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燦(1901—1932) 原名李文彬,字炳昭。湖南宜章人。1918年入湘軍,在第二師六團一營一連當兵,結識彭德懷、黃公略。1920年夏,與彭德懷等聯絡士兵,秘密成立革命團體“救貧會”。1922年冬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學習。1923年夏畢業返部,繼續在士兵中發展“救貧會”組織。1926年所在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軍二師一團,任團部副官。同年10月參加攻克武昌之役後,任一營二連連長。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部隊討蔣失敗,退駐湖南南縣,改編為湖南陸軍獨立五師。在此期間,奉團長彭德懷之命,照料來南縣養傷的師政治部秘書長、中共黨員段德昌,同時得到段德昌的引導和教育。192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被選為全團士兵會的總代表,參與領導了平江起義。起義成功後,任中國紅軍第五軍十三師一團黨代表、中共紅五軍黨委委員。不久,改任紅五軍第五大隊大隊長。同年12月與彭德懷等率部到達井岡山,與紅四軍會師。1929年初紅四軍主力進軍贛南,奉命留守井岡山,任紅五軍第一大隊大隊長,指揮所部及王佐部隊抗擊國民黨軍重兵“會剿”,指揮黃洋界戰鬥。後任湘贛邊界獨立第一團團長,采取分兵遊擊的策略,挫敗了地主武裝的聯合進攻,重新實現寧岡、永新、蓮花三縣的紅色政權割據。同年5月,任紅五軍第五縱隊縱隊長。10月,與黨代表何長工率部向北,挺進鄂東南地區,首先攻取崇陽,後又在通山、陽新連挫國民黨軍,並配合大冶城內的中共秘密組織發動兵暴成功,所部從幾百人發展到6000餘人。接著又轉戰鹹寧、平江、修水、武寧、瑞昌等地,使鄂東南革命根據地與湘鄂贛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出現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新局麵。1930年6月,第五縱隊擴編為紅八軍,任軍長。不久因傷病奉命離隊休養,先後化名胡平、胡月波,在吳淞口炮台和江蘇太倉縣瀏河等地的醫院中治療。1932年初因發生“一·二八”事件,日本侵略軍在上海發動進攻,上海各界群眾大力支援十九路軍抗戰。他抱病出院,到上海請求中共中央分配工作,被國民黨特務發現後逮捕,在獄中受盡酷刑後被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