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清(1901—1930) 又名張濤,原名張開喆,字熙明。湖南益陽人。1912年入長沙陸軍芝芳小學,結業後考入湖南講武堂第二期。1920年畢業後任湖南零陵鎮守使公署上尉副官,積極參加反對軍閥趙恒惕的革命活動。1923年秋參加兵變失敗後回家鄉,參與組織湘中遊擊司令部,任支隊長,一度占領益陽縣城。其間結識夏曦、郭亮等人,接受革命思想。192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赴廣州入中央政治講習班學習。1926年5月入毛澤東主辦的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結業後加入國民革命軍從事宣傳工作,參加北伐戰爭。到長沙後被派到賀龍部第十五師任政治連連長。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長沙第三分校成立後,調任該校教官,積極對學員進行革命思想教育,反對國民黨右派的反動言行。1927年馬日事變後,6月被毛澤東派到嶽陽聯絡農民武裝。後去武漢入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麵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先後任連長、第三營副營長。大革命失敗後,隨團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三灣改編後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一團三營營長、中共前敵委員會委員。10月隨毛澤東開展遊擊活動,一度被反動民團衝散,率三營在桂東獨立活動,最早同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軍餘部取得聯係。同年12月下旬率三營回到茶陵歸還第一團建製,不久任團長,率全團隨毛澤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8年3月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參謀長兼一團團長,協助毛澤東率部隊開往湘南。4月迎接朱德率部隊到井岡山會師,指揮一團在酃縣城北阻擊敵人時負重傷。5月任中國紅軍第四軍十一師師長,被選為中共紅四軍軍委委員。此後因傷重休養。1929年初紅四軍主力下山轉戰贛南,留在井岡山任紅五軍參謀長,參與指揮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作戰。紅五軍轉移後,曾任中共湘贛邊界特委代理書記,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帶病參與領導堅持湘贛邊界的遊擊戰爭。1930年春轉移至永新縣洞裏村焦林寺隱蔽養傷,同年5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