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篇 神槍大將——王樹聲

  ·王樹聲問百姓生活怎麽樣,一個幹部說得天花亂墜。王樹聲拔出手槍,往桌上一拍:他媽的,你再講假話,老子一槍斃了你。

  ·周大娘犧牲兒子救了他,解放後,他多方尋找,找到大娘,他跪倒在老人麵前:“娘,我是樹聲!是你的親兒,我養你!”

  ·彌留之際,他對夫人說:“我死後,把我的骨灰灑到我的家鄉麻城。讓我日夜陪伴著長眠在那裏的父老鄉親吧!”

  湖北省麻城市乘馬崗鎮乘馬崗是王樹聲大將的家鄉,這裏曾走出了人民軍隊的14位將軍,被人們稱為“將軍鎮”。王樹聲大將,是他們當中一顆最明亮的將星。王樹聲大將,一個絕對的傳奇人物。看他的照片,麵部肌肉縱橫,目光充滿鬥誌。那個“之乎者也”的私塾先生,是如何被革命打造成大將的?太神奇了。

  王樹聲(1905年5月26日——1974年1月7日),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軍事家,我軍軍械裝備建設和軍事科學研究事業的重要奠基人和領導人。

  他原名王宏信,與上將王宏坤為堂兄弟。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與領導麻城暴動和黃麻起義。1928年後,曆任中國工農紅軍團長、副師長、師長、紅四方麵軍副總指揮兼第31軍軍長、西路軍副總指揮兼第9軍軍長等職。他英勇善戰,戰功顯赫,為創建鄂豫皖、川陝革命根據地和紅四方麵軍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任晉冀豫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1940年6月,任太行軍區專職副司令員兼人民武裝力量動員部部長。1944年10月,任河南軍區司令員,率部深入河南敵後,建立起了擁有300多萬人口的豫西抗日根據地,與新四軍第5師一起在中原地區打通了華北與華中的聯係。

  解放戰爭時期,曆任中原軍區副司令員、鄂豫軍區司令員等職,為中原解放區的創建與鞏固作出了重要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湖北軍區司令員,中南軍區副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人民解放軍總軍械部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為加強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特別是武器裝備建設和軍事科研事業作出了貢獻。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九、十屆中央委員。1974年1月7日病逝於北京。

  幹部吹噓畝產千斤

  他拔出槍:再說假話斃了你!

  麻城,原名柏舉,因吳、楚兩國在此進行了著名的“柏舉之戰”而得名。秦朝時,這裏隸屬南郡。到了漢朝,這裏叫西陵。

  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89年)這裏改信安縣為麻城縣。

  這裏曆來書墨飄香,人文昌盛,造就了鄒來學、劉天和、李長庚、梅國楨、梅之煥、劉侗等眾多傑出人物。其中僅明代,麻城就誕生文武進士121人。近代則有“兩彈一星”元勳、科學大師彭桓武光耀寰宇。三國時期曹操,唐代李世民、李白、杜牧,宋代文學家蘇軾、謝逸,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贄,清代廉吏於成龍,當代文學家、詩人郭沫若等都曾客遊麻城,歌詠麻城。麻城的“古戰文化(以春秋柏舉大戰為代表)”、“名士文化(以明代思想家李贄流寓麻城12年為代表)”、“移民文化(以明初洪武年間麻城孝感鄉9萬人移民四川為代表)”、“紅色文化(以黃麻起義為代表)”、“民俗文化(以東路花鼓戲、花挑、牌子鑼鼓為代表)”,構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景觀,形成了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蘊,為麻城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麻城是著名的“黃麻起義”策源地,是紅四方麵軍、紅25軍和紅28軍的誕生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革命時期,有13.7萬多人參加革命,6萬多人參加紅軍,6200餘人參加二萬五千裏長征,解放後幸存的隻有200多人,其中授銜的將軍44人,在冊烈士12532人。走出了上將陳再道、許世友、王宏坤等共和國著名將領。

  當然,這裏更走出了大將王樹聲。

  1905年,王樹聲出生在乘馬崗那個普通的農屋裏。父親王澤香,實際上是農村小知識分子,他早年一邊做粉房生意一邊務農,中年時已有40餘畝水田、數塊山林的家業,基本上屬於殷實之家。母親王徐氏,共生育了4男1女5個孩子。王樹聲在家中排行第三,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五,人稱“老五”。後來,在王樹聲6歲和9歲的時候,父母因操勞過度,積勞成疾相繼去世。家道中落,王樹聲在祖父母扶持下,7歲那年開始讀私塾。17歲時,進入武昌高小補習學校讀書。18歲時,考入麻城縣高級小學。19歲時,畢業回家鄉任私塾教師。21歲時,擔任乘馬崗區初級小學校長。到這時,他對那個萬惡的社會已有了深刻的認識。

  正是在這一年,王樹聲因為痛恨舊中國的黑暗,終於挺身來,打響了革命的第一槍。

  2009年8月14日,我來到從麻城打“魔的”,一小時後,來到70公裏外的乘馬崗鎮乘馬崗村。

  在村裏,我最先聽到的,是大將軍槍的傳奇。

  進了村,打聽將軍的故居。

  有一位戴著舊草帽的七十開外的老農民主動帶我走。路上,他對我說:“王樹聲可是好人哪。”

  “你見過?”

  “當然見過!”

  “那你說說他怎麽個好法?”

  “實在,講真話,不像現在的人!”

  “說個故事給我聽聽。”

  “說就說……1951年,王樹聲回家鄉。那時我們這裏也和全國一樣,人們沒的吃。大家餓得不行。王樹聲就問我們這裏的有個幹部,百姓生活怎麽樣?一個幹部說,好著呢,糧食畝產過了千斤。他說得天花亂墜,沒完沒了。王樹聲越聽臉色越難看,我都看出不對勁了。可那家夥還在那裏不管不顧地胡扯呢。突然,王樹聲拔出手槍,往桌上一拍,他媽的,你再講假話,老子一槍斃了你。那家夥嚇得臉都白了,愣了一會兒,撒腳就跑。鄉親們聽到這個場麵,哈哈大笑。1964年,王樹聲又回到家鄉調查,那個家夥遠遠地看著,不敢靠近王樹聲。哈哈哈,我們看著就開心。誰讓他說假話了?”

  在村中央,我看到一個閉門的土院子,這個農民說:“這就是王樹聲的家!”

  將軍家的門前,開著一片雲錦般的紅杜鵑,枝繁花茂。

  將軍的堂侄王遠榮,一個67歲的老人開門迎接了我。老人說:“我是王樹聲的堂侄。這個房子,現在就是我住著。王樹聲任湖北軍區司令員時,曾我接到武漢讀書。”院子裏什麽都沒有,看不出是共和國大將軍的故居。然而,它就是。

  “為什麽不修一下呢?”

  “他活著的時候不讓。我現在也不敢違背他的意誌。”

  於是,我向他講了剛才村人講的那段故事。王遠榮笑著說:“是的,有這事。我五爺就是這樣的人。對了,我叫王樹聲為五爺。他為人耿直,討厭那種講假話欺騙黨和國家的幹部。五爺確實是神槍手,神槍手的名字,早在紅四方麵軍就有的。1927年,1927年黃麻起義的時候,他率領農民自衛軍堅守麻城。敵人的紅槍會有一萬多人攻打麻城。形勢特別危急……”

  紅槍會,又叫紅學會,是民國時期各種教門武裝的統稱。他們有的沿用義和拳時期的原名,有的按其所謂法術、戰術特點為名,如毛籃會、哼哈會等,有的因為武器服飾特點命名,如紅槍會、黃槍會等。除此之外,還有大刀會、真武會、無極會、忠孝團、六離會等。1927年,在麻城,他們被反動勢力利用,殘酷地鎮壓革命。他們把自己吹得很厲害。

  “那天,我五爺登上縣城的北門,”他接著說,“他看見敵人黑壓壓地上來了,為首的是一個紅衣師爺,這家夥自稱刀槍不入。我五爺冷笑一聲,舉起步槍,師爺頭一歪,栽了下去,死了。他那時也是剛剛摸槍不久,他好像與槍有緣似的。竟打得那麽好。你看,這本書裏這樣寫他……”

  說罷,他遞給我一本《王樹聲傳》隻見上麵寫道——長征途中,有一天,王樹聲為紅軍戰士講授短槍射擊的要領。戰士對他講的,有點迷惑。將軍決定親自演練一把。他指一座屋頂說:“我打右下角翹起的三片瓦”,說時遲,那時快,他舉起駁殼槍,三聲槍響過後,三片瓦被打得碎片橫飛……

  “哈哈,是真的吧。”

  王遠榮說:“‘文革’的時候,有一天,五爺為我的小叔叔表演槍法。那年他都60多了,可是,槍法還是那麽準。那天,他用氣槍打他們家院子裏梨樹上的大白梨,讓我的小叔叔看,叭叭三聲,三隻大白梨吧嗒吧嗒掉了下來。我小叔撿起梨一看,神了,子彈都打在了梨的把兒上……”

  死不了的傳奇

  一路乞討回到延安

  王樹聲大將一生身經百戰,好多傳奇的戰績,成為他軍事生涯中最炫目的亮點。

  身為紅四軍的11師的師長、紅二十五軍73師師長,他先是率部西征,然後強渡嘉陵江,爭奪劍門關,川軍的90多個團14萬兵力被他牽著牛鼻子,打得暈頭轉向。1萬對14萬,不可想象。1936年3月28日,麵對3個團的敵軍把守,強渡嘉陵江,誰都說不可能,除非插了翅膀。可是他的大嗓門一喊,新組建的水兵連硬是憑著幾十隻木船衝了過去。

  4月2日打劍門關,這是他一生的傑作。劍門關作為大劍山的隘口,扼川陝大道,由南向北,隻有一條細若羊腸的古道逶迤其間,素有“鳥道天險”之稱。杜甫“惟天有設險,劍門天下壯”,李白“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等詩句就是說劍門關。

  守敵仍是三個團。王樹聲來到前沿,手持望遠鏡看了許久。最後他下令:“避開正麵、打敵側後與奇兵突襲相結合!”說罷,他拎著槍跑在了最前麵。

  5個小時後,全殲守敵三個團。那個等著在劍門關埋葬紅軍的敵第二十九軍軍長田頌堯,被蔣介石撤職查辦。

  從渡嘉陵江到闖劍門關,一路走來,共24天,全殲敵人12個團。都是不可能打勝的仗,他不但打勝了,而且還是大勝。

  王遠榮越講越興奮,他說:“最不可思議的是,我五爺在長征中帶領部隊三過草地,兩越雪山後,和兩萬西路軍的紅軍戰士浴血戈壁與馬匪遭遇,1937年3月西路軍失敗,我五爺身遇危難,最後,他靠一路乞討,一個人爬過騰格裏大沙漠,曆盡磨難回到延安。毛澤東在窯洞裏接見了他,說:‘西路軍的失敗你沒有責任……’後來,毛澤東送他到抗日軍政大學馬列學院第一期學,他的同學們,那些老戰友,像看神人一圍著他,稱他是‘死不了的王樹聲’”。

  在王遠榮的敘述中,我看到了遙遠的1944年的冬天。

  王樹聲作為河南軍區司令員,他率領部隊被迫橫渡黃河。黃河因為上遊冰塊淤積到這裏,本來是過不去的黃河,河水越來越急,上遊衝下來的冰塊全部覆蓋了河麵。形成一冰橋。今天叫冰峰,非常危險。這樣的橋敢上嗎?王樹聲敢。他大喊一聲,老天助我王樹聲抗日,過!大手一揮,他帶頭上了冰橋。太神奇了,兩萬多人,就這樣渡過了黃河。日軍追到這裏時,冰橋突然消失了。隔河,他們看到一支威武的大軍浩蕩西去。

  當地老百姓看到了這一奇觀,紛紛說:“老天爺給王將軍開了路條,小日本他長不了。”

  跪倒在大娘麵前

  “娘,你的樹生兒回來了!”

  解放以後,王樹聲大將的三次回鄉的故事,在乘馬崗家人人如數家珍。

  1951年8月裏的一天,麻城順河西張店街的周家。周大娘正在河邊曬太陽,突然,前麵的小河裏響起“撲騰”“撲騰”的聲音,她抬起頭來一看,有個水淋淋的軍人已上了岸。

  “娘,你的樹聲回來了,娘啊,我想你!”共和國的大將軍王樹聲在老婦麵前,長跪不起。

  王樹聲的隨從人員和當地幹部都愣了,王樹聲不是9歲喪母嗎?那,這個老人是誰呢?

  將軍的夫人楊炬含淚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

  1928年5月的一個深夜,周大娘勞動了一天,她疲憊地上了床,剛要睡去。突然,“叭叭叭”三聲槍響,她聽出是從從寸腰石的方向傳來的。緊接著,村裏的狗狂叫成一片。

  周大娘走出家門,她聽到有人喊:“抓住王樹聲賞大洋兩百!”

  王樹聲的名字,她是知道的,就是乘馬崗那個領著窮人鬧紅的信伢子,她的二兒子就是跟著王樹聲起義的。就在這時,王樹聲跑到了她的麵前。周大娘什麽話沒說,一把將王樹聲拉進了屋。王樹聲說:“大娘,不行呀,敵人來了一個營。”周大娘大門插上,對他說你躲到屋裏去,別吱聲。

  敵人一個營將村子包圍得水泄不通。他們來到周大娘家,和她要王樹聲。萬般無奈,她把自己的大兒子王政道交了出來,說:“他就是王樹聲!”敵人如獲至寶,回去邀功請賞去了。

  王樹聲帶著無限的愧疚與惦念,逃出了麻城。可是,周大娘的兒子王政道第二天就被殺害了,敵人把他的人頭割下掛在大樹上。王樹聲聽到這個消息,悲痛欲絕。從麻城走後,無論是長征,還是抗日,他始終想著家鄉的這個讓自己的兒子替他死的救命母親。

  1951年8月,是王樹聲第一次回鄉。他是隨中央組織南方老革命根據地訪問團到老蘇區慰問,作為鄂豫皖分團的團長,他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鄉,他最想見的就是救命的周大娘。

  可是,他來到麻城,訪問了好多天,找遍了城鄉,也沒有找到周大娘。當地人告訴他,周大娘二兒、三兒、四兒都被敵人殺害了,她的房子被敵人燒了,她自己現在成了孤寡老人,到處流浪,現在不知走到哪裏去了。將軍聽了這話,泣不成聲。

  在那些天裏,他親切看望那些革命老戰士和父老鄉親,挨門挨戶訪問烈屬,親自頒發烈士證和榮譽勳章,發放撫恤金,和鄉親們一起吃鹽豇豆,一起喝大葉清茶。問他們的困難,能解決的,他當場就拍板。他覺得,中國革命虧欠人民的太多了。

  臨回京的前一天,王樹聲站在周大娘房子原址前小河的對麵,久久地往那邊看。他多想會有奇跡出現,讓他能夠和周大娘見上一麵。

  奇跡真的出現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婦忽然走進他的視野,老人坐在河邊,呆呆地看著河麵。

  王樹聲看清了,那正是他的周大娘。他什麽也不顧了,穿著皮鞋,穿著軍裝,跳進了齊腰深的河,一邊遊,一邊喊,“娘啊娘,樹聲來了!”

  他上了岸,就那樣一動不動地跪著。

  “娘,我是樹聲!是你的親兒,是你的政道,我養你!”

  周大娘用幹枯的手扶起他,仔細看了半天,說:“是樹聲,是你……”說罷,淚如雨下。

  “是我,是樹聲。娘啊,我這就帶你去北京,我給您養老。”

  “好孩子,不了,娘還是住在這大別山裏好。你有時間,就給娘來個信兒,讓娘知道你還好著,就行了。娘現在沒了兒,隻剩了你……”

  “娘……”

  在場的人都抽泣起來。

  在周大娘的晚年,王樹聲多次托人送錢送物到她家。還幾次委托馮仁恩少將、高誌榮少將到家裏看望,並囑托地方政府和民政部門要照顧好這位“紅軍幹娘”的生活1964年,王樹聲第二次回故鄉。他給家鄉送來兩輛大卡車和電線。號召鄉親們要搞經濟建設,要多栽樹、修好路、學好文化,掌握科技。

  王樹聲生前常說:“我是大別山的兒子,老區人民為革命做出了大貢獻,不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我們這些人死不瞑目。”

  1972年,王樹聲患了食道癌並到了晚期,他在彌留之際,對夫人楊炬說:“我死後沒有別的要求,請把我的骨灰灑到我的家鄉麻城。讓我日夜陪伴著長眠在那裏的戰友、我的周大娘、我的父老鄉親吧!”

  1974年1月7日,王樹聲在北京逝世,享年69歲。1月10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鄧小平、葉劍英、徐向前、李先念、聶榮臻、陳錫聯、蘇振華同誌,參加了追悼會。葉劍英元帥致悼詞,高度地評價了這位大將軍為人民而戰的光輝一生。

  1987年,家鄉人民根據王樹聲的遺願,將他的部分骨灰安葬在他曾經戰鬥過的麻城烈士陵園。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