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十八章 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狄更斯

  狄更斯查爾斯·狄更斯(1812——1870)是英國十九世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廣泛描寫了19世紀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生活,揭露了資產階級金錢世界的種種罪惡。著名作品《雙城記》、《霧都孤兒》。

  1812年2月7日,狄更斯出生在英國南部樸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區一個貧寒的小職員家庭裏。父親是海軍會計處的小職員,因無法清償債務而被投進債務監獄。這時剛滿10歲的狄更斯不得不挑起全家生活重擔,11歲時就被送到一家皮鞋油作坊去當童工。為節省開支,母親和弟妹都搬進監獄和父親住在一起。狄更斯在外做工,每逢星期日領到薪水就買些食物去監獄看望父母弟妹。後來狄更斯的父親繼承了一位遠親的一筆遺產,還清債務後出獄。狄更斯離開鞋油作坊進入一家小學讀書,對學校裏摧殘兒童的野蠻教育十分反感。狄更斯充滿痛苦的童年生活,使他一生對窮人,特別是對貧苦兒童懷著深切同情,後來寫了不少兒童題材的作品,如《大衛·科波菲爾》中就有他童年生活的影子。

  《大衛·科波菲爾》:大衛·科波菲爾尚未來到人間,父親就已去世,他在母親及女仆辟果提的照管下長大。不久,母親改嫁,後父謀得斯通凶狠貪婪,他把大衛看作累贅,婚前就把大衛送到佩格蒂的哥哥家裏。佩格蒂是個正直善良的漁民,住在雅茅斯海邊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裏,與收養的一對孤兒(他妹妹的女兒艾米莉和他弟弟的兒子漢姆)相依為命,大衛和他們一起過著清苦和睦的生活。

  大衛回家後,後父常常責打他,並且剝奪了他母親對他的關懷和愛撫。母親去世後,後父立即把不足10歲的大衛送去當洗刷酒瓶的童工,讓他過著不能溫飽的生活。他曆盡艱辛,最後找到了姨婆貝西小姐。

  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她收留了大衛,讓他上學深造。大衛求學期間,寄宿在姨婆的律師威克菲爾家裏,與他的女兒安愛格尼斯結下情誼。但大衛對威克菲爾雇用的一個名叫希普的書記極為反感,討厭他那種陽奉陰違、曲意逢迎的醜態。

  大衛中學畢業後外出旅行,邂逅童年時代的同學斯蒂福斯。兩人一起來到雅茅斯,訪問佩格蒂一家。已經和漢姆訂婚的艾米莉經受不住闊少爺斯蒂福斯的引誘,竟在結婚前夕與斯蒂福斯私奔國外。佩格蒂先生痛苦萬分,發誓要找回艾米莉。

  大衛回到倫敦,在斯本羅律師事務所任見習生。他從愛格尼斯口中獲悉,威克菲爾律師落入詭計多端的希普所設計的陷阱,處於走投無路的境地。這使大衛非常憤慨。但這時,大衛墮入情網,愛上斯本羅律師的女兒朵拉。他倆婚後生活並不理想,因為朵拉是個容貌美麗、但頭腦簡單的“洋娃娃”。姨婆也瀕臨破產。這時,大衛再次遇見他當童工時的房東米考伯,米考伯現在是希普的秘書。米考伯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揭露了希普陷害威克菲爾並導致貝西小姐破產的種種陰謀。在事實麵前,希普隻好伏罪。後因他案並發,被判終身監禁。貝西小姐為了感謝米考伯,送他一筆資金,使他在澳大利亞發財致富,事業上取得成功。

  與此同時,佩格蒂多方奔波,終於找到了被斯蒂福斯拋棄後淪落在倫敦的艾米莉,決定將她帶到澳大利亞,重新生活。啟程前夕,海上風狂雨驟,一艘來自西班牙的客輪在亞茅斯遇險沉沒,桅杆上攀著一個瀕死的旅客。漢姆不顧自身危險,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沒。當人們撈起他的屍體時,船上那名旅客的屍體也漂到岸邊,原來是誘拐艾米莉的斯蒂福斯!艾米莉懷念漢姆,去澳大利亞後在勞動中尋找安寧,終身不嫁。

  大衛成了作家。朵拉卻患了重病,在佩格蒂去澳前夕離開人世。大衛滿懷悲痛,出國旅行,其間,愛格尼斯始終與他保持聯係。當他三年後返回英國時,發覺安格妮斯始終愛著他。他倆終於結成良緣,與姨婆貝西和女仆佩格蒂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狄更斯由於家庭貧窮,狄更斯從16歲開始,先後做過律師的抄寫員、事務所的信差、法院的速記員,這使他走遍倫敦的大街小巷,出入法院和監獄,接觸到各種人物,了解到各種訴訟案件。1832年他又當了報社的采訪記者。擔任記者期間,他有機會廣泛地接觸英國社會,常去國會記錄辯論情況,目睹了資產階級黨派鬥爭的肮髒內幕,了解了辯論中揭露出來的上流社會的大量罪惡事實,這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搜集了豐富的生活素材。

  狄更斯一生不知疲倦地寫作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1870年年6月9日,這位英國文壇上的“天之驕子”在趕寫他的最後一部小說《愛德溫·德魯德之謎》時,患腦溢血去世。狄更斯在死前的遺囑中寫道:“我絕對要求把我的喪事辦得樸素、簡潔。不要張揚。不要在報上發訃告……我的書會讓人們記得我的——對我來說,這就足夠了……”

  除了紀念碑外,狄更斯的遺願基本上都得到了尊重。但是他的死引起了全英國人民的哀悼,骨灰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的“詩人之角”。

  簡評:狄更斯所生活的年代,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速。經濟繁榮的同時,現實的階級矛盾也逐漸加深,統治階級瘋狂追求利潤,想發橫財,工人們失業無家可歸。狄更斯從人道主義出發,善於運用典型的細節表現人物的特征;在著力描寫小人物善良、溫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的同時,對資產階級的罪惡和慘無人道的社會製度作了具有強烈感染力的藝術概括。用作品呼籲統治者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不能剝奪勞動人民的權力,勸戒統治者要做講道德有良知的人。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