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篇 當代魏征——黃克誠

  ·黃克誠以為可以結束挨打的日子了。然而,告別了愛打人的父親,又遇上了一個愛打人的先生。

  ·在共和國的開國將領中,他是因講真話被罷官次數最多的一位,他一生以敢於直言著稱。

  ·病重時,他說“我已經不能為國家和人民工作了,為什麽還要花費錢財治病呢?這是浪費呀。”

  在中國革命史上,“黃克誠”三個字,像金子一樣閃光,而且是刻在高高的大山之上的。他的光輝,不僅僅是因為與敵人作戰時的智勇,而且還表現在與犯了錯的上級的“作戰”之中。在那一場場“內戰”中,他打得那樣的艱苦,那樣的大無畏。

  一個小小的山村,走出了這樣一位震撼華夏的大將軍,他不僅在戰爭年代叱吒風雲,在和平處代,他仍以大將軍的威嚴直麵天下,成為與彭德懷元帥齊名的共國的“幹臣”。那麽,他鋼鐵般的意誌是如何煉成的?這和他的故鄉、那個小小的山村有著怎樣的聯係?

  戰爭年代立奇功

  和平年代剛正不阿

  黃克誠(1902年-1986年),革命家、軍事家,黨、國家和軍隊的卓越領導人。

  1902年10月1日生於湖南省永興縣下青村。1925年參加中國共產黨。

  1928年,在湘南起義中參與領導永興起義,率部隨朱德上井岡山。1930年後曆任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政治部主任,第3軍團代理政治部主任。先後率部參加了中央蘇區曆次反“圍剿”。在“左”傾冒險主義領導時期,曾因反對進攻中心城市和抵製“肅反”擴大化,受到撤職處分,但他仍堅持原則,剛直敢言。長征中,他參加了3軍團進行的主要戰役。

  抗日戰爭初期,任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政治委員,與徐海東率部轉戰晉冀豫邊地區。1940年,率部與新四軍北上部隊會師,創建蘇北抗日根據地,打通了華北、華中抗日根據地的聯係。1941年後,任新四軍第3師師長兼政治委員和蘇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領導軍民與日、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進行鬥爭,發展壯大部隊,解放了蘇北大片地區。

  1945年9月底,率3師主力進軍東北。1947年後曆任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政治委員。為遼沈戰役立下奇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湖南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1954年兼任國防部副部長、中央軍委秘書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56年被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1958年10月任總參謀長,參與製定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方針和各項規章製度。

  1959年在廬山會議上,黃克誠因為批評“大躍進”中的錯誤,與彭德懷等被錯定為“反黨集團”。後被撤銷職務,長時期受審查。在“文化大革命”中又遭打擊迫害。1978年,被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書記。他堅決貫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平反冤假錯案,重建和健全黨的紀律檢查工作,端正黨風,做了大量工作。

  10次冒死“直諫”

  革命生涯一路坎坷

  從三塘鄉車站下車,一塊巨大的牌子上,有七個大字赫然入目——黃克誠大將故裏。

  一踏上這塊紅土地,一股豪情就撲麵而來。我最先想到的,還真不是大將軍那些傳奇的戰功,我最先想到的,是這個人稱“鋼鐵將軍”的那些咬鋼嚼鐵的故事。

  和鄉親們一說,永興人的激情一點就著,像火。一個小夥子跳起來,說:“是的呀,十次,整整十次,十次直諫,他就是魏征、劉墉,是敢說真話的大臣……”

  在共和國的開國將領中,他是因講真話被罷官次數最多的一位。他一生以敢於直言著稱,從不察言觀色、人雲亦雲,也從不患得患失、違心屈服。

  在曆史的拐角處,黃大將軍以敢講真話出名,避免或降低了黨和國家、軍隊的損失。其中冒死開口的有十次。

  第一次是1927年12月反對“暴動”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在一次特別支部大會上,黃克誠傳達了湘南特委提出的暴動口號,與會人員一聽要求立即行動。黃克誠說:“暴動的事,我讚成,但時機還不成熟,缺乏群眾基礎,等組建起工農武裝隊伍後暴動也不遲。”

  他的同窗好友馬上指責他:“膽小鬼,就你怕死,我看你是右傾機會主義者。”其他人也紛紛加入攻擊他的行列,這是黃克誠第一次作為右傾機會主義者遭到批判;

  第二次是1928年1月反對“燒房子”。湘南暴動後,湘南特委提出所謂“焦土戰略”,命令各縣大燒大殺,以此阻止敵人的進攻,老百姓為此不得安生。黃克誠堅決反對這種錯誤政策,他說:“燒房子的做法不得人心,我不讚成。”結果,他被撤銷了縣委委員職務;

  第三次是1930年7月反對“攻打武漢”。當時,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把中心城市的武裝暴動看成是決定中國革命勝負的關鍵,提出了“攻打武漢、飲馬長江”的口號。7月中旬,黃克誠提出:“現在提出奪取武漢的主張是不現實的,因為目前根本不具備奪取武漢的條件。”他的發言立即受到與會者的嚴厲批評。他針鋒相對地大喊:“現在不服,將來也不服,準備再和你們爭論20年。”結果,紅三軍團撤銷了準備任命他為縱隊政委的決定;

  第四次是1931年夏反對“肅反”。當時,黃克誠擔任紅三師政委,肅反委員會交給他一份“AB團”分子名單,要他照單抓人。他據理力爭,願用腦袋擔保這些人沒有問題,結果遭到嚴厲訓斥。他便讓點名要抓的人暫時上山躲起來,此事被肅反委員會發現,躲藏的人不久被殺害了。黃克誠質問肅反委員會的人:“為何濫殺無辜?”結果,肅反委員會以“同情和包庇反革命,破壞肅反”的罪名,要將他處決。軍團長彭德懷聞訊後,火速從前線趕回,黃克誠才幸免一死;

  第五次是1932年10月,臨時中央再次推行“左”傾冒險主義,指令紅軍攻打贛州。黃克誠反對,沒有聽他的。結果打贛州失利。事後,紅三軍團政治部專門為黃克誠開了一個廣昌會議,集中批判他的錯誤。他據理力爭,拒不檢討,斥責上級推行“左傾冒險主義”,又一次被撤銷師政委職務。彭德懷找他談話說:“再提意見,你就要被攆出紅軍了。”他說:“我又不是啞巴,怎麽能有話不說!”

  第六次,是1935年1月反對“硬拚”。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挫敗後被迫長征,攻占遵義後,有人主張硬拚複仇。黃克誠向上級建議:“老根據地已經喪失,主力紅軍又受到重大打擊,剩下的部隊已經不多了。當前應保存實力,盡量避免與敵人硬拚,為中國革命保存一點火種和骨幹。”結果,他被懷疑對革命悲觀失望,缺乏信心,被點名批評為“右傾機會主義”。他再一次被撤銷師政委職務,到師司令部擔任偵察科長。

  第七次,是1942年反對饒漱石搞“小動作”。當時,饒漱石任中共中央華中局代理書記兼新四軍政委,獨攬黨政軍大權,采取不正當手段,排擠新四軍軍長陳毅。黃克誠時任新四軍三師師長兼政委,他批評饒漱石:“無論如何,讓陳毅軍長離開華中,是個很大的損失。你剛來不久,就想把陳毅同誌擠走。你這種做法很不光明磊落,不是共產黨人的作風。”麵對他的憤怒的目光,饒漱石張口結舌。

  第八次,1943年7月15日,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康生在延安幹部大會上作了《搶救失足者》的動員報告,掀起了所謂“搶救運動”,要求對全黨幹部進行一次組織審查,造成了大批冤假錯案。

  黃克誠在所領導的新四軍3師7旅搞了一下試點,發現有一半的人需要“搶救”,感到這與當年中央蘇區抓“AB團”分子如出一轍,便一邊向上級打報告表示反對,一邊下令在本師不搞“搶救運動”。有人勸他說:“和上麵對著幹,會有麻煩的。”他說:“我寧願錯放,也不能錯殺。”為此,他又被扣上一頂“右傾”的帽子。

  第九次,是1946年5月反對“四平決戰”。

  這年4月,國民黨軍隊集中8個軍的兵力攻打四平。林彪指揮10萬大軍與敵人在四平一線展開激戰。毛澤東先後給林彪發去十多份電報,要求堅守四平。黃克誠向林彪提出撤退的建議,林彪不予理睬,黃克誠便於5月12日直接致電中央。5月19日,毛澤東給林彪發去電報:“如果你覺得繼續死守四平已不可能,便應主動放棄四平,由陣地戰轉為運動戰。”1959年毛澤東對黃克誠說:“固守四平,是我決定的。”黃克誠說:“是你決定的也是錯誤的。”毛澤東一時無語,稍後自語道:“那就讓後人去評說吧。”

  第十次,是1959年7月反對“浮誇風”。當時,彭德懷在廬山會議上因反對“大躍進”等“左”的錯誤,上書在大會上受到批判。在會議中間,黃克誠被叫到廬山批判彭德懷。在會上,黃克誠公開表示他完全同意彭德懷的看法。有人受命找他談話,要他與彭德懷劃清界限,但他反問:“為什麽要與正確路線劃清界限呢?”。結果,黃克誠被撤銷中央書記處書記、軍委秘書長兼總參謀長職務,打入“彭德懷反黨集團”,一頂右傾帽子整整戴了20年。

  黃克誠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多次因為講真話而受到批判、罷官,但他一直視真理為生命,從未停止過滔滔不絕的真話。

  我拿出在永興縣買的一本黃克誠的傳記,走進村口的鄉親們中間,隨意翻到這一頁,請大家看。讓我驚訝的是,人們對這十個故事竟如數家珍。

  “是的呀,是真的呀。”

  “我們的大將軍就是這麽說的,他從來不講假話的,哪怕是有殺頭的危險。”

  “我們永興的山裏人,從古到今都是講真話的,他不愧為我們永興人。”而且,他們講出了更多的細節。

  看一眼村前聞名全國的象山,果然氣象不凡。這裏曾經來過神農氏,諸葛亮、韓愈、王陽明,都是為國為民捧出一顆丹心的人。

  黃克誠的丹心更是照徹千古。

  少年時期的苦難

  錘打出鋼鐵般的意誌

  我剛走進永興縣三塘鄉下青村的村口,一個中年婦女就熱情地把我讓進了屋。她說:“我一看就知道你是外地人,我也看出來,你是來參觀我伯父家鄉的。”

  這位婦女名叫黃秀琴,是黃克誠大將的堂侄女。

  我們一邊聊著,一邊走進黃克誠的故居。這個磚木結構的六間房,背靠高山,前而是一條小溪。是普通的湘西農家民居。這個小城堡似的房子,始建於1886年。它建成16年後,即1902年10月1日,黃克誠在這裏誕生。

  “作為黃克誠的親人,你認為他鋼鐵般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聽了我的問話,黃秀琴想了想,說:“家庭的苦難和社會的黑暗,一個老實巴交的莊稼人的後代,硬是給打成了一條硬漢,我伯父一生遭遇太多的磨難,可他從不屈服。”說到這裏,這位青年婦女,表情忽然沉鬱了下來。

  黃克誠出生在一個貧苦人家,5歲的時候,他已經和爸爸、媽媽、哥哥姐姐一起下田了。全家耕種三畝水田。如果沒有自然災害和兵匪,生活還可以勉強維持,但卻永遠沒有希望。

  父親名叫黃清主,本是特別老實的農民,無論是在外麵。還是在家族內部,他受了欺負,都會忍氣吞聲。

  可是,回到家裏,他那倍受壓抑的精神就要就釋放出來,家裏人,特別是黃克誠就成了他的出氣筒。父親打他,並不因為他有什麽過錯,隻是因為要打。父親相信“棍棒出孝子”的荒唐理論。黃克誠早晨起來拾糞去,晚了要打,拾的數量不夠也要打。放牛時,和小朋友玩兒,被父親發現要打,割草割得少也要打。

  黃克誠有個大他10歲的姐姐,她一向護著弟弟,每當她發現父親打黃克誠,就會奮不顧身地衝上去救弟弟。可是,姐姐後來因為忍受不了“羊角風”的折磨,自殺了。黃克誠不但失去了保護神,而且,父親因這一事件的刺激,脾氣更暴躁了,他對黃克誠的打罵,變本加厲了。

  黃克誠一聲不吭地忍著,巴掌、木棍、藤條,他都要忍著。黃克誠晚年寫回憶錄時說,“我從五歲到九歲,天天幹各種各樣的活,又幾乎天天挨打……”

  黃克誠盼著不挨打的日子。

  黃清主這一支人因為沒有文化,經常受族人欺負。他和弟弟商量,要在本支中選個孩子去讀書。父親雖然經常打黃克誠,但他承認這個兒子的聰明。於是,9歲的黃克誠被父親“保送”去私塾館了。

  天真的黃克誠以為,從此可以結束挨打的日子了。然而,他命苦,告別了愛打人的父親,又遇上了一個愛打人的先生。

  懵頭懵腦地走進教室,麵對先生丟給他的《三字經》、《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他一時不知所措。

  “背!”先生厲聲說。

  他哪裏背得出來?於是,先生生氣了。花樣翻新地打他,背不出書,打頭;寫錯字,他手心;讀錯了字,打P股。一條戒尺上下翻飛。最多的時候,一天要挨三次打。

  黃克誠的少年時光,就是這樣度過的。堅強,成了他惟一的選擇。

  先生似乎比父親講點道理,成績好了,毆打會自然停止。聰明的黃克誠背好了先生規定的書,他最喜歡的並不是什麽“四書”“五經”,他的目光開始選擇。當他讀到文天祥的《正氣歌》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一句時,熱血像被點燃了一樣,小小的下青村被他的聲音震蕩,先生驚得目瞪口呆。私下對別人說:“這個黃克誠有氣象,他與忠臣的心相合……”

  今天,我們琢磨先生的話,似乎有點前瞻性。黃克誠選擇文天祥,何償不是文天祥選擇了黃克誠?

  痛苦和屈辱的生活,錘打成了他的鋼鐵般的性格。同時,也讓他萬分憎惡這個黑暗透頂的世道。

  所以,1922年夏,當革命到湖南衡陽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召喚他時,他義無反顧地舉手報名。

  病重時拒絕治療

  “這是浪費人民的錢財!”

  1985年底,黃克誠的身體大不如從前。在醫護人員盡心盡力地為他進行救治時,他居然說出了一句讓人震驚的話——“我已經不能為國家和人民工作了,為什麽還要花費人民的錢財來治病呢?這是浪費呀。”

  在以往的日子裏,黃克誠一向是配合醫生的護士的,現在他不再配合了。他開始拒絕吃藥,誰勸也不行。醫生勸無效,護士勸沒用。於是,醫生和護士就請來他的親屬和秘書、警衛人員,還有老下級紛紛上門來,輪番勸說。

  “你對黨和人民曾經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人民希望你能多活幾年;對你進行治療不是浪費,這是人民的心意啊!”大家這樣說。

  他聽了,還是搖頭。

  他說:“我沒有什麽搶救價值,這麽大年紀了,救活過來,也不能為國家為人民做什麽了。請你們不必為我浪費國家錢財,把藥留給能工作的同誌用吧。法國和國際工人運動的著名活動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家和宣傳家法拉格晚年,也是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了,他自己結束了生命,不給任何人添麻煩。我和他是一樣的思想,如果我病重了,真的不要再搶救我。不要浪費人民的錢,留著改善大家的生活,留著搞經濟建設。我真的沒有用了……”

  勸說無效,醫生和護士隻好含著眼淚請幾個身強力壯的警衛員,強行按住他的手腳,為他注射、輸氧。

  大將軍苦笑著搖搖頭,說:“你們這是幹什麽?沒有用的,我真的不需要了……”待戰士們離開了,他就偷偷地將輸液針頭拔掉。

  治療就在這反複的爭奪中艱難地進行。

  直到1986年12月28日11時,他永遠地離開了他深愛的人民和大地。

  這個故事傳到三塘鄉下青村,人們想起了在最困難的1952年。那年,將軍回鄉,看到大家吃得那麽差,人人臉上有菜色,心情很難過。他從個人的腰包裏拿出錢來,每人分一元,還每人送了一包糖。那時,全村1200多人,他一一地握大家的手,連聲說:“對不起,是我黃克誠沒做好工作……”

  黃家祠堂二樓有一間小房,就是黃克誠1952年回家住過的房間。屋子裏隻有一張木桌,一張床。而所謂床,就是用兩張長凳架著的幾塊木板,上麵鋪著草墊和一張草席,草席上是一床烏黑的棉被了。兩根竹杆支著一頂破舊的蚊帳,床邊的小木窗,透進微弱的陽光……

  在這個簡陋的大將軍行轅裏,人們聽說他晚年拒絕治療的故事,好多人忍不住痛哭失聲,黃秀琴說:“我們再窮,大家湊錢,也能治得起他的病呀……”

  我走進村,與村民們閑聊。人們給我講的最後一個故事,就是黃克誠晚年拒絕治療的故事。人人眼含淚花,一個老人家說:“我就是擁護這樣的幹部,他和我們老百姓是一條心的。他是真共產黨。”

  我回到沈陽,和黃克誠1940年的警衛員卓祥池見了麵。把在將軍故鄉聽到的故事講給他,這位九旬老人連連點點頭,說:“是的,是的。一點不錯,黃克誠他就是這樣的人。我們黨和國家的好幹部,中國人民最忠誠的兒子。”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