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虎等
提起“克格勃”這三個字,人們立時會感到既神秘,又警覺。
對於這個蘇聯、以及如今俄羅斯的情報機構,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艾倫·杜勒斯是這樣評價的:它一般起先作為一個秘密警察機關,專門鎮壓國內的不滿和“保衛”政權,隨後就逐步向外伸展,以“保衛”為理由伸向鄰近地區,最後則席卷全球,成為一個羽翼豐滿的國外情報機構或更有甚者。
《迷霧深處的情報王國——二十世紀世界情報機構揭秘》(高金虎主編 東方出版社出版)一書,對俄羅斯這一情報機構作了介紹,現摘錄如下——
如果要問,哪一個國家情報機構能與美國情報界相比,那麽答案隻有一個:原先以克格勃為代表的蘇聯情報機構,今天以聯邦安全局為代表的俄羅斯情報機構。
用恐龍來比喻克格勃並不過分:全盛時期的克格勃,規模達到幾十萬人,令世界上其他情報機構望塵莫及。
人們習慣於用克格勃來指代蘇聯情報機構,即便在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衣缽後依然如此。但是,俄羅斯情報人員更喜歡另一個名字:契卡。他們把自己稱為契卡人。正是這個機構,使他們與沙俄時代的情報工作血脈相連。
蘇聯情報機構的滲透工作之所以如此順利,還得益於其他國家共產黨組織的支持。
十月革命後,歐洲和亞洲都出現了革命形勢。德國發生了十一月革命,匈牙利發生了武裝起義,中國發生了五四運動。在這種形勢影響下,布爾什維克領導人樂觀地判斷:世界革命的形勢已經成熟,資本主義也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張一張地倒掉。
在這種樂觀的估計下,莫斯科開始推波助瀾。一九一九年三月,以推動世界革命為己任的共產國際(第三國際)在莫斯科宣告成立。如果說前兩個國際隻是一個鬆散的國際工作聯合組織的話,那麽,第三國際更像一個工人政黨,俄共(布)成了事實上的領導。莫斯科就此成為世界革命的大本營。許多仁人誌士,不遠萬裏前往莫斯科接受列寧的教誨。
蘇聯情報機構充分利用了這一有利時機,招募了許多滯留在莫斯科的外國共產黨員。選擇精幹情報人員,潛入敵對國家內部,以獲取機密,這叫滲透,也叫安釘子。滲透間諜是情報機構安插在敵對國家機要部門的坐探,他們窺視著敵方的一舉一動,隨時將機密情報向國內報告。
蘇聯國家安全機構的使命是維護蘇維埃政權的穩固,充當蘇聯政府出鞘的利劍。西方情報學者傑弗裏·裏奇爾遜用“劍與盾”來描述蘇聯的情報機構,可謂十分貼切。
然而,這支長劍在保衛革命保衛紅色政權的同時,也傷害了無數的好人。甚至可以說,它傷害的好人,要比它消滅的敵人還要多。統計數字可以說明一切。
領導十月革命的元勳,除了列寧因為死得早而逃過一劫外,其餘全部被處死,活著的隻一個斯大林;
列寧建立的第一屆人民委員會共有十五名委員,其中有八名被處決,一名被逐出蘇聯(托洛茨基),最後也被暗殺;
列寧在《致代表大會的信中》點評過的黨的領袖,活下來的隻有斯大林;
出席第十六次黨代表大會的一千二百二十五名代表,有一千一百零八名被逮捕,這些人後來大部分死在了內務人民委員部的地下室和勞改營中。第十六次黨代表大會選出的七十一名中央委員,有五十一名被處決,兩名被迫自殺;六十八名候補中央委員有四十七名被處決。
中央情報局從事隱蔽行動,克格勃則投身於“積極措施”。積極措施與隱蔽行動是兩個不同的名稱,但實際上是同一個概念。除了暗殺活動外,灰色宣傳和黑色宣傳、假情報攻勢、顛覆外國合法政府……都可以稱為積極措施。克格勃是執行“積極措施”的主要機構,為了達到最佳效果,蘇聯共產黨中央國際部、宣傳部和外交部,也經常配合克格勃的行動。灰色宣傳和黑色宣傳是克格勃的絕活。在偽造情報、廉價出售假信息方麵,克格勃遠比它的對手高明。蘇聯的新聞輿論受政府控製,克格勃完全可以借助國家的力量,使新聞機構為自己服務。
偽造情報,離間美國與西方盟國的關係,是克格勃的又一絕活。克格勃偽造情報一般有以下幾種手法:一、使用安全密級。一般來說,人們總有一種了解機密情報的欲望。帶有密級的材料更易引起人們的閱讀欲望;二、使用官方信箋,目標國政府機構正式使用的文件用紙使偽造的東西看起來同真的一樣,一般人難辨真偽;三、使用邏輯推理。一般情況下,偽造的文件並不把結論全盤托出,而是讓你看了材料後自己推斷出一個結論,使偽造的內容更具可信性。克格勃的A處專門負責這方麵的工作,其技術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一份偽造的《穩定行動特別情報作戰訓練》,經中央情報局鑒定,在文風、結構和用詞上極少有錯,由於它使用了合適的打字機、紙張和詞匯,外人根本無法辨別。
勃列日涅夫執政後期,政治上萬馬齊喑,經濟上死氣沉沉,蘇聯社會進入了一條“停滯”的死胡同。勃列日涅夫死後,克格勃主席尤裏·安德羅波夫當選為蘇共總書記,開創了情報頭子成為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先河。
安德羅波夫雖有雄心壯誌,想改變勃列日涅夫遺留的種種問題,隻可惜身患痼疾,力不從心。他希望由戈爾巴喬夫來繼承他的事業,因而給戈爾巴喬夫創造各種機會,讓他以蘇聯未來領導人的麵目出現在世人麵前。但安德羅波夫的過早死去,使戈爾巴喬夫的總書記夢想落空,年屆古稀的契爾年科接替安德羅波夫的職務,戈爾巴喬夫不得不又等了兩年。
當年輕的戈爾巴喬夫剛剛在莫斯科政壇嶄露頭角的時候,還沒有幾個人意識到此人在未來的蘇聯可能扮演的角色。即便是在他最終入主克裏姆林宮的時候,也沒有幾個人認為他會把蘇聯引向解體。克格勃也是如此,盡管它對每一個蘇聯人都立有專檔,但對戈爾巴喬夫還是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克格勃始終看好戈爾巴喬夫,在契爾年科去世的前幾個月裏(契爾年科於一九八五年九月去世),就各方麵問題向戈爾巴喬夫提供詳細谘詢,期待他能以自己對蘇聯和國際問題的真知灼見,給政治局留下深刻印象。克格勃送給政治局的報告,完全支持戈爾巴喬夫的立場,為戈爾巴喬夫當選總書記立下了汗馬功勞。而戈爾巴喬夫也投桃報李,使克格勃主席切布裏科夫當選為政治局委員。戈爾巴喬夫與克格勃開始了“蜜月”式的合作關係。
從一九八七年起,戈爾巴喬夫開始擺脫其前任的影響,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改革思路,大力推行以“新思維”為指導思想的社會政治改革運動。切布裏科夫卻認為戈爾巴喬夫新思維的速度過快,規模過大,雙方矛盾凸顯。
一九八八年十月切布裏科夫被解職,克留奇科夫接替了他的職務。克留奇科夫被認為是不露鋒芒、沒有野心的執行者,任何命令他都願意執行。戈爾巴喬夫相信,被提到高位的克格勃主席將永遠效忠於他。
克留奇科夫也的確比其前任更能適應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在其領導下,一向沉悶的克格勃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他公開在辦公室接待西方記者,與他們探討曆史問題。一向秘不示人的安德羅波夫學院也接待了外國來賓。對克格勃曆史上的一些問題,它也作了一些反省。人們都認為,克格勃這棵老樹,也會在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大旗下綻出新芽。
可是,克格勃自己卻對這種變化手足無措。當改革的矛頭越來越多地指向克格勃時,它對這種改革產生了離心傾向。
形勢發展到一九九一年,克格勃終於忍無可忍。國家就要傾覆,資產階級就要奪取政權,它要起來捍衛革命成果了。
七月二十二日,葉利欽在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發布了在全俄境內非黨化的命令,第二天,蘇聯國防部、克格勃以及內務部的各級共產黨組織發表聯合聲明,指責葉利欽的命令違背了聯盟憲法和結社法,在主觀和客觀上起著排斥蘇共、製造社會政治衝突和引起國家分裂的惡劣作用。
一場即將改變蘇聯社會乃至全世界政治格局的生死較量正在悄悄地進行著。八月十九日,由副總統亞納耶夫、總理帕夫洛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國防部長亞佐夫等實力派人物組成的“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軟禁了戈爾巴喬夫,接管了政權。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在政變領導者中發揮著核心的作用。
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組成人員看起來挺強悍的,有如此之多的強權人士主導政變,政變豈有不成功之理?但出乎意料的是,緊急狀態委員會成員既缺乏遠見,也缺乏勇氣。他們幻想在全國實施緊急狀態,卻忘記了幾年前戈爾巴喬夫要在波羅的海幾個小國實施緊急狀態都沒有得逞的事實。事實是,蘇軍根本沒有能力在全國實施緊急狀態。
他們也不懂得擒賊擒王的道理,對葉利欽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坦克雖開進了莫斯科,但莫斯科的對外通信聯絡並沒有被控製。葉利欽在“白宮”從容地組成了臨時指揮部。待政變策劃者醒悟過來,要逮捕葉利欽的時候,克格勃“阿爾法小組”竟然集體拒絕執行命令。經過新思維的熏陶,克格勃成員也站到了葉利欽的一邊。自此,“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王牌出盡,政變遂以失敗告終。
克格勃一手導演的“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蘇聯的解體,也改變了克格勃的命運。“八·一九”引起的動蕩尚未完全平息,蘇聯國家高層領導集團內部針對克格勃的攻擊和清算就開始了。
八月二十二日,剛剛從克裏米亞回到莫斯科的戈爾巴喬夫發表電視講話說:“國家安全係統不夠可靠。”八月二十六日,戈爾巴喬夫又在蘇聯最高蘇維埃會議上說:“要改組克格勃,使之不被利用進行反憲法活動。”八月二十八日,戈爾巴喬夫又下令組成由俄羅斯聯邦會議主席斯捷帕申為首的委員會,調查克格勃在“八·一九”事件中的作用。
葉利欽也開始強烈抨擊克格勃,說克格勃在這次給俄羅斯人民帶來重大威脅和心理傷害的未遂政變中起了很不光彩的“首惡”作用,而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作為這次政變的主要幕後策劃人,應該在法律上負主要責任。
蘇聯政府著手在組織上對克格勃各級領導進行清洗。從八月二十一日至九月十三日,克格勃總部局以上領導幹部幾乎全部被撤職或逮捕。大批克格勃工作人員被撤換下來,正常工作難以為繼,各總局幾乎處於癱瘓狀態。戈爾巴喬夫於匆忙之中任命原內務部部長瓦季姆·巴卡京出任新一屆克格勃主席。在完成了對克格勃最高領導層的清洗之後,巴卡京對克格勃的各級組織進行了一番空前改組。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八日,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加盟共和國領導人在明斯克召開聯席會議,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十二月二十一日,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等十一個原加盟共和國領導在哈薩克斯坦的首都阿拉木圖再次召集會議,宣布蘇聯解體。
克格勃在各個加盟共和國的分支機構被各共和國接收,而接管了蘇聯最大部分遺產的俄羅斯,也接收了聯盟情報機構的大部分財產,並對其進行了一係列調整和改組。契卡的傳統遭到毀棄,捷爾任斯基的頭像被推翻在地,俄羅斯人用種種行動表示了自己與舊傳統的決絕。
在“八·一九”事件中,葉利欽與以布什為代表的西方領導人建立了直接聯係,從而挫敗了政變策劃者的陰謀。這使得葉利欽政權一開始就帶著親西方的色彩。葉利欽上台後,幻想通過全盤西化消除與西方在意識形態方麵的對立,從而加入西方陣營,成為西方的和平夥伴。這一戰略對剛剛起步的俄羅斯情報工作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葉利欽時代後期,俄羅斯開始修正過於親西方的政策。普京上台後,複興俄羅斯的意圖十分明顯。俄羅斯的對外戰略有了明顯的轉變。
目前,俄羅斯有如下幾個主要情報機構:負責對外情報事務的俄羅斯對外情報局;負責國內安全事務的俄聯邦安全局;負責軍事情報工作的俄羅斯軍事情報總局(格魯烏);負責警衛總統的聯邦保衛局等。
猶太人的智慧
最近重慶出版社出版了《猶太人的賺錢哲學:思危》(亞伯拉著)一書。在書中作者介紹了猶太人的成功秘訣:尊重教育和知識,靠用昨天的磨難換取今天的成功。
猶太人確實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民族。此書為讀者透露的一些數據,很值得注意:
《福布斯》雜誌的美國四百大富豪排行榜中,最富有的四十大富豪有百分之四十五是猶太人;
美國三分之一的富翁是猶太人;
美國大學中,百分之二十的教授是猶太人;
華府主要的律師事務所中,百分之四十的合夥人是猶太人;
在收入超過五萬美元的美國家庭中,猶太人的比率是非猶太人的兩倍;
美國家庭收入低於兩萬美元的比率,猶太人是非猶太人的一半;
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美國人,百分之三十一是猶太人……
在《猶太人的賺錢哲學:思危》一書中,作者引用了許多有關猶太人的小故事,現選摘如下。通過這些小故事,我們也可了解猶太人的智慧,對他們所以能獲得成功增加些認識。
誰能讀懂《塔木德》
有一個人想深入了解猶太人的思想和精神,但讀完《聖經》等典籍後,仍覺得對猶太人知之甚少。後來,他聽說《塔木德》才是猶太人最重要的典籍,於是便向一位拉比請教。
拉比對他說:“雖然你有良好的願望,但恐怕你現在的知識還不足以真正理解《塔木德》。”
這個人很執著,堅持讓拉比給他講講《塔木德》。拉比無奈,先向他問了一個問題:“有兩個男孩子一起打掃煙囪。打掃完後,兩人從煙囪中出來,一個男孩滿臉烏黑,另一個臉上卻沒有一點煙塵。你認為哪一個男孩會去洗臉呢?”
這個人回答說:“當然是那個弄髒了臉的男孩去洗臉。”
拉比笑著對他說:“你錯了,兩個孩子打掃完煙囪時,一個臉髒一個臉淨,臉髒的男孩看到對方臉淨,就覺得自己的臉也是幹淨的,而臉淨的男孩子看到臉髒的男孩,會認為自己的臉也是髒的。因此,隻有可能臉淨的男孩去洗臉。”
聽到這,那人恍然大悟,要求拉比再問他一個問題。結果拉比把剛才的問題重複了一遍,那人立刻就回答:“當然是臉幹淨的男孩去洗臉了。”不料拉比又笑了:“你又錯了,恐怕你是沒資格讀懂《塔木德》了。”
那人大惑不解,問道:“我的答案就是您剛才告訴我的,那到底什麽是正確答案呢?”
拉比聳聳肩解釋道:“既然是兩個男孩一起打掃煙囪,怎麽可能是一個臉幹淨一個臉髒呢?”
有個猶太瞎子打著燈籠在漆黑一團的路上行走。對麵來人見他是一個瞎子,便問道:“您是一個瞎子,幹嘛還要打燈籠呢?”
瞎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因為我打了燈籠,別人才能看到我。”
一位猶太富豪走進一家銀行,來到貸款部前,大模大樣地坐了下來。
“請問先生,您有什麽事情需要我們效勞嗎?”
“我想貸點款。”
“完全可以,您想貸多少?”
“可是,我隻貸一美元,可以嗎?”
“當然可以,隻要有擔保,借多少都可以。”貸款部經理驚呆了,他打量著西裝革履、一身名牌的猶太富豪,滿臉狐疑地說。
於是,猶太人從豪華的皮包裏取出一大堆股票和債券作為抵押。經理清點了一下,總共五十萬美元。然後對猶太人說:“到那邊辦手續去吧,年息為百分之六,隻要您付百分之六的利息,一年後歸還,我們就把您抵押的東西還給您。”
“謝謝……”猶太人辦完手續轉身離去。
一直在一邊冷眼旁觀的銀行行長非常納悶,一個擁有五十萬美元的人,怎麽會隻貸一美元呢?
於是,他從後麵追了上去,非常窘迫地向猶太人說出自己的困惑,並希望給猶太人借款四十萬元。
猶太人非常客氣地回答:“謝謝您的熱情服務。我到這兒來辦事,隨身攜帶了這些有價證券,頗為不便,如果租金庫的保險櫃,租金很貴,我知道貴行很安全,所以以貸款的方式寄存在貴行,這使我很放心,而且收費很便宜,存一年不過六美分,真是太感謝您了!”
飛機正飛越大西洋,機內引擎突然著火,機長請求每個乘客按照自己的信仰“做些宗教上的事情”。於是,穆斯林朝著麥加的方向跪拜,羅馬天主教徒忙著祈禱;清教徒唱起了讚美詩;而一個猶太乘客則挨座募捐,為防止以後的飛機引擎著火而籌措研究基金。
納粹上台後,對猶太人的迫害日益升級。一隊蓋世太保突然來到柏林郊區的一個農莊,抓走了這個猶太家庭的男主人,家裏隻剩下非猶太血統的妻子。她經過努力,設法同被關在集中營裏的丈夫建立了秘密聯係。
在一封信裏,她向丈夫抱怨家裏沒有人手,無法按節令耕地種馬鈴薯。丈夫收到信後考慮了幾天,然後送出一封信來,上麵寫道:“千萬別動家裏的地,我在那裏埋著槍和手榴彈。”
兩天後,幾輛滿載蓋世太保的汽車突然又光臨了農莊。他們花了兩個星期把這家人的地翻了幾遍,也沒有找到槍和手榴彈,最後悻悻離去。女主人對此迷惑不解,又寫信向丈夫敘述了這一切。丈夫回信說:“好了,現在種馬鈴薯吧!”
有三個人在監獄服刑,監獄長答應他們每人可以提一個要求。
美國人愛抽煙,希望得到三箱雪茄。
法國人最浪漫,希望能有一個美麗的女子在獄中陪伴他。
而猶太人卻說,他希望得到一部可以隨時同外界聯係的電話。
三年很快就過去了。
美國人率先從監獄裏出來,他忘記要火了,著急著要抽雪茄。
接著出來的是法國人,擁著美女,手裏各抱著一個小孩。
最後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緊握著監獄長的手說:“這三年來我每天都與外界聯係,遙控我的公司,生意不僅沒有停頓,反而增長了百分之三百,現在我已是十億美元的身價了。為了表示感謝,我送你一輛勞斯萊斯!”
有一個猶太職員在一家保險公司幹了很多年,他的成績非常突出,公司老板打算提拔他擔任一個重要的職務。但這位老板卻是一個天主教徒。從公司的前途和他個人的願望出發,老板決定請當地一位最著名的神父來勸說這位猶太人改信天主教。神父與那位猶太職員的會晤被安排在老板的辦公室。
三個多小時過去了,兩人終於走出了辦公室。
公司老板很高興,以為大功告成,便著急地問道:“尊敬的神父,您是怎樣說服他的?”
“不,很遺憾,”神父回答道,“他說服我買下了五萬美元的保險。”
紐約的一條街上,同時有三家裁縫店,手藝都不錯,競爭很激烈。為了招徠顧客,紛紛打出有吸引力的廣告。
第一個裁縫門前的招牌是:“紐約最好的裁縫!”
第二個裁縫打出的招牌是:“全國最好的裁縫!”
第三個裁縫是猶太人,他打出的招牌是:“本街最好的裁縫!”
結果,第三個裁縫的生意最好。
一個非常吝嗇之人,擁有許多財產,但他感到自己沒有一天是快樂的,就去求教一位拉比。但是,拉比要求,在他作出答案之前,富翁必須先回答幾個問題。
拉比讓富翁站在窗戶前,隔著窗玻璃,指著前麵的大街問:“你看到了什麽?”
“一群忙碌的人。”富翁回答。
拉比又拿來一麵鏡子,對他照著鏡子,問:“現在你又看到了什麽?”
富翁回答:“我看到了我自己。”
拉比又問:“窗戶和鏡子是什麽做的?”
富翁回答:“都是玻璃做的。”
拉比又問:“它們有何不同?”
富人回答:“鏡子的玻璃上鍍了一層水銀,而窗玻璃上什麽也沒有。”
拉比於是說:
“這就是你為什麽不快樂的原因——單純的玻璃是透明的,可以看到世界,而鍍上了水銀的玻璃卻隻能讓我們看到自己。你的眼睛裏隻看到自己的金錢,而不見整個世界,談何快樂呢?”
美國和蘇聯兩國成功地進行了載人火箭飛行之後,德國、法國和以色列也聯合擬訂了月球旅行計劃。火箭與太空艙都製造就緒,接下來就剩下挑選太空飛行員了。
工作人員先問德國應征人員,在什麽待遇下才肯參加太空飛行。
“給我三千美元,我就幹。”德國男子說,“一千美元留著自己用,一千美元給我妻子,還有一千美元作購房基金。”
接下來又問法國應征者,他說:
“給我四千美元,一千美元歸我自己,一千美元給我妻子,一千美元用於歸還購房貸款,還有一千美元給我的情人。”
以色列的應征者則說:
“五千美元我才幹。一千美元給你,一千美元歸我,其餘的三千美元雇德國人開太空船!”
《牛津英語大辭典》新增二千五百個詞條
《牛津英語大辭典》(縮略版)第六版新近出爐。這一版本新添加直接來源於日常生活的二千五百個詞條。該辭典相當一部分仍以一九二八年第一版《牛津英語大辭典》為基礎。牛津大學出版社主編詹姆斯·莫瑞說:“每一版本的辭典都產生於有著不同概念的不同環境下。”他同時指出,編寫辭典從一開始就麵臨著難題:是引文學作品中的語言為範例還是引日常生活中的原生態語言?編撰者忠實收錄了新的語匯。此次縮略版中能看到一些簡稱如“P45”等。
帕瓦羅蒂“高音C之王”桂冠的由來
探究廣大歌迷對帕瓦羅蒂無比喜愛的原因,除了精彩無比的拿波裏歌曲《我的太陽》外,還源於他那超群絕倫的高音演唱技巧和他頭上那頂“高音C之王”的桂冠!
對於“高音C”,略懂音樂常識的人都知道,那是從人們日常說話音高所處的“中央C”開始,向上升高兩個八度的C音,這已經是人類發聲的極限音域,況且還要在這個音高上唱出通透、漂亮的音色,簡直是太難了!幾乎沒有一個男高音不夢想著唱出輝煌的“高音C”。但有些人卻孜孜以求、傾其畢生也沒能實現,因此很多男高音不得不無奈地稱自己為“難高音”。雖然沒有“高音C”,並不能完全妨礙一個男高音成為偉大的歌唱家,比如二十世紀著名的意大利歌唱大師卡魯索、斯基帕。但能夠獲得“高音C”實在是一件不可多得、錦上添花的事情,因為觀眾對於那些折磨人的“高音C”有著一種無法理解的迷戀,甚至有人猜想“高音C”會激起聽眾的一種原始的、動物性的興奮!
帕瓦羅蒂曾無奈地說:“你可能一晚上都唱得很差,但隻要唱出一個有力的高音C,觀眾就會原諒你的一切;如果你三個小時都唱得像個天使,但一個高音破了就把整個演出毀了。這完全像高空走鋼絲或者鬥牛。你不能犯一個錯誤!”那麽,帕瓦羅蒂又是如何獲得“高音C之王”這頂閃閃發光的桂冠的呢?這要追溯到他藝術生涯的早期。
在世界上眾多的歌劇作品中,有一部十九世紀意大利作曲家多尼采蒂創作的《軍中女郎》,劇中描寫了一個被軍隊在戰場上發現並收養的女嬰,這個起名叫瑪麗的女孩在部隊中慢慢長大,後來軍團中的士兵托尼奧瘋狂地愛上了瑪麗,從此發生了一連串曲折離奇的故事。
這部歌劇並非是音樂史上的傑作,但它卻非常出名,因為劇中有一段被稱為男高音禁區的詠歎調——《啊,多麽快樂的一天》,要求男高音在短短一分半鍾的段落中連續唱出九個高音C,所以自從這部作品自一八四〇年誕生以後,幾乎還沒有一個男高音用原調完整地演唱過,而帕瓦羅蒂曾兩度完美地演唱了這部作品。
一九六六年帕瓦羅蒂在英國皇家歌劇院演出多尼采蒂的歌劇《軍中女郎》,使他的名聲大震。他在《啊,多麽快樂的一天》這首男高音詠歎調最後結尾的一分半鍾之內,一氣嗬成地連續噴射出九個輝煌有力的高音C。
因為對於男高音們來說,這九個高音C就好比是九道鬼門關,沒有高超的聲樂技巧,無人敢對此問津。很多人偶爾演唱時,不是降低音調,就是擠壓而出。然而帕瓦羅蒂卻以多尼采蒂寫作此劇時真正的原調音高不折不扣地演唱出九個精彩輝煌的高音C,成為世界歌劇演唱史中的一大奇觀。由此人們把他稱為是“高音C之王”。
帕瓦羅蒂答記者問
△ 你從何時起知道自己擅長歌唱的?
▲ 在我四歲時,一天,我打開了燈,跳到桌子上,說道:“我父親是男高音,我是小男高音。”然後我便開始唱《善變的女人》。
△ 那麽,你是什麽時候開始專業演唱的?
▲ 對於專業有兩種不同的解釋方式——一個是有鋼琴伴奏,一個是有管弦樂隊伴奏。我在十八歲時便開始在鋼琴伴奏下演唱了,那時我已經有一二美元的酬勞了。有管弦樂隊伴奏是在一九六一年四月二十九日——那是我的首場演出。那對我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在那一天,小學老師帕瓦羅蒂終於成了男高音音樂家。
△ 你曾經是一名小學老師?
▲ 是的。一名小學老師。
△ 是什麽使你如此知名?是否有一場演出或是一次露麵使得全世界都知道了帕瓦羅蒂?
▲ 我不知道我現在是否知名,但我猜是的。我想使得帕瓦羅蒂聞名世界是由於我在倫敦科芬園代替迪·斯蒂法諾時。第二天,《迪·斯蒂法諾被替代》就成了大新聞,但是他們沒有提到我的名字。
△ 是的,從那時一切都改變了。讓我們來聊些別的。你的健康狀況如何?
▲ 我現在感覺到體內有癌,並且在與它鬥爭。我現在是並且將來也是樂觀的,直到我死去為止。我需要上帝的幫助,我的確也得到了他的幫助。
△ 當你的體重更重時你是否會唱得更好些?
▲ 不不不,這是人們因為不想減肥而想出的托詞。
△ 在你的職業生涯中,你是否經常想放棄一切?
▲ 是的。但我尊重生活本來的樣子,順其自然。我告訴自己,隻要嗓子沒有問題,就沒有權利放棄。
△ 你能想象沒有音樂的生活嗎?
▲ 對我來說,不能有生活而沒有音樂,但生活中可以舍棄其他次要的東西:錄音棚、劇院、經紀人、電視、合約……我說停止一切其實有點誇張,我會告別歌劇,但我會繼續與朋友們舉辦“帕瓦羅蒂與朋友們的演唱會”,還將參加為數不多的幾次三大男高音音樂會。我非常想教授聲樂課程,免費教授,這肯定會讓那些以為我不關心年輕一代的人感到不快。
△ 你對未來有什麽樣的打算和設想呢?
▲ 告別了舞台,我要在家庭上花更多的時間:陪陪妻子,照顧孩子。在過去這麽長的時間裏,我一心撲在事業上,沒有時間享受天倫之樂。我現在最小的女兒裏切隻有三歲半,我要給她更多的時間,給朋友更多的時間。對於家庭來說,我希望自己是女兒的好爸爸、妻子的好丈夫和父母的好兒子,對於朋友來說,我希望成為他們很好的朋友。
△ 你是否想過要將女兒培養成音樂家呢?
▲ 我的四個女兒中有三個我認為她們沒有音樂天賦,三歲半的小女兒好像還可以,不過一切還要等長大了才知道。我認為,強製孩子做什麽不好,強製他們不做什麽也不好,要看他們自己。如果小女兒將來有天賦,我會送她去學習。
△ 你對歌劇藝術的未來感到樂觀嗎?
▲ 一九六一年我剛出道時,一位眼光不太敏銳的劇院經理對我說:“趕緊努力吧,歌劇即將滅亡。”從那以後,歌劇經曆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音樂廳擴建,甚至電影中都引入了歌劇形式。現在,雖說唱片業似乎遇到了一點危機,但劇院上座率卻比以往都高。
△ 你如何看待年輕的同行們?
▲ 羅伯托·阿蘭尼亞的嗓音很出色,同時我也很欣賞並尊重安德烈·波切利。
△ 你已經蜚聲世界了,常常成為小報新聞的主角。人們對於你的個人生活非常感興趣。你究竟為什麽如此知名——你是否想過這一點?
▲ 沒有……或許原因是,隻要人們看我一眼就會很容易記著我。事實上是我的聲音讓人們記著了我。
△ 你的家人對你是否是一種支撐呢?你的父親是一位歌唱家。
▲ 是的,一點沒錯。我的父親是一位男高音歌唱家,我的母親是一位非常非常明理而聰慧的女性。我想他們將自己的優點給予了我。
△ 你的父親能夠接受這個事實嗎——他的兒子是一個比他更偉大的歌唱家?
▲ 他對此有一些失落。因為他的嗓音比我的要更好。
△ 他的嗓音更好?能否解釋一下,為什麽你更成功?
▲ 我想,嗓音更好並不意味著就能成為一個更好的歌唱家,更重要的是如何運用聲音。(摘自《南方都市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