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下半期的尼德蘭革命,終於以荷蘭的獨立和佛蘭德斯的妥協而告終。在這塊曾經產生過凡·埃克、包西和勃魯蓋爾等一代繪畫大師的土地上也因革命後的分裂出現了南北兩個各具民族藝術特色的派別:一個是以倫勃朗為首的17世紀荷蘭繪畫;一個是以魯本斯為首的17世紀佛蘭德斯繪畫。
佛蘭德斯的藝術中心是安特衛普,而安特衛普又是西歐最大的藝術中心。17世紀佛蘭德斯的美術上的代表人物是魯本斯,他不僅代表了17世紀佛蘭德斯繪畫的最高成就,而且他那眾多的弟子和助手,對當時的繪畫也形成了重要的影響。所以17世紀佛蘭德斯的繪畫可以稱為“魯本斯的時代”。
魯本斯的藝術世界
在17世紀,魯本斯與西班牙的委拉斯凱茲以及荷蘭的倫勃朗並稱為歐洲繪畫承前啟後的大師。
在這三位藝術大師中,魯本斯的曆史地位顯得尤為突出,他不僅以自己的藝術活動代表了佛蘭德斯的繪畫,成為佛蘭德斯派最偉大的畫家,同時,他的藝術成就還幾乎代表了17世紀整個西歐繪畫,因為即使委拉斯凱茲也受到過他的重大影響,而倫勃朗也因為坎坷多難的一生而未造成像魯本斯那樣強烈的影響。
彼得·保爾·魯本斯(1577年—1640年)的父親是安特衛普的法學家,因被指控信奉新教而逃亡德國,魯本斯的幼年是隨著父母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魯本斯10歲時,父親客死他鄉,他隨著母親回到安特衛普,先進拉丁文學校,後出任貴族侍從,不久,就轉學繪畫。1600年。魯本斯去意大利,任曼托瓦公爵的宮廷畫家,開始了為期八年的進修。1608年魯本斯回到安特衛普,成為阿爾布雷希特大公的宮廷畫家。這期間,他還從事過政治和外交活動。
魯本斯是一個極富學養的藝術家,他的興趣之廣泛、學問之淵博和造詣之高深可能隻有文藝複興時期的大師達·芬奇或丟勒等人才能與之相比。他一生經曆豐富,始終過著忙碌和充滿活力的生活;他漫遊過歐洲各地,還精通八種語言;他富有家藏,曾收集過大量的古物和藝術珍品;他是一個外交家,曾與歐洲的許多名流學者和藝術大師交往甚密;他酷愛研讀古典文學作品,其興趣不在繪畫之下;他具有巨大的創作才能,一生的作品數量驚人,題材也十分廣泛,他從事過宗教畫、神話畫、曆史畫、肖像畫。風俗畫的創作,還留下過書籍插圖的精品,甚至在都市裝飾工作方麵也做出過傑出成就。他享有著巨大的聲譽。
魯本斯將華麗宏偉的巴洛克藝術風格與尼德蘭藝術傳統融為一體。形成了具有浪漫主義傾向的獨特風格。其作品形象生動,色彩明亮,裝飾性很強並往往有一股澎湃的動勢。他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大膽的創造精神,畫了許多劇烈衝突的場麵。他的傑出的藝術代表作品有《阿馬鬆之戰》、《劫奪呂西普斯的女兒》、《蘇珊·芙爾曼》等。
《阿馬鬆之戰》體現了英雄主義與愛國主義精神,畫麵上充滿強烈的動感,氣勢磅礴,情感奔放。《劫奪呂西普斯的女兒》是描寫羅馬神話中眾神之王朱必特和麗達所生的孿生兄弟卡斯托和普魯克斯搶劫邁錫尼王兩個女兒的故事。畫家在這幅作品中感興趣的並不是對情節本身的描寫,而在於通過搶劫和掙紮這兩個互相對立的並帶有強烈的動勢的動作。把四個人物組成一個很不尋常的構圖。四個主要人物和兩匹高頭大馬錯綜複雜地扭結在一起,形成一種強烈的動勢。卡斯托和普魯克斯,以及兩匹馬濃重的棕、黑、青灰色,與女子肌膚的明亮色調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在表現婦女的造型上,魯本斯強調的是粗壯有力和肉感。魯本斯筆下的女人基本上都是這一類型,粗壯存力,富有肉感。魯本斯的這一特點是和他的藝術趣味迎合宮廷貴族和上層人士的享樂需要分不開的。它反映了魯本斯和當時上層社會的審美趣味。《蘇珊·芙爾曼》是魯本斯第二個妻子的妹妹的肖像。這幅作品可以使我們看到魯本斯熟練的寫實技巧,流暢的筆法和華麗的色彩。
魯本斯的繪畫藝術對歐洲藝術的發展影響很大,同時代的畫家對他無不尊重,他眾多的弟子和助手對他更是極盡模仿之能事。魯本斯在歐洲繪畫史上的地位是重要的,19世紀法國浪漫派的德拉克洛瓦,印象派的雷諾阿,英國的庚斯博羅等都從不同程度上受到他的影響。
凡·代克的肖像畫藝術
17世紀的佛蘭德斯繪畫藝術,魯本斯的藝術已達到了曆史的高峰,而出自於他的門下的大量弟子和助手們更為繁榮和活躍佛蘭德斯的繪畫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他們中間,最偉大的代表畫家就是凡·代克,他具有非凡的才能,是17世紀佛蘭德斯最傑出的畫家之一。
凡·代克(1599年—1641年)出生在安特衛普的一個富有的絹織物商人家庭。11歲時,跟畫家赫德裏克·凡·巴倫學畫。14歲時所繪的《自畫像》已表明他是早熟的天才。16歲時開始在自己的繪畫工作室獨立工作。1617年成為魯本斯的自由合作者與助手。1620年末,他去了英國倫敦,在不久後的歸國途中,他便赴意大利,並在意大利工作了6年之久,形成了自己的肖像畫風格。1632年,他受聘為英國查理一世的宮廷首席畫師。第2次去倫敦,並在那裏終其一生。
凡·代克一生從事過宗教畫,神話畫和風景畫,但他主要是作為一個肖像畫家活躍在佛蘭德斯畫壇。他一生創作十分勤奮,在其42年的歲月中,竟然創作了1500件藝術作品。他的肖像畫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早期的肖像畫體現出16世紀尼德蘭肖像畫的傳統,比較樸實。後期的肖像畫由於主要是描寫宮廷貴族而風格典雅華麗。
凡·代克多數肖像畫作品都是半身像,有的甚至還加上特定的環境描寫。他的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查理一世行獵像》、《紅衣主教班提沃格裏歐像》、《喬·庫爾賽·尼肖爾多和他的兒子》、《查理一世和他的子女》以及《親王威廉二世及其未婚妻》等等。
凡·代克在繪畫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繪畫藝術對西歐繪畫的發展產生了相當重要的影響,尤其是他的肖像畫直接導致了英國雷諾茲和庚斯博羅等人的肖像畫藝術風格的形成,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他是英國派肖像畫風格的創始人。
具有民族藝術傳統的畫家約爾丹斯
約爾丹斯(1593年—1678年)是一個風俗畫家。他生於安特衛普,比魯本斯年幼15歲。但卻和魯本斯先後同窗,從師過阿達姆·凡·奴爾特,並與老師的女兒結成良緣。他在奴爾特工房裏學畫時,魯本斯已經成為名震畫壇的藝術大師。他與魯本斯是遠房親戚,並是終身的摯友。他於1615年成為安特衛普畫家公會的會員,此後開始了一係列獨立的藝術活動,後來接受魯本斯的邀請,與其合作完成過重要的創作任務。如在1634至1635年間。他曾受邀參加了裝飾布置佛蘭德斯繼任執政斐迪南主教親王入城式的工作;於1637年至1638年間,他還參加了為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的狩獵宮繪製油畫的工作。在和魯本斯的合作中,約爾丹斯很少受魯本斯的影響而較多地保留了自己的風格。
約爾丹斯和魯本斯不同,他不畫迎合宮廷貴族的畫。在繪畫藝術上走向了與魯本斯不同的藝術道路,其主要藝術成就表現在繼承和發揚了佛蘭德斯風俗畫派的傳統。他熱愛自己的家鄉,也從未離開過安特衛普,他在自己的民族藝術的傳統中汲取營養,忠實地繼承和發展了佛蘭德斯素樸的寫實傳統。他的作品雖然大多取材於神話傳說,但他卻以故事的形式反映了當時民眾生活的情況。他的具有風俗化性質的作品在當時頗受中產階級和農民的歡迎。
約爾丹斯的代表作有《薩提爾在農家作客》、《豐收》、《豆王的節日》等。描寫佛蘭德斯的民眾生活,充滿生活情趣和樂觀主義。自約爾丹斯以後,佛蘭德斯就沒有出現過什麽特別傑出的畫家,而美術的中心也逐漸轉移到荷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