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歐洲美術的中心是法國,英國次之,意大利此時僅限於昔日光榮曆史的留戀,在美術上沒有創造出什麽奇跡來。隻是在威尼斯,文藝複興的回光返照好像顯得強烈一些。此時的威尼斯畫派,在18世紀意大利繪畫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17世紀末18世紀初巴洛克藝術在意大利逐漸衰弱。除了威尼斯以外,其他地方在,18世紀中葉以後古典主義風格逐漸占據了統治地位,巴洛克藝術已經不能給歐洲藝術以巨大影響。18世紀意大利藝術之壇上錯綜複雜,有晚期巴洛克風格,也有羅可可風格和現實主義風格,最終是以古典主義風格作為結束。
18世紀威尼斯畫派
18世紀的威尼斯畫派,在曆史畫、風俗畫、肖像畫、風景畫諸方麵都產生了一些傑出的代表,他們繼續保持了現實主義藝術的傳統。18世紀威尼斯畫派最突出的代表之一喬·巴·提埃波羅。
提埃波羅(1696年—1770年)是晚期巴洛克的畫家。他的藝術既受到巴洛克的影響,又繼承了文藝複興的傳統。提埃波羅首先是18世紀意大利最出色的壁畫家。他製作的富麗堂皇的壁畫,曾受到意大利和當時歐洲各國王宮的歡迎。他在威尼斯、米蘭等地畫了大量的壁畫和天頂畫,他最著名的天頂畫之一是德國維爾茨堡的作品。除了壁畫外,他還製作了一些架上繪畫,這些作品同樣是保持了構圖宏大,色彩絢麗的特色。在《阿姆斐特麗達的凱旋》一畫中,表現了海神之妻在水中的凱旋情景,充滿了歡樂和壯麗的氣氛。畫麵上的豪華景象令人回憶起威尼斯在過去年代裏的海上光榮曆史。他的另一幅架上繪畫《梅采納特把自由的藝術獻給奧古斯都大帝》,雖然尺寸並不大,但同樣給人以莊嚴雄偉的感覺。在畫麵的背景上畫有古羅馬建築物,畫上的人物穿著古羅馬衣服,金色的陽光籠罩著整個畫麵,造成一種寓麗堂皇的效果。1756年他被選為威尼斯繪畫雕刻學院的院長。在60年代,提埃波羅被邀請到西班牙為馬德裏王宮作天頂畫。
此外,提埃波羅還畫了一些表現威尼斯市民生活的風俗畫。在18世紀50年代創作的《走江湖者》一畫中,他生動地描寫了節日裏人群集會的場麵。他同時還是一位出色的銅版畫家,他最出色的兩組銅版畫是《狂想曲》和《諧謔曲和幻想》。
在18世紀的威尼斯畫壇上,風景畫也有一定的發展,此時較為著名的風景畫家有:安東諾·卡納列(1697年—1786年)、弗蘭西斯柯·瓜爾第(1712年—1793年)等人。
安·卡納列的風景畫富有抒情味,擅長描繪威尼斯的風土人情。他初期的代表作有《稅關入口處》,描繪的是威尼斯大運河繁忙的運輸情況,畫麵充滿了生機。他的成熟時期的代表作是《威尼斯迎接法國大使》,這是一幅既描繪了風景又描繪了外交生活的出色作品。
與卡納列同時馳名的威尼斯風景畫家是弗蘭西斯柯·爪爾第,他是卡納列的學生。他善於作外光的描繪,描寫威尼斯的天空,表現大氣的流動,陽光從雲層中透過,照耀著這個古老水上城市的市容,畫麵上常是柔和的銀色調子。主要代表作有《威尼斯的風光》、《威尼斯的庭園》、組畫《放氣球》等。
18世紀羅馬的繪畫藝術
18世紀的威尼斯是意大利繪畫的中心,羅馬已經失去了意大利美術中心的光榮地位。羅馬的封建教權統治和社會生活的落後妨礙了藝術的發展。整個18世紀在這裏出現的比較重要的畫家就是喬維尼·巴奧羅·巴尼尼(1691年—1765年),他的作品並給威尼斯風景畫家卡納列以極大的影響。他出生在意大利北部的比亞奇茲,最初是學畫舞台布景的,後來到羅馬從事繪畫創作。當時羅馬有一批荷蘭畫家對意大利古代廢墟很感興趣,常常對之作畫,在羅馬有一定的影響。巴尼尼就是在他們的啟示下開始對風景畫發生興趣的。他創作的大量作品幾乎都是描繪古代遺跡、教堂建築或廣場街道的,在這些作品中,他巧妙地配合了人物的活動,並使其在整個畫麵上起重要的作用。他的作品有較大的感染力,他表現的古代廢墟,能引起觀者的懷古情緒和對偉大的古羅馬文化藝術的讚歎。
另外,18世紀的羅馬是歐洲古典主義藝術的一個根據地,不少外國畫家都曾集聚在此從事著藝術探索和研究。法蘭西許多偉大的畫家都到過這裏,給當時的意大利畫壇帶來不少影響。到了18世紀下半葉,意大利的古典主義日益占據統治地位,一些藝術家一心向往古代,而不是瞻望未來。他們的作品技巧雖然精湛,但缺乏時代生活氣息。
總之,18世紀下半期,整個意大利繪畫藝術已經出現衰落狀態,此時的歐洲的藝術中心正從意大利轉到了處在資產階級大革命前夜的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