它們是互不兼容的。這顯然是一個不能令人滿意的狀態。如果能夠找出一個辦法,把描寫引力的數學方程式和描寫電磁力的數學方程式統一起來,那就能揭示出更深層的宇宙規律,顯示出在最基本的層次上宇宙是統一的。毫無疑問,理論物理學家們都把尋找出這個方法作為自己的使命。

  愛因斯坦本人是第一個努力尋找大一統理論的物理學家,他在完成了廣義相對論後把他的餘生都花在建立大一統理論上了。但是他最後沒有成功,顯然,這不是因為愛因斯坦不夠聰明,而是因為他選擇的路徑不對。

  當代的物理學家們想做得比愛因斯坦更好,他們尋找著新的思路。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一位物理學家發展出了一個革命化的理論,這個理論後來以“超弦理論”的名稱而風行於世。在傳統的基本粒子物理學中物質是以微粒形態存在的,而超弦理論則認為最基本的物質像是一條條旋轉著的橡皮條。超弦理論的方程式是用來描寫微觀世界的,同時又能夠很自然地推演出引力理論,這使物理學家們大為振奮,他們看到了建立一個大一統理論的前景了。在過去的二三十年裏,超弦理論成了理論物理界的寵兒,對超弦理論的研究成了物理學研究的主流。

  但是,現在逐漸地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異議。這本著作的作者曾在超弦理論上花了不少心血,他現在堅定地認為,超弦理論是一條死胡同。超弦理論已經有了二十多年的發展曆史了,可是超弦理論研究者們至今還是沒能提出一個完整的理論來,我們有許多種不同版本的超弦理論,各有長處,但是它們無法統一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更成問題的是,由於超弦理論描寫的內容離目前能觀察到的物理現象很遠,物理學家們沒有任何實驗數據能夠證實或否定超弦理論。超弦理論也從來提不出可以被測試的預言來。這樣難免使人對超弦理論的科學性感到懷疑,如果這個理論不具有被證偽性,也沒有實證基礎,怎麽能算是一種可信的科學理論呢?有的反對者就據此而把超弦理論說成是一種空洞的數學遊戲,並不是一門能夠得到實證的科學。他們甚至說,超弦理論家們是出於感情而不是理性才信奉這門理論的。

  但是,這場圍繞著超弦理論的爭論很快就會有分曉了。歐洲在日內瓦的超巨型粒子對撞機馬上就要建成了,在這台機器上可以進行有關超弦理論的物理實驗。全世界的理論物理學家們都急切地等待著。■

  作家勒卡雷是歐美最著名的間諜小說家,他的文學聲望建立在他描寫冷戰時代國際間諜活動的係列小說。冷戰結束以後讀者和評論家們都在猜測,不知他將如何繼續他的文學生涯,畢竟沒人會再對冷戰背景下的間諜故事感興趣了。

  勒卡雷最近出版的小說顯示了他已成功地完成了題材轉型。這部最新的勒卡雷小說既保持了勒卡雷小說的一貫風格,表現的又是新世紀裏的世界性矛盾。小說的背景從過去的東西兩大陣營對立,變換到了南北的衝突。這是一個很自然的變化,因為決定當代世界的命運的已是發展水平懸殊的南北國家之間的衝突了。和勒卡雷過去的小說一樣,他所描繪的世界不是一個黑白對比善惡分明的世界,他的人物生活在陰謀籠罩下的灰色地帶裏,巨大的經濟利益驅動下的政治黑幕把個人無情地拋向命運的深淵。

  小說的主人公薩爾伐是個職業翻譯,他是個黑白混血兒,能夠翻譯剛果的好幾種本地語言。勒卡雷選擇一個翻譯為主人公是很有深意,顯然是想表明相互間的交流和溝通是南北兩個世界間問題的關鍵。薩爾伐接到了一個任務,去為一個異常神秘的會議做翻譯,他的老板事先已經告訴他,他將聽到的可不是在一個舒適的會議室裏的尋常談判,要他作好思想準備,但是薩爾伐在見到談判雙方後還是大為震驚。一方是一個匿名的商業辛迪加的代表,另一方是神通廣大的剛果政治掮客,整個談判則是在英國情報機關的保護下進行的。

  談判的目的隻有一個:如何操縱即將舉行的剛果大選,讓雙方屬意的政客當選上台,從而控製剛果的政治局麵。麵對薩爾伐驚異的目光,那些陰謀家若無其事地解釋說,如果他們不插手,競選雙方肯定會互不讓步,一切就會亂了套,選舉的結果得不到一致的承認,最後爭論會導向武裝衝突,剛果又會回到內戰的恐怖中去。還不如由他們來安排一切,大家都可以得益。

  薩爾伐聽了這樣的解釋無言以答。陰謀家們說的話並非全是無恥的狡辯,他們說的情況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裏反複地發生。可是,怎麽能讓期待已久的剛果的民主前景悄無聲息地毀壞在這些無情的陰謀家手裏呢?

  薩爾伐陷入了矛盾的旋渦之中。從法理上來說,剛果不是他的祖國,他持有英國國籍,但是實際上他是他的剛果媽媽和一個愛爾蘭傳教士的私生子。他的妻子是個英國記者,但是他現在又卷入了和一個剛果女護士的婚外戀。從私人的情感生活到肩負的翻譯工作,從密室裏獲悉的陰謀到公開的政治活動,他都被擠壓在他的兩個祖國剛果和英國之間。在這層層糾葛之中,他是連接雙方的唯一渠道,一切都由他的語言而互動著。薩爾伐幾乎是身不由己地開始把兩邊的話語按照他自己的意思來回翻譯,他的解釋使形勢朝著令人難以預測的方向發展。

  像他以前的那些冷戰間諜小說一樣,勒卡雷的這部新作寫得驚險萬分,同時又意味深長,讓人回味無窮。■

  倫納德·伍爾夫自己也是布盧姆斯伯裏文化圈裏的一位富有才華著述頗豐的作家,但是因為他娶了弗吉尼亞為妻,他的身前身後名都被遮掩住了。弗吉尼亞姓的是他的姓,但是這個姓的名望卻是她的。人們把他隻作為伍爾夫的丈夫和伴侶而記住他,對他的研究幾乎也完全聚焦在他和弗吉尼亞的關係上,這部新出版的倫納德·伍爾夫的傳記也不例外。

  好多年來,對倫納德有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許多女性主義者和出於其他一些激進的意識形態觀點的論者把倫納德說成是一個邪惡的蓄意傷害弗吉尼亞的家夥,他在和弗吉尼亞的三十年婚姻中一點一點地毀壞了弗吉尼亞對自己的自信心,使她憂鬱痛苦,而且,弗吉尼亞實際上也並沒有患心理疾病,是倫納德強迫弗吉尼亞去接受心理醫生的那些折磨人的治療。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人甚至還無端地猜想,弗吉尼亞不是自殺的,而是被倫納德淹死的。

  當然,這樣聳人聽聞的假說是無法得到人們的認可的,近年來,隨著對伍爾夫夫婦的個人材料的深入研究,完全相反的另一種看法漸漸占了上風。研究者和普通的讀者現在大多相信,倫納德是一位好丈夫,他精心關懷照料弗吉尼亞,幫助弗吉尼亞度過了她生命中的困難時光。更為重要的是,在弗吉尼亞死後,他在編輯出版弗吉尼亞的作品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先後編定了七卷弗吉尼亞的散文和小說集。在這個過程中,弗吉尼亞名聲鵲起,成了現代最受人喜愛的女作家,吸引了大批的研究者。倫納德因此還耐心地回複研究者們向他提出的各色各樣的關於弗吉尼亞的問題。一九九八年出版的描寫弗吉尼亞生平的小說《時光》鎖定了倫納德好丈夫的形象,這部小說被搬上銀幕並獲了大獎後,倫納德的正麵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但是,曆史對於倫納德還是有點不公正,人們常常忘記他自己是一位思想敏銳才華橫溢的文人。倫納德出身於一個英國本土的猶太人家庭,但是到了他這一代時猶太種族和宗教對他們家庭的影響已經是很薄弱了。他很早就成了一個無神論者,在許多重要的社會問題上都持有相當超前的立場。最近他的一本早期小說被重版了,在這本一九一四年的小說中他表達了對婦女權利和婦女平等的信念。在他出版於一九二○年的一部題為《非洲的帝國和商業》的著作中,他已經分析了經濟領域的帝國主義。我們完全有理由更加注意倫納德·伍爾夫本人的思想和成就,不應把對他的研究隻當作弗吉尼亞·伍爾夫研究的一部分。■

  《聖經》是一部奇特的書,它既是基督教信仰的源泉,也是一部非常古老的曆史文獻。現代以來人們一直就如何正確地理解《聖經》而爭論不息。除開那些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們,他們堅信《聖經》中的每一句話都是曆史事實,大部分人都認為應該仔細地區分《聖經》中記載的曆史事實和《聖經》中講述的寓言和神話。當然,關鍵的問題是怎樣來區分。

  這部著作的作者是一位著名的《聖經》研究者,他的觀點很鮮明,《聖經》的內容必須經受嚴格的曆史學的特別是考古學的檢驗。近幾十年來,以色列和世界其他國家的考古學家們在《聖經》考古方麵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地下發掘出來的古跡遺址使我們對《聖經》那個時代的中東有了一個相當堅實的了解。然而,在考古得來的認識與《聖經》的記載之間顯然有著一個不小的距離,例如,《聖經·舊約》中描寫的大衛王時代的耶路撒冷是座氣度非凡的宏偉都城,但是考古發掘所顯示的遺址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規模。根據類似這樣的例證,作者認為,直到波斯時代以前的《聖經》故事基本上沒有很多的曆史真實性,《聖經》不是部曆史著作。

  但是,這並不是說《聖經》就沒有史學價值。《聖經》中的故事講述的可能不是那時候的曆史事實,但是這些故事卻是產生在當時的,因此這些故事能夠告訴我們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生活。

  《聖經》不是憑空產生的。從古蘇美爾到古埃及,在這片人類古文明的沃土上流傳著許多古老的故事,《聖經》裏的故事與這些故事很相近,這說明當時有一個敘事模式,人們代代相傳的故事都是按著這個模式來講述的,例如災難都是天神對人的懲罰,而懲罰都是在人們背棄了自己的天神後發生的。這個故事模式是中東文化的一部分,在各地的中東文化裏我們能夠發現同一個故事模式的各種變體,當時的各個民族是通過這些故事來理解自己的曆史和確立自己的文化屬性的。因此,我們應該把《聖經》看作是當時的精神世界的記錄而不是實際曆史的反映。

  如果說對《聖經·舊約》裏大衛王的故事的真實性提出質疑還不難讓人同意,把《聖經·新約》裏耶穌的事跡也看作是同樣的神話創造的結果,那就不那麽容易使人接受了。然後,作者指出,《四福音書》裏描寫的耶穌生平和《舊約》裏記載的希伯萊先知的事跡有太多的相似的地方;顯然《四福音書》的作者們都受到了《舊約》的深刻影響,他們在描寫自己的英雄時有意無意地都按照著同一個模式在構造耶穌的故事。因此,在作者看來,《新約》的曆史真實性實際上也是很有限的。

  當然,基督教會和虔誠的基督徒們是不大會歡迎湯姆遜的這部新著的。■

  迄今為止的人類曆史充滿著各色各樣的災難,但是沒有哪一場災難有十四世紀時歐洲和西亞所遭受的黑死病那麽可怕。據估計,在黑死病肆虐的地方,死亡人數高達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至七十,整個歐洲大陸被籠罩在死亡的恐怖之中,誰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明天,人們蜂擁著到公證人那兒去立遺囑,所有的人最擔心的是神甫們死得太快了,在自己死的時候沒人來為自己行臨終塗聖油禮,對於基督徒來說,那可是比死更糟糕的事。整個整個的村社消失了,祖祖輩輩耕種的田地荒蕪了,後來連掘墓人也都死了。保存到現在的當時的手稿常常是不完全的,因此作者或者抄寫者沒等寫完他們的稿子就染上了黑死病倒下了。

  這場凶猛異常的瘟疫是從戰場上開始它的可怕曆程的。一三四六年,韃靼人的軍隊圍攻克裏米亞的一個熱那亞人的貿易點,這時在韃靼人的軍隊中爆發了瘟疫,恐慌的兵士四下逃亡,也染上病的熱那亞人乘船回家,把瘟疫帶回了地中海沿岸。瘟疫以驚人的速度在歐洲大陸擴散,短短幾年之內,這個瘟疫把死亡散布到了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除了從沒人去的冰島和沒人住的芬蘭。在掃蕩了歐洲之後,瘟疫回過頭來又向東去,最後回歸到了它的發源處,裏海北岸的韃靼人的金帳國,這時,黑死病像它爆發時那樣突然地消失了。

  黑死病是人類曆史上最驚人的事件,在它橫掃歐洲的時候,沒人知道這場瘟疫的真正病因,沒人懷疑過傳染這場瘟疫的真正元凶,因此也沒人想出真正有效的防治辦法。當時的人們把它看作是上帝對人類的懲罰,至多把所謂的瘴氣當作是病因。直到二十世紀初,印度瘟疫病研究所的英國醫生在研究當地的一場瘟疫時才探究出黑死病的原因。那是靠跳蚤傳染的淋巴腺鼠疫,其病因是一種致命的病菌。

  所有的人都會問,黑死病還會不會再次爆發?專家們的意見是大概不會了。盡管淋巴腺鼠疫病菌現在被列為最危險的細菌一類,並且被認為是國際恐怖分子可能運用的細菌武器之一,這主要是因為慘痛的曆史回憶的緣故。現代醫學對付細菌已經是很有辦法了,真正的麻煩會是病毒。

  然而,六百多年前的這場災難實際上直到今天還是給我們留下了不少謎,有的學者很懷疑英國醫生在上世紀初對黑死病的破解。他們的理由是,當時留下來的關於患者的記錄常常並不符合淋巴腺鼠疫的症狀。如果黑死病真的不是淋巴腺鼠疫的話,十四世紀的這場改變了人類曆史進程的大禍恐怕將永遠是個謎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