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十一章 傑出的物理學家焦耳

  焦耳(1818~1889)是英國人,1818年12月24日出生在曼徹斯特市一家啤酒廠主的家庭裏,從小就跟著爸爸釀酒,沒有進過學校。然而焦耳天資聰明,喜歡讀書,常常一邊勞動一邊認字,自學到不少知識。後來,他幸運地認識了著名化學家道爾頓教授,便常常到他那裏請教。從此,焦耳對自然科學,特別是實驗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有一次,焦耳與哥哥一塊找來一匹跛馬,把電流通到馬身上,馬受到刺激便狂跳起來。焦耳記下電流的大小和馬的狂跳程度,說這是用馬來觀察電擊實驗。還有一次,焦耳用火藥槍發出的巨響做回聲實驗。為使響聲更大些,他向槍膛中裝了三倍的火藥,結果槍口噴出的火焰把焦耳的眉毛都燒光了。

  24歲時,焦耳開始對通電導體放熱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他把父親的一間房子改成實驗室,一有空便鑽到實驗室裏忙個不停。焦耳首先把電阻絲盤繞在玻璃管上,做成一個電熱器。然後把電熱器放入一個玻璃瓶中,瓶中裝有已知質量的水。給電熱器通電並開始計時,用鳥羽毛輕輕攪動水,使水溫度均勻。從插在水中的溫度計,可隨時觀察到水溫的變化。同時用電流計測出電流的大小。焦耳把這種實驗做了一次又一次,大量數據使焦耳發現: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的時間成正比。

  焦耳把這一實驗規律寫成論文《關於金屬導體和電池在電解時放出的熱》,並於1841年發表在英國《哲學雜誌》上。然而,論文並沒有引起學術界的重視。因為在一些學者們看來,電與熱的關係不能那麽簡單,況且焦耳隻是一個釀酒師,又沒有大學文憑。一年後,俄國彼德堡科學院院士楞次也做了電與熱的實驗,並得到與焦耳完全一致的結果。焦耳的論文才得到重視,後來人們把這個定律叫做焦耳定律。

  1843年8月21日在英國學術會上,焦耳報告了他的論文《論電磁的熱效應和熱的機械值》,他在報告中說1千卡的熱量相當於460千克米的功。他的報告沒有得到支持和強烈的反響,這時他意識到自己還需要進行更精確的實驗。

  1844年,焦耳研究了空氣在膨脹和壓縮時的溫度變化,他在這方麵取得了許多成就。通過對氣體分子運動速度與溫度的關係的研究,焦耳計算出了氣體分子的熱運動速度值,從理論上奠定了波義耳—馬略特和蓋—呂薩克定律的基礎,並解釋了氣體對器壁壓力的實質。焦耳在研究過程中的許多實驗是和著名物理學家威廉·湯姆生(後來受封為開爾文勳爵,既JJ·湯姆遜)共同完成的。在焦耳發表的九十七篇科學論文中有二十篇是他們的合作成果。當自由擴散氣體從高壓容器進入低壓容器時,大多數氣體和空氣的溫度都要下降,這一現象就是兩人共同發現的。這一現象後來被稱為焦耳—湯姆生效應。

  無論是在實驗方麵,還是在理論上,焦耳都是從分子動力學的立場出發進行深入研究的先驅者之一。

  在從事這些研究的同時,焦耳並沒有間斷對熱功當量的測量。1847年,焦耳做了迄今認為是設計思想最巧妙的實驗:他在量熱器裏裝了水,中間安上帶有葉片的轉軸,然後讓下降重物帶動葉片旋轉,由於葉片和水的摩擦,水和量熱器都變熱了。根據重物下落的高度,可以算出轉化的機械功;根據量熱器內水的升高的溫度,就可以計算水的內能的升高值。把兩數進行比較就可以求出熱功當量的準確值來。

  焦耳還用鯨魚油代替水來作實驗,測得了熱功當量的平均值為423.9千克米/千卡。接著又用水銀來代替水,不斷改進實驗方法,直到1878年,這時距他開始進行這一工作將近四十年了,他已前後用各種方法進行了四百多次的實驗。他在1849年用摩擦使水變熱的方法所得的結果跟1878年的是相同的,即為423.9千克重米/千卡。一個重要的物理常數的測定,能保持三十年而不作較大的更正,這在物理學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事。這個值當時被大家公認為熱功當量J的值,它比現在J的公認值——427千克米/千卡約小0.7%。在當時的條件下,能做出這樣精確的實驗來,說明焦耳的實驗技能是多麽的高超啊!

  然而,當焦耳在1847年的英國科學學會的會議上再次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時,他還是沒有得到支持,很多科學家都懷疑他的結論,認為各種形式的能之間的轉化是不可能的。直到1850年,其他一些科學家用不同的方法獲得了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轉化定律,他們的結論和焦耳相同,這時焦耳的工作才得到承認。

  1850年,焦耳憑借他在物理學上作出的重要貢獻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當時他三十二歲。兩年後他接受了皇家勳章。許多外國科學院也給予他很高的榮譽。雖然焦耳不斷進行著他的實驗測量工作,遺憾的是,他的科學創造性,特別是在物理概念方麵的創造性,過早地就減少了。1875年,英國科學協會委托他更精確地測量熱功當量。他得到的結果是4.15,非常接近目前采用的值1卡=4.184焦耳。1875年,焦耳的經濟狀況大不如前。這位曾經富有過但卻沒有一定職位的人發現自己在經濟上處於困境,幸而他的朋友幫他弄到一筆每年200英鎊的養老金,使他得以維持中等但舒適的生活。五十五歲時,他的健康狀況惡化,研究工作減慢了。1878年當他六十歲時,焦耳發表了他的最後一篇論文。1878年,焦耳退休。

  焦耳活到了七十一歲。1889年10月11日,焦耳在索福特逝世。後人為了紀念焦耳,把功和能的單位定為焦耳。

  焦耳定律

  載流導體中產生的熱量Q(稱為焦耳熱)與電流I的平方、導體的電阻R、通電時間t成正比簡評:在去世前兩年,焦耳對他的弟弟的說,“我一生隻做了兩三件事,沒有什麽值得炫耀的。”相信對於大多數物理學家,他們隻要能夠做到這些小事中的一件也就會很滿意了。焦耳的謙虛是非常真誠的。很可能,如果他知道了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為他建造了紀念碑,並以他的名字命名能量單位,他將會感到驚奇的,雖然後人決不會感到驚奇。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