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誰在滅“80後”?

  ◎王雪明

  沉寂了一年之後,“80後”這個詞在二○○六年的大小媒體上出現的頻率突然密集起來,“80後”仿佛是引爆新聞的靶子,誰能打中誰就會出名。去年,白燁和韓寒掐了起來,白燁的人氣旺了很多。今年,在公眾視線淡出N年的王朔,一亮相就先把“80後”一頓臭罵:“‘80後’基本是被港台文化洗腦的一代,這幫孫子隻知有港台……他們很可笑。我認為‘80後’基本不構成力量,基本是泡沫……”就連“80後”作家也在拿“80後”說事,去年張悅然在推出《誓鳥》的同時,就對外宣布與“80後”劃清界限,希望媒體不要再把她歸類於“80後”。

  籍籍無名之輩憑著罵過幾個權威或者名家之後一舉出名的例子比比皆是,而已經出名的作家借著“80後”這幫小輩聚集人氣,這個手法真是不按牌理出牌的“大怪路子”。不過有人出招就有人接招,“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一舉成名的武器,正常的文學批判和爭議演變為“見人就咬”的市井叫罵。

  誰滅得了“80後”?是王朔等一出動就能打垮他們,還是洪晃認為的“長江後浪推前浪,能滅‘80後’的是‘90後’”?

  在一浪又一浪的喧囂中,我們很容易發現“80後”作家群正在消退的一些跡象:

  一、“80後”作家群經曆了二○○三至二○○四年的鼎盛期後開始走下坡路,從全國各種排行榜上已經難覓“80後”作家作品的痕跡。

  二、不過兩年,“‘80後’是個筐,什麽都往裏裝”,一部書隻要冠以“80後”的名號,就有銷量的保證的鼎盛時期,變成如今大多數“80後”作家作品成為“票房毒藥”現狀。有市場號召力的似乎隻有兩個人——韓寒和郭敬明。

  三、全職寫作的“80後”作家迅速減少,創作整體狀態低迷。同為“80後”作家領軍人物的韓、郭,開賽車、出唱片、當老板,離寫作漸行漸遠,除了出道時的代表作外,鮮有力作問世。對於郭、韓而言,寫作隻是“玩票”。大多數“80後”作家,無法將寫作作為安身立命的根本,成為工作之餘的業餘愛好。隻有極少數人,譬如春樹,譬如辛唐米娜,均為另類作家,堅守著寫作。

  四、舊作新出(匯編本、繪圖本、文集、代表作改換其他出版社出版)成為“80後”作家的普遍操作手法。

  五、以韓、郭為代表的青春寫作模式,成為時尚的消費品。從他們的作品中很難看出這個時代的精神焦慮,或者是解決一個心靈問題。

  六、“80後”作家群中,隻有極個別人成為作協成員。而翻開第七次全國作家代表大會代表名冊:九百餘位代表中,沒有一位誕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在中國圖書市場叱吒風雲的“80後”作家群並沒有在文壇得到一席之地。阿來認為:“目前風頭正勁的‘80後’有多少能留下來?而真正以後叫得響的,或許還在默默積累呢,或許連一部作品都沒有寫呢。”

  種種表明,要滅“80後”的,既不是王朔所設想的二十世紀五、六、七十年代的作家,也不是“90後”。能滅“80後”的,隻能是“80後”自己。據北京開卷信息技術公司一份調查顯示:國產青春文學圖書在年度文學或非虛擬類圖書排行榜中,二○○四年前十五名占了九名,二○○五年前二十名隻占到八名,到了二○○六年上半年,前十名則僅占了二名。而一項不完全調查同樣顯示:二○○四年國產青春文學巔峰時期,“80後”作家群人數接近三四百人,而到了二○○六年,活躍於一線的“80後”作家隻有三四十人,跌幅達百分之九十。“80後”作家群遭遇瓶頸、創作力日見萎縮成為不爭的事實。

  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 創作動機不純,創作態度不嚴肅。這是“80後”作家難出大家的致命原因,也是“80後”與上幾代作家的根本區別。這個原因說起來有些老套,但是如果創作隻是“玩票”,寫作隻是“碼字”,難以想象在這樣的心態下能寫出曠世巨作或者流芳百世的作品。我相信,韓寒在寫《三重門》時的創作態度是嚴肅的,這部小說我認為在當代文學中將占有一席之地。

  ● 人生閱曆有限、生活積累淺薄,使他們的作品表現了某種不確定性。反映的是生活的碎片,思想和想象的碎片。“80後”有的很有才情,有非常新穎的寫作技巧,但缺少生活閱曆和苦難是“80後”難出大家又一大原因。

  ● 模仿。在談到“80後”寫作麵臨的最大問題時,趙長天認為是模仿,他不讚成老出現這種東西,文學應該提倡獨創性。

  ● 商業化。“80後”的作品往往是經過出版包裝的流水作業迅速推向市場,而媒體的熱捧更是把他們推向了風口浪尖。出版商和“80後”努力的目的,不是在為文學史增添一部作品,而是為市場增加一個商品。

  ● 生存壓力。除了韓、郭,大多數“80後”麵臨生存壓力,他們出名時大都是學生,如今走向社會,和所有的大學生一樣為生活奔波,與文學漸行漸遠。

  “80後”寫作,是一種引人注目的文化現象,發起者是那些叛逆的、有一定天分的少年,他們作品也是純粹的,但隨著各路懷著各種動機的人馬加入,包括出版商、媒體等等,使許多作者的方向發生偏離,往往直奔商業並受利益所驅。不過兩年,“80後”如明日黃花,除了韓寒、郭敬明、張悅然等少數人的作品依然有市場號召力外,大部分被出版商和市場遺棄。

  “80後”作家生存狀態大調查

  本文所列舉的十四位少年作家都曾經受到市場的追捧,他們的作品或多或少影響了一部分青少年,是“80後”作家群體中的佼佼者。他們目前的生存狀態如何呢?

  成績單

  200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說《三重門》,銷量超過190萬冊

  200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散文集《零下一度》,發行90萬冊

  2002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說《像少年啦飛馳》,發行55萬冊

  2002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精選集《毒》,發行30萬冊

  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雜文集《2003通稿》,發行40萬冊

  2004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小說《長安亂》,發行50萬冊

  2004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文集《韓寒五年文集》

  2005年11月,接力出版社出版《就這麽漂來漂去》,首印40萬冊

  2006年1月,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一座城池》,起印50萬冊

  2006年5月,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韓寒五年文集》(上下冊)

  2006年9月,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寒:韓寒2006音樂·詩文·影像》

  生存狀態

  一直以賽車手自居,二○○三年首次代表北京極速車隊參加全國汽車拉力錦標賽上海站比賽,二○○五年八月獲得全國汽車場地錦標賽珠海站冠軍。二○○五年底,簽約環球唱片內地合作夥伴——天韻文化,二○○六年九月,韓寒首張唱片《十八禁》問世,同時問世的還有記錄韓寒音樂之路全程體驗的禮盒包裝的出版物《寒:韓寒2006音樂·詩文·影像》。

  在某媒體二○○六年九月發布的《“80後”新貴財富榜單》中,韓寒名列第三,身價四百萬元。

  創作狀態

  韓寒曾經說過,“將愛好和精力的百分之九十五分配給賽車,其餘時間留給寫書”。這大概就是韓寒的創作狀態。二○○六年,韓寒開始玩起了唱片。

  二○○六年,韓寒出版了三部出版物,隻有《一座城池》是原創,而且被認為“韓寒迄今最滿意的裏程碑式作品”。

  二○○七年四五月份,韓寒將推出兩本新書:雜文集《壇》和小說《光榮日》。

  有評論認為,《三重門》可能成為韓寒超越不了的巔峰。

  成績單

  2002年,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繪本《一夢三四年》

  2002年,東方出版中心出版《愛與痛的邊緣》,發行6萬冊

  2003年1月,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幻城》,銷售132.9萬冊

  200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繪本《天亮說晚安》

  2003年5月,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左手倒影 右手年華》,發行20萬冊

  2003年11月,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夢裏花落知多少》,銷售130萬冊

  2004年1月,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刻下來的幸福時光》

  2004年8月開始,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由郭敬明主編的《島》,以2-3個月出版一期,目前已經出版了7個品種,單本最高銷量40萬冊,平均銷量20萬冊

  2004年9月,東方出版中心出版《郭敬明成長日記》

  2005年2月,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1995-2005夏至未至》,起印數50萬冊

  2005年7月,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春末夏初》,發行3.5萬冊

  2006年1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無極》(郭敬明改編),發行13萬冊

  2006年10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最小說2006.11第一輯》(郭敬明任執行主編),首印30萬冊。截至2007年3月,《最小說》已經出版到第五輯

  生存狀態

  最有商業頭腦的“80後”作家,將自己的“品牌效益”運作到了極致。出道不到兩年,成立自己的圖書策劃工作室。出道三年半,成立自己的公司——“上海柯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並親自擔任董事長,成為“80後”作家中的第一位老板。

  身價三百萬元人民幣,被認為是商業上最成功的“80後”作家。

  創作狀態

  五年出版十九部,創造力可謂驚人。不過細究起來,主編、改編、繪本占據了大部分,最能體現其創作力的長篇小說《幻城》和《夢裏花落知多少》,又一直籠罩在被人指控抄襲的陰影裏,以至於被網絡戲稱最具“抄襲”能力的“80後”作家。

  無論如何,郭敬明後麵的作品都沒能超過其成名作,就連其主編的《島》,目前出版了七輯,前兩輯的發行量每輯都有40萬冊,而後兩輯的發行量每輯是二十萬冊,可見,伴隨著抄襲的事實,郭的影響力在下降。

  二○○七年三月,郭敬明開始炒作即將推出的沉寂三年的最新長篇《悲傷逆流成河》,該小說將製作六萬六千六百六十六本限量珍藏本,每本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專屬號碼,采用國內圖書業界少有的以“限量”為形式的“珍藏本”的出版概念,在圖書上市前十天,各地開始預售。書價為四十四元,夠貴的。

  成績單

  2003年8月,作家出版社出版《葵花走失在1860》發行10萬冊

  2004年1月,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櫻桃之遠》首印10萬冊,發行20萬冊

  2004年5月,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是你來檢閱我的憂傷了嗎》, 發行6萬冊

  2004年7月,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紅鞋》,發行6萬冊

  2004年7月,作家出版社出版《十愛》,首印6萬冊

  2005年1月,作家出版社出版《水仙已隨鯉魚去》,首印10萬冊

  2006年11月,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誓鳥》

  生存狀態

  曾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係就讀,二○○六年底畢業。

  曆時兩年的小說《誓鳥》在尚未問世就賣出了舞台音樂劇改編權,售價一百萬元,成為第三個身價超過百萬元的“80後”作家。

  創作狀態

  二○○六年十一月,《誓鳥》出版,被認為是“張悅然在新加坡五年世外桃源般島嶼生涯的總結”和“張悅然告別“80後”的轉型之作”。在二○○七年三月揭榜的二○○六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中,《誓鳥》榜上有名。

  張悅然屬於少數創作力保持旺盛的作家。與韓寒、郭敬明出書速度越來越快不同,“這兩年我寫作的速度越來越慢,其實我一直在放慢寫作速度”,“寫作就像一個孕育孩子的過程,我的書不是什麽言情小說,也不是快餐,我不想留什麽遺憾。”可見張悅然的寫作的認真態度,與韓郭等玩票的寫作態度迥然不同。

  成績單

  2002年5月,遠方出版社出版《北京娃娃》,首印一萬冊,發行十萬冊。目前,《北京娃娃》版權已賣到美國、英國、西班牙、荷蘭、意大利、芬蘭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3年6月,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長達半天的歡樂》

  2004年8月.東方出版社出版《抬頭望見北鬥星》

  2005年1月,古吳軒出版社出版《長安街少年和玩火》

  2005年1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激情萬丈》

  2005年8月,作家出版社出版《2條命》,首印2萬

  2006年1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春樹四年》

  2006年3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她叫春樹》

  2007年1月,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紅孩子》

  生存狀態

  自由作家狀態,無固定職業。

  創作狀態

  十七歲輟學,以自己十四歲以後的情感和性經驗寫成長篇小說《北京娃娃》,令教育界、文壇、搖滾界、影視界震動不已,被認為“中國第一部殘酷青春小說”。春樹最風光的時代應該是二○○四年,二月登上美國《Time》周刊(亞洲版)的封麵人物,八月接受央視《麵對麵》節目采訪。而她的第二本書《長達半天的歡樂》剛發行兩個月就被禁了,理由是過於灰色,不適合青年人。

  不過這個無所畏懼的“80年代下的蛋”,繼《北京娃娃》之後推出的作品,市場反應平平,在創作上似乎在走下坡路。據說是和《北京娃娃》的出版商沈浩波分道揚鑣之後,宣傳處於停滯狀態有關。

  今年出版了兩本書,《她叫春樹》是春樹的寫真集;《春樹四年》是一本文集,收入了《北京娃娃》等作品,均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春樹很認同自己的“作家”身份:“我不是作家,是什麽呢?我沒有其他職業。”

  成績單

  2004年7月,花城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紅×》,首印20萬冊

  2004年,東方出版中心出版散文短篇集《被當作鬼的人》,首印10萬冊

  2006年1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李傻傻三年》,收入《紅×》、《被當作鬼的人》

  生存狀態

  西北大學畢業後,做了廣州某報紙的記者。

  創作狀態

  二○○四年出道,有“少年沈從文”、“實力派‘80後’作家代表”的美譽,是唯一農村出身的“80後”作家。二○○五年作為中國新文化力量代表登上美國《Time》周刊(全球版),被稱為“幽靈作家。”

  “做記者太忙了,沒時間寫。我從出第一本書開始,就沒打算靠寫作養活自己。除了那幾個功成名就的,誰還光寫作?”李傻傻說。

  成績單

  2003年6月,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小說集《不羈的天空》

  2003年4月,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出版《我的禿頭老師》

  2004年8月,東方出版社出版《毒藥神童》

  2005年5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我年輕時候的女朋友》

  2006年1月,作家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螞蟻》

  生存狀態

  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因為女友懷孕,小飯已經結婚,在上海一家三資企業做電子雜誌,天天上夜班。結婚生子壓力大。目前在上海市作協與上海社科院合作創辦的作家研究生班中學習。

  創作狀態

  最初“出道”的地方是在《萌芽》雜誌,小飯當年的經典:《我小時候》、《我的叔叔和張姑姑》以及對蘇德那篇《我是藍色》的“剽悍”改寫,招來無數白眼。被譽為“80後”作家的“實力派五虎將”之一。二○○四年,小飯作為大陸地區唯一代表參加了二○○四年香港書展“兩岸三地青少年作家對談”。

  在寫作上,他曾刻意模仿過王小波,之後又換了好幾個偶像,如餘華、蘇童、殘雪。曾激烈批評過韓寒、郭敬明等人。目前的創作態度是:“賺的錢剛夠養活自己,現在偶爾動動筆,因為上班比較累,很難再有精力和時間。”

  二○○三年處於創作頂峰,出版的《不羈的天空》、《我的禿頭老師》成為其代表作,總發行量估計在三萬冊以上,之後出版的作品市場反應平平。

  成績單

  2004年1月,遠方出版社出版《草樣年華》,發行30萬冊

  2004年8月,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活不明白》,發行15萬冊

  2005年9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草樣年華Ⅱ》

  2006年6月,北京出版社出版《朝三暮四》

  生存狀態

  北京工業大學畢業的孫睿一心想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學習。在經過兩次失敗後,他終於在今年考上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研究生,成為田壯壯的學生。

  創作狀態

  《草樣年華》以幽默詼諧而又譏諷意味十足的京味語言描述校園生活使孫睿一舉成名,二○○四年一月出版後,以比非典還快的速度,在校園內外流行,被奉為校園文學的巔峰之作。出版社曾欣喜若狂地舉辦了“三十萬冊紀念巡回簽名售書”,創造了書業的又一個神話。之後趁熱出版的《活不明白》,也創下了十五萬冊的銷量。

  之後,孫睿又出版了兩部作品,包括《草》的大結局《草樣年華Ⅱ》,沒有在書市激起什麽浪花,有網絡評說其“感覺文字粗糙、情節幼稚”。

  “我肯定不會放棄寫作,幹導演和寫作是不分家的。”孫睿說。

  成績單

  2004年5月,春風文藝出版社《維以不永傷》(寫於長春),起印3萬冊,發行近10萬冊。

  2005年1月,花城出版社《一,二,滑向鐵軌的時光》

  2005年10月,上海譯文出版社《去年冬天我們幹什麽》

  2005年10月,重慶出版社《才華是通行證——蔣峰作品》

  2006年9月,中信出版社《淡藍時光》

  生存狀態

  二○○二年九月考入中國防衛科技學院。次年從該校退學。目前在《男人裝》雜誌做製片,算是“80後”作家中混得不錯的。

  創作狀態

  從大學退學後在多個城市飄搖,蔣峰說:“我想換一個城市,換一換工作,我個人的習慣是,在一個地方寫完一個長篇之後,就會覺得,繼續呆下去,越來越覺得乏味,就想換一個新的環境,找一些新的感覺。”被稱為“80後”作家的“實力派五虎將”之一。

  蔣峰的另一個身份是時尚雜誌的編輯,他的文字涉及文字評論、電影評論、小說、散文等,他的才華足以輕鬆應付一份時尚雜誌:“租房、吃飯,現在賺的錢也剛夠我花。當初找這份工作就是因為自由,一周可以把一個月的事都做完,剩餘時間自己可以寫點東西。”

  成績單

  2001年10月,廣州出版社出版《瓶子碎了》

  2003年4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陶瓷娃娃》,發行3萬冊

  2004年5月,東方出版社出版《孔雀》

  2004年5月,花城出版社出版《再見螢火蟲》

  2005年3月,明天出版社出版《我丟失了我的小男孩》

  2005年5月,北方文藝出版社《字母的童話》

  2006年1月,接力出版社出版《蝴蝶飛不過滄海》

  2006年9月,台灣印刻出版社出版《我丟失了我的小男孩》

  生存狀態

  十六歲上大學,當過酒吧歌手、蹩腳的電視導演、電台DJ,性格乖張,飛揚跋扈。現在負責湖南台在北京的諸多節目策劃。二○○六年底易術簽約內地一家娛樂經紀公司,將展開一係列與寫作無關的工作。

  創作狀態

  易術,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十八歲在廣州出版長篇小說《瓶子碎了》,因大膽的筆觸和與年齡不符的語言渲染力被稱為“文學界最具想象力的男孩”,二○○一年二月加盟湖南電台經濟頻道主持大型娛樂評論節目《易術說話》,同時擔任某報娛樂版專欄作家,十一月因為與上海電視節目主持人謝珊傳出“姐弟戀”誹聞,十二月又因為新作《陶瓷娃娃》涉嫌影射當紅名人而被媒體炒作得紛紛揚揚。

  進入二○○六年,又傳出動漫大師宮崎駿新作看中了易術《我丟失了我的小男孩》,並將其改編成動漫腳本的消息,消息真假難辨,易術卻因此再次走紅。

  “寫小說很有成就感啊,又有安全感,我很享受。”出道以來,易術一直有作品問世。

  成績單

  2002年6月,知識出版社出版《沿著我荒涼的額》

  2003年7月,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小說集《次馬路上我要說故事》

  2004年6月,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鋼軌上的愛情》,首印6萬冊

  2004年5月,東方出版中心出版書信集《愛,是不能忘記的》

  2005年1月,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贖》

  2005年4月,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離Leave》

  生存狀態

  二○○○年就讀於華東師大年中文係,畢業後兩年時間內沒有外出謀職,專職在家寫作。目前在上海市作協與上海社科院合作創辦的作家研究生班中學習。

  創作狀態

  十四歲起於報刊發表文章,十六歲畢業於第一屆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少年作家班。成名作《鋼軌上的愛情》,首印六萬冊,並獲先鋒作家馬原首肯作序。被認為很有潛質的小資作家。

  不過除了《鋼軌上的愛情》,蘇德的書很難在書店(包括當當、卓越這樣的網上書店)裏買到,說明發行量不是很大。另外,不會炒作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去年曾發生過湖南文藝出版社攜該出版社旗下的三位“80後”簽約作家彭揚、張佳瑋、蘇德在上海書城簽名售書時遭受冷遇的事情,在長達三十分鍾的時間裏,沒有一位讀者向他們索要簽名,導致簽名活動草草結束。

  “我每天早晨八點入睡,下午五點起床,注意力都在寫作上麵。”蘇德說。

  成績單

  2003年7月,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陶城裏的武士四四》

  2004年5月,東方出版中心《流浪歌手的情人》

  2004年5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女妖的眼睛》

  2006年1月,春風文藝出版社《杜撰記》

  2006年1月,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往南方歲月去》

  生存狀態

  複旦大學中文係現當代文學專業研究生在讀,上海作家協會會員。

  創作狀態

  第二屆新概念作文大獎賽一等獎得主,上海作家。周嘉寧的文字幹淨而清麗,帶著一絲迷離和飄逸,對細節有著特殊的敏感。

  “我覺得我現在所有的熱情都在寫作上,寫作時我覺得自己是在工作著,是在從事一份事業,很高潔,也很興奮,能夠做到足夠地堅強,絕對不後退。”周嘉寧說。

  一直在堅守創作,但其作品市場反映平平。

  成績單

  2002年5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憤青時代》,發行3萬冊

  2006年1月,中國三峽出版社出版《槍火:殲滅匪徒手冊》

  生存狀態

  曾以一部《憤青時代》被武漢大學特招的胡堅,目前已經大學畢業,在武漢一家媒體供職。

  胡堅介紹,大學四年中,自己主要以編書和寫一些小文章為主,總計稿費收入有兩萬餘元。他說,如果不算中學階段完成的《憤青時代》的稿費兩萬元,大學時代如僅靠創作,他在經濟上是入不敷出。

  創作狀態

  二○○二年五月,武漢市十四中學高三學生胡堅出版《憤青時代》,公然聲稱出版此書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北京大學的特招,被稱之為“胡堅事件” ,一時引起嘩然大波,後被武漢大學特招。大學期間,胡堅主要將精力放在了學業上,文學創作大體處於一種構思或零星寫作階段。

  二○○六年初,胡堅將《南方都市報》的“胡堅——槍炮玫瑰”專欄、網絡上受到眾多網友狂熱追捧的《完全匪徒手冊》,整理成書出版,名之為《槍火:殲滅匪徒手冊》。

  這個原被認為頗得王小波文采、因其老辣幽默的文字被評論界稱之為“少年王小波”的胡堅,如今“蛻變”成為“解剖犯罪、反恐以及軍備”的寫手。

  成績單

  2004年3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傾城》,首印1萬冊

  2005年1月,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加州女郎》

  2005年5月,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朝絲暮雪》

  2006年1月,作家出版社出版《再見帕裏斯》

  生存狀態

  二○○二年秋,入上海東華大學讀電子商務專業。

  寫作狀態

  成名《傾城》銷售最好,超過一萬冊。二○○六年出版了第四本長篇小說《再見帕裏斯》。

  在二○○七年全國書市的作家出版社“文學新銳叢書進新疆”新書首發式上,春樹、小飯、張佳瑋等三位“80後”新銳作家為自己的新書簽售,場麵卻冷冷清清。

  大學期間“完成課業,持續閱讀,看球賽、電影,跳跳繩,聽音樂,偶爾翻譯一些短小說。每年春天寫一個比較長的小說。”

  成績單

  2002年10月,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逃離愛情》

  2004年4月,萬卷出版公司出版《絕不墮胎》

  2006年2月,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雙身》,首印8萬冊

  生存狀態

  少年屬於“神童”、早熟的那種,從小學到中學,她跳了三次級,一九九六年考上鄭州大學法律係時,還未滿十四歲。隻用了三年時間,她便修滿了學分。十九歲拿到法學碩士,開專欄,專寫愛情。受湖南某刊邀請,曾為全國最年輕的編輯部主任,二十一歲辭職,自由寫作,開始遊山玩水享受生活。現在是自由撰稿人,為多家雜誌寫專欄,文風詭異,獨樹一幟。

  寫作狀態

  十七歲因《尖叫的人生》(中篇)誤闖進文化圈。十八歲做編輯,瘋狂寫作,先為期刊撰稿,後因《逃離愛情》一文在網絡躥紅,誤入網絡作家陣營。二十歲,從“女人寶典”到性愛小說,出版長篇小說《絕不墮胎》。而二○○六年出版的《雙身》,被宣傳為“少女情書範本”,首印八萬冊也使該書變得引人注目。■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