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十九章 浪漫主義作家歌德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於法蘭克福鎮(位於現在的黑森州)的一個富裕的市民家庭,曾先後在萊比錫大學和斯特拉斯堡大學學習法律,也曾短時期當過律師。他年輕時曾經夢想成為畫家,在繪畫的同時他也開始了文學創作。但是在他看到意大利著名畫家的作品時,他覺得自己無論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與那些大師相提並論,於是開始專注於文學創作。1775——1786年他為改良現實社會,應聘到魏瑪公國做官,但一事無成。1786年6月他前往意大利,專心研究自然科學,從事繪畫和文學創作。1788年回到魏瑪後任劇院監督。歌德是德國狂飆運動的主將。他的作品充滿了狂飆突進運動的反叛精神,在詩歌、戲劇、散文等方麵都有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劇本《葛茲·馮·伯裏欣根》、中篇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未完成的詩劇《普羅米修斯》和詩劇《浮士德》的雛形《原<浮士德>》,此外還寫了許多抒情詩和評論文章。

  歌德在魏瑪市的最初十年,歌德埋頭事務,很少創作。到意大利後,他陸續完成了早已開始的一些作品,寫出了《在陶裏斯的伊菲格尼亞》和《哀格蒙特》等作品,也寫了《塔索》和《浮士德》部分章節。

  歌德晚年的創作極其豐富,重要的如自傳性作品《詩與真》、《意大利遊記》、長篇小說《親和力》和《威廉·麥斯特的漫遊時代》,抒情詩集《西方和東方的合集》,逝世前不久,又完成了《浮士德》第二部。這些作品表現了歌德重視實踐、肯定為人類幸福而勞動的思想,說明他思想中的積極因素比前一時期有所增長。

  《浮士德》第二部的完成尤其突出的表現了歌德晚年思想上和藝術上的新發展。

  1832年3月22日,歌德病逝。歌德是德國民族文學的最傑出的代表,他的創作把德國文學提高到全歐的先進水平,並對歐洲文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歌德作品

  《葛茲·馮·伯裏欣根》是德國第一部現實主義曆史劇。葛茲原是16世紀德國的一個沒落騎士,他曾參加農民起義,後來背叛了農民。葛茲作為一個騎士、作為一個垂死階級的代表,起來反對現存製度的行動,是騎士階級對皇帝和封建領主的悲劇性的對抗。但是,在歌德的筆下,葛茲被寫成一個反對封建暴政、爭取自由和統一的英雄,他深切的同情人民的苦難,斥責爭取權利、禍國殃民的諸侯,因而受到人民的愛戴。劇中對於當時黑暗社會的譴責,對於自由和統一的熱烈向往,對於個人反抗的英雄的歌頌,都表現了狂飆突進運動的精神。在藝術上,劇中采用了莎士比亞戲劇創作的方法。

  《少年維特的煩惱》是一部書信體小說。主人公維特是一個出身市民的青年,他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希望從事有益的實際工作。但是,圍繞他的社會卻充滿著等級的偏見和鄙陋的習氣。保守腐敗的官場,庸俗屈從的市民,趨勢傲慢的貴族使他和周圍的現實不斷發生衝突,他自己又陷入毫無希望的愛情之中,最後走上了自殺的道路。維特與社會的衝突,具有反封建的意義,通過維特的悲劇,小說揭露和批判了當時德國社會許多不合理的現實,表達了覺醒的德國青年一代的革命情緒,因此,它一發表就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形成了一陣維特熱,而且很快就流傳到歐洲各國,成為第一部發生重大國際影響的各國文學作品。作品講述的是24歲的維特因公去維茲拉,在出席一次舞會的途中、偶然認識了一個叫綠蒂的少女,一見鍾情。綠蒂是歌德的朋友凱士特南的未婚妻,時年15歲,而凱士特南卻31歲。維特對綠蒂十分傾倒,便不顧一切地向她表白了愛情。這使綠蒂驚惶失措,她把維特的表白告訴了未婚夫,凱士特南對此表現得無所謂。維特知道這個情況,感到十分震驚,為了自己,也為了綠蒂,他立即逃回法蘭克福,斬斷了這不合適的情絲。幾個月以後,他的另一個朋友葉爾查林,因為愛上別人的妻子,受不了社會輿論的指責自殺了。歌德知道這件事後,感觸很深,使用葉爾查林作原型寫了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這部小說,使他名噪一時。

  《普羅米修斯》是歌德取材於古代希臘神話的一部詩劇,劇本雖然沒有寫完,但流傳下來的片段已表達出歌德年輕時代的強烈的反封建精神。劇中的普羅米修斯否認宙斯的權利,反對宙斯的專橫跋扈,並且要創造和他一樣蔑視宙斯的新的人類。維特身上所缺乏的那種堅韌的性格,在這個神話人物身上得到了體現。

  劇本《哀格蒙特》取材於16世紀尼德蘭人民反抗西班牙的鬥爭曆史。哀格蒙特在曆史上是一個動搖不定的貴族反對派,歌德把他寫成一個為民族的自由和統一而鬥爭的、受到人民愛戴的英雄。但是他缺乏積極的行動,主張采取溫和的手段,最後被處死。劇中仍然保留著狂飆突進運動的革命情緒,但人物的反抗精神已經降低。

  《在陶裏斯的伊菲格尼亞》取材於希臘神話,主人公伊菲格尼亞身處異國,卻能以完美的品行、博愛的胸懷感動國王,改變了那裏野蠻的風俗,建立人道和公正的準則。

  《浮士德》是歌德的一部代表作,他寫這部巨著,前後曾用了60年之久。《浮士德》的第一部完成於1808年法軍入侵的時候,第二部則完成於1831年8月31日,此時他已83歲高齡。這部不朽的詩劇。以德國民間傳說為題材,以文藝複興以來的德國和歐洲社會為背景,寫一個新興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不滿現實,竭力探索人生意義和社會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得十分完好的詩劇。

  《威廉·麥斯特的漫遊時代》雖然不如《威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那樣引人,然而它以探求理想的社會製度為中心,認為人們隻有在為集體福利而積極勞動中才能獲得人生的意義,思想比較開闊、積極。

  簡評:歌德興趣是多方麵的;他除了有詩歌、戲劇和小說等創作外,還是一位科學家,在解剖學和植物學方麵都有一定的成就,但他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寫作上。歌德晚年的許多抒情詩中閃爍著唯物主義、樂觀主義思想的光芒,在當時消極浪漫主義文學風行一時的德國文壇上獨放異彩。《浮士德》第二部的完成尤其突出的表現了歌德晚年思想上和藝術上的新發展。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