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十七章 英國浪漫主義文學代表拜倫

  喬治·戈登·拜倫((1788.1.22——1824.4.19),是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1788年1月22日出生於倫敦,父母皆出自沒落貴族家庭。他天生跛一足,並對此很敏感。十歲時,拜倫家族的世襲爵位及產業(紐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為拜倫第六世勳爵。哈羅公學畢業後,1805——1808年在劍橋大學學文學及曆史,他是個不刻苦的學生,很少聽課,卻廣泛閱讀了歐洲和英國的文學、哲學和曆史著作,同時也從事射擊、賭博、飲酒、打獵、遊泳、拳擊等各種活動。1809年3月,他作為世襲貴族進入了貴族院,他出席議院和發言的次數不多,但這些發言都鮮明地表示了拜倫的自由主義的進步立場。

  劍橋大學畢業。曾任上議院議員。學生時代即深受啟蒙思想影響。1809-1811年遊曆西班牙、希臘、土耳其等國,受各國人民反侵略、反壓迫鬥爭鼓舞,創作《恰爾德·哈羅德遊記》(1809-1818)。其代表作品有《恰爾德·哈羅德遊記》《唐璜》(1818-1823)等。在他的詩歌裏塑造了一批“拜倫式英雄”。他們孤傲、狂熱、浪漫,卻充滿了反抗精神。他的長詩《唐璜》,詩中描繪了西班牙貴族子弟唐璜的遊曆、戀愛及冒險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會中黑暗、醜惡、虛偽的一麵,奏響了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鬥爭的戰歌。拜倫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個為理想戰鬥一生的勇士;他積極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參加了希臘民族解放運動,並成為領導人之一。

  從1809——1811,拜倫出國作東方的旅行,是為了要“看看人類,而不是隻信書本上讀到他們”,在旅途中,他開始寫作《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和其他詩篇,並在心中醞釀未來的東方故事詩。《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的第一、二章在1812年2月問世,轟動了文壇,使拜倫一躍成為倫敦社交界的明星。

  1811——1816年,拜倫一直在生活在不斷的感情旋渦中。拜倫在1813年向一位安娜·密爾班克小姐求婚,於1815年1月和她結了婚。這是拜倫一生中所鑄的最大的錯誤。拜倫夫人是一個見解褊狹的、深為其階級的偽善所宥的人,完全不能理解拜倫的事業和觀點。婚後一年,便帶著初生一個多月的女兒回到自己家中,拒絕與拜倫同居,從而使流言紛起。以此為契機,英國統治階級對它的叛逆者拜倫進行了最瘋狂的報複,以圖毀滅這個膽敢在政治上與它為敵的詩人。這時期的痛苦感受,也使他寫出象《普羅米修斯》那樣的詩,表示向他的壓迫者反抗到底的決心。

  從學生時代起,拜倫就向往參加社會活動,在哈羅公學時,他就醉心於練習演說。1807年4月2日他在寫給他的監護人約翰·漢森的一封信裏說,一個演說家遠遠勝過一個詩人。同時又說,如果他目前從事寫詩的話,那也是暫時的,因為他還沒有成年,不能參加政治活動。拜倫曾以極大興趣研究17世紀至18世紀的國會辯論。在1807年他自己記載的已讀書目中,政治學,曆史學類的著作占了很大比例。拜倫還廣泛閱讀啟蒙學派和唯物主義哲學的著作,像伏爾泰、盧梭、洛克等人的著述,都是拜倫極為推崇的。

  充滿幻想的拜倫常常獨自一人,臂下挾著這些書籍來到哈羅山頂上的教堂,四周是一片墓地。拜倫就坐在大榆樹下麵的一塊墓石上讀書、冥想。這是一個靜謐的角落,和風習習,樹葉簌簌,拜倫的縷縷思緒可以飄得很遠很遠……

  綜觀拜倫的一生,他前進的步伐是沉重的,他作出的努力是痛苦的,他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高尚的正義人格和平庸的貴族習氣——兩者在他的心靈深處一直進行著尖銳激烈的鬥爭。

  1816年3月,拜倫與結婚剛一年零三個月的妻子分居了,他雖愛他的妻子,但兩人的性格不容他倆長相廝守。分居後,劇烈的痛苦侵蝕著他的心胸,他常常淚如雨下,浸透詩稿。

  當時拜倫29歲,他已因長詩《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摘取英國詩壇的桂冠。他在詩中抨擊資產階級婚姻製度,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還有一個招致責難的口實,人們說他寫了一首讚美拿破侖從厄爾馬島回來的詩是賣國賊。這兩件事就足夠埋葬拜倫了,他的敵人拍手稱快。拜倫出席上議院會議時,在會場被過路的人侮辱。在議院裏,幾乎沒有人與他搭腔。報紙也齊聲罵他。他被整個社會唾棄!

  1816年4月25日,拜倫乘船離開英國,永遠離開英國。

  1816年,拜倫居住在瑞士,在日內瓦結識了另一個流亡的詩人雪萊,對英國發動統治的憎恨和對詩歌的同好使他們結成了密友。再後來,1818年,拜倫開始寫長篇諷刺史詩《唐璜》。再後來,他成為意大利革命組織——燒炭黨的領袖。人,畢竟不是樹,隻知道承受,隻會默然哀傷。人有一雙腳,可以躲避,可以前進,人有一雙手,可以勞動,可以收獲。拜倫在1816年4月永遠離開了英國。

  拜倫在旅居國外期間,陸續寫成《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1816-1817)、故事詩《錫隆的囚徒》The Prisner of Chillon1816)、悲劇《曼弗雷德》(1817)長詩《青銅世紀》(1823)等。巨著《唐璜》是拜倫最重要的一組詩,半莊半諧、夾敘夾議,有現實主義的內容,又有奇突、輕鬆而諷刺的筆凋。第一、二章匿名發表後,立即引起巨大的反響。英國維護資產階級體麵的報刊群起而攻之,指責它對宗教和道德進攻,是“對體麵、善良感情和維護社會所必須的行為準則的譏諷”,“令每個正常的頭腦厭惡”,等等。

  1824年,拜倫準備獻身於希臘的民族解放運動了。他既憎恨發動的“神聖同盟”對歐洲各民族的壓迫,也憎恨土爾其對希臘的統治。拜倫忙於戰備工作,不幸遇雨受寒,一病不起,4月19日逝世。他的死使希臘人民深感悲痛,全國誌哀二十一天。

  簡評:作家瓦爾特·司各特說《唐璜》“象莎士比亞一樣地包羅萬象,他囊括了人生的每個題目,撥動了神聖的琴上的每一根弦,彈出最細小以至最強烈最震動心靈的調子。”詩人歌德說,“唐璜》是徹底的天才的作品——憤世到了不顧一切的辛辣程度,溫柔到了優美感情的最纖細動人的地步……”。回顧他的一生,他的詩,他的精神,就足以使任何能感應的人相信:拜倫不但是一個偉大的詩人,而且是世界上總會需要的一種詩人,以嘲笑其較卑劣的,並鼓舞其較崇高的行動。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