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十四章 蘇聯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

  1928年夏天,高爾基住在列寧格勒。他經常坐在窗子旁邊工作。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高爾基正在讀書,突然,一個小紙團從窗外飛到了桌子上。高爾基打開紙團,上麵寫著:“親愛的高爾基同誌,我是一名小學生。我想給您照張相,貼在我們的牆報上。請您讓他們放我進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

  高爾基從窗口向外望去,看見人行道邊上站著個10歲左右的小男孩,手裏拿著一架照相機。

  “是你扔的紙團嗎?”高爾基問。

  “是的。”小男孩站起來,鞠了個躬,“請讓我進去吧!”

  “來吧,我讓他們放你進來。”高爾基說。

  過了一會兒,小男孩站在高爾基麵前了。他仔細打量著高爾基,咧開嘴笑了,然後用手指了指沙發,說:“請您坐在這兒看報紙。”

  高爾基拿了張報紙,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擺弄了很久很久,說:“一切準備妥當。”高爾基側過臉,對著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來。

  “你怎麽了?”高爾基不知出了什麽事。

  小男孩哭著說:“我把膠卷忘在家裏了。”

  高爾基趕緊站起來,小男孩已經提著照相機跑出去了。高爾基走到窗口,大聲喊道:“孩子,回來!我給你膠卷。”

  小男孩哭著,跳上一輛電車。電車馬上開走了。

  晚上,秘書告訴高爾基:“外麵來了一位攝影師。”

  “是個小男孩嗎?”高爾基問。

  “不是。是一家雜誌社的記者。”

  “請轉告他,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讓他進來。”

  高爾基(1868~1936)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貧苦,幼年喪父,11歲即為生計在社會上奔波,當裝卸工、麵包房工人,貧民窟和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的課堂。他與勞動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親身經曆了資本主義殘酷的剝削與壓迫。這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1901年他創作了著名的散文詩《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風擊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預告革命風暴即將到來,鼓舞人們去迎接偉大的戰鬥,這是一篇無產階級革命戰鬥的檄文與頌歌,受到列寧的熱情稱讚。

  1905年革命前夕,高爾基的創作轉向了戲劇,1901~1905年,他先後寫出了《小市民》、《底層》、《避暑客》、《太陽的孩子們》和(野蠻人》等劇本。特別是《小市民》、《底層》展現了現實生活中工人的新形象與新的精神麵貌,表現了他們為自己權利而鬥爭的決心與樂觀情緒,它們的上演,在當時俄國的劇壇上引起了轟動。

  1892年《伊則吉爾老婆子》(1895年)

  《鷹之歌》(1895年)

  這三部讚美了熱愛自由、向往光明與英雄業績的堅強個性,表現了渴望戰鬥的激情《契爾卡什》、《淪落的人們》、《柯諾瓦洛夫》等,描寫了人民的苦難生活及他們的崇高品德,表達了他們的激憤與抗爭。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義並充滿激烈內心衝突的人物。

  《海燕之歌》(1901年3月)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風擊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預告革命風暴即將到來,鼓舞人們去迎接偉大的戰鬥,這是一篇無產階級革命戰鬥的檄文與頌歌,受到列寧的熱情稱讚。

  《小市民》、《底層》、《避暑客》、《太陽的孩子們》和(野蠻人》等劇本1901~1905年展現了現實生活中工人的新形象與新的精神麵貌,表現了他們為自己權利而鬥爭的決心與樂觀情緒,它們的上演,在當時俄國的劇壇上引起了轟動。

  長篇小說《母親》和劇本《敵人》(1906年)標誌著其創作達到了新的高峰。《母親》塑造了世界文學史上第一批自覺為社會主義而鬥爭的無產階級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列寧肯定了它的現實意義。

  中篇小說《懺悔》(1908年)流露出唯心主義的造神論思想,受到列寧的嚴肅批評,並得到他的熱情幫助《奧古洛夫鎮》(1909)、《夏天(1909)、《馬特維·柯熱米亞金的一生》(1910~1911)、《意大利童話》(1911~1913)、《俄羅斯童話》(1912~1917)

  對新的無產階級文學創作方法的特征從理論上進行了許多探索,提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觀點。

  《童年》和《人間》(1913~1916)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寫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兩部《在人間》、《我的大學》主要敘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經曆。為使讀者對阿廖沙的成長過程有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這裏簡介一下後兩部作品的內容。

  《在人間》描繪阿廖沙歲走向社會外出謀生的經曆。他備受生活煎熬,做過各種工役,受盡欺淩、侮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體驗了社會生活底層的艱辛,認識到人性的醜惡。不過,外婆的善良、廚師的正直、瑪戈爾皇後的博學,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麵。同文物鑒定人、司爐工、木匠等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麵與複雜。他酷愛書籍,利用一切機會讀他所能碰到的書籍,為此吃了種種苦頭。

  《我的大學》(1922~1923)

  我的大學》描寫他在喀山時期的活動與成長經曆。他16歲報著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但理想無法實現,喀山的貧民窟與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他無處棲身,與人共用一張床板。在碼頭、麵包房、雜貨店到處打工。後來,因接觸大、中學生、秘密團體的成員及西伯利亞流放回來的革命者,思想發生變化。他閱讀革命民主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著作,直至參加革命活動。在革命者的引導之下,擺脫了自殺的精神危機。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學識、社會經驗方麵都有長足的進步。

  《阿爾塔莫諾夫家的事業》(1924~1925)

  長篇巨著《克裏姆·薩姆金的一生》1925年起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蘇聯遊記》(1929)《英雄的故事》和多部劇作《耶戈爾·布雷喬夫等人》(1932)、《托斯契加耶夫等人》(1933)、《瓦薩·日烈茲諾娃》(1935)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高爾基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也是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他組織成立了蘇聯作家協會,並主持召開了全蘇第一次作家代表大會,培養文學新人,積極參加保衛世界和平的事業。高爾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開始介紹到中國。他的優秀文學作品和論著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共同財富。

  簡評:高爾基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也是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他組織成立了蘇聯作家協會,並主持召開了全蘇第一次作家代表大會,培養文學新人,積極參加保衛世界和平的事業。

  高爾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開始介紹到中國。他的優秀文學作品和論著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共同財富。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