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絳珠之淚

  ◎徐緝熙

  黛玉一生,和幾個字分不開。如和“詩”分不開,和“竹”分不開,和“愁”和“病”分不開,等等。但最主要的,是和一個“淚”字分不開。

  《紅樓夢》賦予寶黛愛情一個充滿詩情的“還淚”的神話:絳珠仙草因為受到神瑛侍者的雨露之恩,隨他下凡曆劫,用自己一生的眼淚報答知己。在大觀園的女孩中,隻有黛玉配得上為此美麗的神話。絳珠確實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她美麗而淒清的短暫的一生,似乎隻有一個“最高任務”,就是“還淚”。

  小說第三回黛玉進府,兩位主人公第一次見麵,黛玉就第一次“還淚”。當寶玉聽說這位“神仙似的妹妹”(隻此一句,通過寶玉的眼睛,就寫足了黛玉之美),居然沒有玉(通靈寶玉也),當即就從脖上把那塊玉扯下來狠命摔了出去,罵道:“什麽罕物,連人之高低不擇,還說‘通靈’不‘通靈’呢!我也不要這勞什子了!”這一摔的潛台詞是:這塊玉要真是“罕物”,眼前這位妹妹才更配佩戴它。與她相比,我不過是“濁物”而已。她沒有,反倒是我有,可見不是好東西!這一摔,摔出了寶玉的真情,也第一次把兩位主人公的感情連結起來,由此也引出黛玉的第一次“還淚”。對此,脂本有正本有總批批得好:“絳珠之淚偏不因離恨而落,為惜其石而落。可見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已能不千方百計為之惜手!”其實石即人,人即石也。

  寶玉挨打,王夫人情急抱著寶玉哭賈珠,賈母發狠要帶寶玉立刻回南京去。最冷靜、最理性的當數寶釵。盡管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她也不禁流露出對寶玉的情意,以至自己先羞紅了臉(這在寶釵可說是唯一的一次)。但這位“冷美人”畢竟離不開這個“冷”字,她探望寶玉帶來的是治傷的藥丸和堂堂正正的勸誡。與之相對照,黛玉帶給寶玉的隻有熱淚!寶玉在半夢半醒中,聽得悲戚之聲,睜眼一看,不是別人,正是黛玉。“隻見兩個眼睛腫得桃兒一般,滿麵淚光”。可以想象,從寶玉挨打到現在,她已經流了多少眼淚!

  寶玉挨打,是寶黛愛情發展的一個重要契機。因挨打而探望,恰好在無意中提供了一個向對方毫無遮飾地顯露心意的機會。寶玉是“情中情因情感妹妹”,他還是從黛玉的眼淚中深深體會到了黛玉對他的無限深情。他這才敢於拿兩塊手帕讓睛雯在夜晚去送給黛玉。妙就妙在送去的不是什麽珍貴的新手帕,而是寶玉日常用過的舊手帕,天真無邪的晴雯此時還不能體會其中的含意,隻有心有靈犀的黛玉才會“大悟過來”。她一旦“體貼出手帕子的意思來,不覺神魂馳蕩”,她再也不會像雙玉讀曲時那樣生氣著惱了!小說至此用罕見的筆墨描寫此時此刻黛玉的心理過程:

  寶玉這番苦心,能領會我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這番苦意,不知將來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兩塊舊帕子來,若不是領我深意,單看了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傳遞與我,又可懼;我自己每每好哭,想來也無味,又令我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時五內沸然炙起。

  可喜、可悲、可笑、可懼、可愧,像波浪似的層層遞進,我們讀到這裏,掩卷回味,也不覺意越神飛!中國的古典小說,對人物心理,很少像西方小說那樣作正麵的細致的描寫,往往隻是用旁敲側擊、烘雲托月的方法點到即止,留下空間讓讀者自己回味想象。《紅樓夢》第八回寫寶釵觀看通靈寶玉時的微妙心理,就是為此。像上引用的那樣的描寫,在《紅樓夢》中可以說絕無僅有。用在這特定情景中的林黛玉身上,卻恰到好處,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真正令人蕩氣回腸。

  此時的黛玉餘意綿纏,把什麽嫌疑避諱,統統拋到九霄雲外,也顧不得自己的病體和夜已深沉,當即研墨蘸筆,在兩塊手帕上一揮而就三首絕句。至此,寶黛愛情發展到一個高潮,絳珠“還淚”也達到一個高潮。這三首詩從黛玉胸中噴薄而出,一瀉到底,完全是情感的三股激流。

  我們細讀這三首詩,不難發現它們全做在一個“淚”字上,從第一首的“眼空蓄淚”,到第二首的“拋珠滾玉”,到第三首的“彩線難收麵上珠”,說的全是淚。但這三首詩又有不同。第一首表達的,是淚為誰而流,以及為何而流?“暗灑閑拋卻為誰?”答案不言自明。因為“尺幅鮫■勞解贈”,所以忍不住為你而流淚。這“解贈”二字,通行本改為“惠贈”,這是沒有讀懂詩胡亂修改。“解贈”者是把自己身上的心愛之物解下相贈也,這是專對知心人而說的,“惠贈”則可適用於任何人,意思泛化了。第二首表達的則是那流不盡的淚水本身。“枕上袖邊難拂拭”,是因為淚流得太多太多,所以枕上袖邊全是淚痕,也無心拂拭,隻能“任它點點與斑斑”。《紅樓夢》第五回的《紅樓夢十二支曲》,其中《枉凝眉》一首是專為黛玉而作的。其中就有“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這等令人腸斷心摧的詩句,正可以和第二首題帕詩相對照。第三首則借用“湘江舊跡”的典故,表達出情之深,思之切,並且透露出黛玉的心願。“湘江舊跡”是指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在湘江哭舜,斑斑血淚灑向江邊之竹。乃至竹也成了斑竹。黛玉用這一典故,正是要表達自己對寶玉的情感,與娥皇女英對舜的情感一樣深沉。她心目中的寶玉,恰為湘妃心中的舜。她的心願也正是希望成為湘妃這樣的人。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的黛玉尚未得到“瀟湘妃子”的雅號。後文結詩社時探春把這一雅號送給她,她默許了。可見寫題帕詩時的黛玉,已經對瀟湘妃子心儀久矣。小說作者讓黛玉住在瀟湘館,並用這一雅號稱呼她,並非遊戲筆墨,實有深意存焉。無論就寶黛愛情而言,還是就“還淚”的悲劇意義來看,黛玉確確實實就是瀟湘妃子。

  湘妃流的是血淚,黛玉流的是否也是血淚呢?脂本甲戌本第一回在“隻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句下有批雲:“細思‘絳珠’二字豈非血淚乎!”可知絳珠之淚,也是血淚。題帕詩中說“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識香痕漬也無?”可見黛玉也希望像湘妃一樣把血淚灑向瀟湘之竹。“湘江舊跡”實際上已預示寶黛愛情終究以悲劇告終。所以第三首題帕詩如同《葬花吟》一樣,成為又一首詩讖!

  黛玉本是為“還淚”而來,淚流盡了,也就走了。或者說,直到死,淚才盡。上文引用的脂本有正本第三回的總批,下麵還有一段值得深思的話:“所以絳珠之淚至死不幹,萬苦不怨,所謂求仁得仁又何怨,悲夫!”這“萬苦不怨”四字確切表達出黛玉為報答知己終其一生無怨無悔。高鶚續的《後四十回》,寫“苦絳珠魂歸離恨天”,黛玉臨終時直叫:“寶玉!寶玉!你好……”心中充滿對寶玉的怨憤。而且她從病重,到焚稿(包括燒掉那詩帕),到歸天,竟然一滴眼淚都沒有了,也就是說她不再也不需要“還淚”了。當紫鵑勸她別聽瞎話,黛玉反而“微微一笑”,就是說她早就把寶玉這平生唯一知己看穿看透了。這還是那個要用一生眼淚報答知己的絳珠嗎?絕對不是了。倒是她,實實在在被“掉包”了!被一個假絳珠,一個世俗女子替代了!想想看,曹雪芹筆下那洋溢著詩情的絳珠仙草,能怨憤用甘泉雨露澆灌自己的神瑛侍者嗎?順便說說,《後四十回》把兩個本來充滿靈性的主人公(曹雪芹滿懷激情塑造的理想人物呀),一個弄得失了魂魄,一個弄得迷卻本性,以便創造條件讓“掉包計”得以實行。而且一個正在歸天,一個卻在成婚。這也許是最荒唐的情節安排了。試想,家裏有人要死了,這是大凶之時呀,而成婚則需吉時。這是封建社會最看重的,賈府的人能讓自己的命根子在凶辰成婚嗎?何況,林黛玉畢竟是賈母唯一的寶貝女兒留下的愛女,賈母對之“萬般憐愛”才合乎情理,小說前八十回也並沒有寫這個外祖母和自己的外孫女兒關係有何變化(隻有《後四十回》才有類似的描寫)。賈母何至於自己的親外孫女要死時也不來看一下,還偏偏要選這樣的時刻讓寶玉成婚,是瘋了,還是鬼迷心竅了?這樣的情節安排巧則巧矣,卻恰恰犯了曹雪芹最不讚成的二個字:“穿鑿”。他寫賈寶玉批評稻香村“非其地而強為地,非其山而強為山,雖百般精而終不相宜”,就是因為它“傷於穿鑿”。他在小說開頭言道:“堇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者。”這最後一句話,簡直就好像是衝著續書人而說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