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月
《榮譽以外》
D。 馬高裏可著
克諾珀夫出版社
在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整個世界的注意力都被兩場在美國紐約舉行的拳擊賽吸引住了。在那個時代,最火的體育就是拳擊,其地位相當於今天的足球。但是這兩場比賽的轟動不僅是因為拳擊迷們的狂熱,也不僅是因為兩個對手是世界拳王,更是因為他們的決鬥發生在當時種族壓迫的大背景下,成了兩個種族對決的象征。
拳擊台上一邊是個名叫斯麥林的德國拳王,他被千百萬崇拜者當作是優等的亞利安種族的代表,他所向無敵的攻擊力被看作是亞利安種族能壓倒一切低等民族的表現。德國的藝術家為他畫像,戈倍爾常常請他做客,納粹政權給與他種種特權。另一邊是路易斯,美國黑人拳王,從小在貧民區裏長大。斯麥林能言善辯,來往的有一批藝術家朋友,而路易斯雖然舉止有禮,但不免顯得木訥遲鈍,這被看作是表現了他們所代表的兩個種族在文明程度上的高下區別。在這兩位拳王的決鬥將要舉行的前夕,德國和美國的報刊上充滿了壁壘分明的評論和宣傳,但是與當代的足球迷不同,當時的兩個陣營並不是按國籍而分的,種族和種族主義意識形態劃分了兩個選手的支持者或反對者的隊伍。德國的媒體上自然都是對路易斯的蔑視,而美國的白人至上者也全力支持斯麥林,把斯麥林描寫成白種美國人抵抗黑禍的銅牆鐵壁。德國和美國的種族主義者們堅信路易斯必敗,因為這個屬於下等人種的人沒有榮譽,愛國心和英雄主義的觀念,怎麽能在這場世紀之戰中發揮出水平呢?即便是美國那些支持路易斯的記者和評論者也難以擺脫種族偏見,在他們的報道中總是把路易斯說得像是一頭從叢林中出來的猛獸。
當一九三六年他們兩個進行第一場比賽時,路易斯並沒有處於一個充分準備好的狀態,他在備戰時期受到太多的外界幹擾,大批的崇拜者使他分心,他過去的勝利也使他輕敵。相反,斯麥林倒一直在細致地分析路易斯的技術特點並積極備戰。通過電台直播,半個世界都傾聽著紐約揚基體育場中心的拳擊台。路易絲盡管強韌,十二個回合下來,斯麥林終於把路易斯擊倒了。現場的納粹播音員的嗓子都興奮得喊啞了,而整個哈萊姆黑人區一下子掉進了冰窟,街上一片死寂。
但是失敗激怒了路易斯,納粹宣傳機器為這場拳擊賽製作的充滿了歪曲的宣傳片讓他覺得不可容忍。他全力以赴地為一九三七年的第二場比賽做準備。到了比賽的那一天,體育場裏坐滿了名人,連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也在場。付不起門票的黑人兄弟們穿著節日盛裝聚集在收音機旁。路易絲在賽前對他的教練說,他不用一個回合就能打敗斯麥林。果然,比賽開始後不到兩分鍾,斯麥林就在路易斯的淩厲攻勢下倒地不起了。據海明威的描寫,斯麥林就像一隻沙袋一樣被路易斯打著。
當然,一場拳擊賽的勝利改變不了種族歧視和迫害的嚴酷現實,但是許多年以後,美國的黑人們還都忘不了路易斯在那個晚上的勝利給他們帶來的興奮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