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海(1898—1930) 原名胡占鼇,字紹海。湖南宜章人。出身地主豪紳家庭。青年時期曾在廣東樂昌中學讀書,接受進步思想,同情被壓迫被剝削的農民。1918年入嘉禾民軍當兵。1923年部隊改編,任孫中山大元帥府直轄獨立旅營長。後入鄂軍講武學校第二期學習。1925年曾作為學員隨軍,參加討伐南路軍閥鄧本殷的戰役,後又參加討伐陳炯明的第二次東征。1926年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六軍,任營長,參加北伐戰爭,轉戰湖南、湖北,參加了攻克武昌之戰。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聯絡部分湘籍士兵,秘密潛入湘粵邊界的樂昌、乳源間的梅花地區,與當地工農武裝和暫時分散潛伏在宜章的共產黨領導人高靜山、楊子達、毛科文等取得聯係,進行活動。1928年1月上旬,與楊子達一起到乳源楊家寨子,向率領南昌起義軍餘部從仁化北進的朱德匯報宜章情況。朱德決定在湘南組織宜章暴動後,他奉命率兩個連以保護地方安全為名開進宜章縣城,將團防局繳械,迎接朱德所部進城。暴動成功後,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三團團長。同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由宜章農軍擴編的工農革命軍第三師師長。曾率部參加在長岡嶺與國民黨軍許克祥部主力的激戰,後又在奉命留守宜章時迭挫強敵。同年4月上井岡山,5月任紅四軍二十九團團長,被選為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委員。“八月失敗”後,二十九團餘部編入二十八團,任二十八團一營營長。1929年1月隨紅四軍主力進軍贛南、閩西,先後任紅四軍一縱隊、四縱隊司令員。率部參加了攻克長汀、二度入閩會殲陳國輝旅、三戰龍岩擊潰盧新銘旅等戰鬥。同年12月,參加在古田召開的中共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1930年6月,四縱隊與閩西地方武裝一部合編為紅二十一軍,任軍長。率部在龍岩東北的梅村、溪口、白沙等18鄉肅清反動武裝和土匪。同年7月在永福圩偵察敵情時中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