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秀(1904—1985) 江西永新人。1926年投身農民運動,任鄉農協主席。192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井岡山鬥爭時期,1928年2月,當選為中共永新縣豐陂支部書記。1930年2月至10月帶領農民赤衛隊參加了九次攻打吉安城的戰鬥。1931年10月,任永新縣蘇維埃政府內務部長。1933年,被選為出席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並經湘贛省委書記任弼時推薦到中央蘇區馬克思共產主義大學學習。1934年8月,任紅六軍團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長。不久,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成立,先後擔任永沅、燕桑等中心縣委書記。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又回到部隊隨軍行動。1936年7月,紅二、六軍團在甘孜與紅四方麵軍會師後,對張國燾分裂黨中央的錯誤言行進行了堅決的抵製和鬥爭,被張國燾撤銷職務,貶為普通戰士。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恢複職務,隨西路軍西進。1937年1月,西路軍在高台遭到馬步芳軍隊襲擊,兵敗祁連山。他挺身而出,收集被打散的西路軍戰士350多人組成一支遊擊隊,自己擔任政委兼黨支部書記,衝破敵軍包圍,曆時3個多月,行程6千餘裏,終於找到了紅軍主力。1938年1月,任晉緩臨時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長,開辟晉西北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期間,先後擔任新九旅幹部大隊政委、中共吉林省委民運部長和吉東地委、延邊地委副書記等職務。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共江西省常委、組織部長,省委書記處書記、省委書記等職。1985年8月8日在南昌病逝。遵照生前遺囑,部分骨灰安放在萬安水電站大壩船閘奠基石盒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