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節 拜占庭繪畫

  西方大多數藝術,自4世紀以後變為拜占庭式。主要原因有四:首先,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成為東、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仍以羅馬為都城。東羅馬以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為國都,史稱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成了基督教藝術最活躍的中心。其次,東羅馬受“蠻族”破壞較少,在經濟上,政治上都較穩定、繁榮,而且東羅馬帝國的主要疆域正是古代希臘文化發達的中心地區,昔日羅馬帝國的強盛之勢也在這兒留下了痕跡。因此在拜占庭藝術中,可以看到古希臘、羅馬傳統的強大影響。再次,313年的米蘭敕令,米蘭教會正式立基督教為帝國國教,有帝國的龐大資源為藝術生產所支配。第四,幾個世紀以來,基督教的地位一直卑微,此時,其社會聲望日高,神職人員又擁有學問和權力。

  拜占庭文化藝術與古代不同的是拜占庭接受了基督教,並以基督教為國教。在各種藝術上都染上了一層宗教色彩,美術作品的內容和題材與古代美術截然不同。一般說來,拜占庭藝術代表東方和希臘的主題的融合,既具有基督教的性質,又兼有東方色彩。其藝術特征可以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麵:首先,拜占庭藝術內容承襲早期基督教藝術的傳統。內容以聖經故事以及基督神跡為主。其次,拜占庭藝術不是大眾藝術,而是高貴、豪華、貴族化的樣式。強調的是神性而不是人性,基督教神學是美術的主導精神。再次,拜占庭藝術是政教合一政體的產物。不僅為教會服務,而且為皇帝服務。第四,拜占庭藝術具有東方藝術的特色,喜歡顏色而不喜歡造型,喜歡裝飾而不喜歡真實的表現。

  拜占庭的主要繪畫藝術是鑲嵌畫、濕壁畫、聖像畫和抄本畫,其中鑲嵌畫在拜占庭藝術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鑲嵌畫和濕壁畫

  拜占庭繪畫以鑲嵌畫著稱於世。這種以小塊彩色玻璃和石子鑲嵌而成的建築裝飾畫成為教堂內部裝飾的主要形式。幾乎在拜占庭時期所有的建築壁麵上都留下過比較精彩的作品。所以,拜占庭造型藝術的成就較為明顯地體現在鑲嵌畫藝術上。

  從6世紀開始,鑲嵌畫成了拜占庭最流行的藝術,教堂的裝飾和世俗建築的天井、牆壁及地麵都大量運用了鑲嵌畫。在鑲嵌畫中。色彩不是以模仿物體的自然顏色為目的,而是根據主題內容設色,即或對某些具體人物也有固定的配色,以便使觀眾一眼就能知道畫中表現的是誰。如基督用藍色或櫻桃紅色,有時用金色襯底,聖母瑪利亞全用藍色。聖徒用黃或藍色,聖保羅用紫紅色……,但呈在多人物或有背景的畫麵裏,也注意整幅畫麵的色彩效果,使用補色並列或色塊對比。的確,拜占庭鑲嵌畫利用色彩光譜的一切豐富變化取得絢爛與和諧,像不可思議的寶石色一樣閃動著迷人的光彩。

  拜占庭鑲嵌畫中也廣泛運用了金色背景,並在金色小石塊上覆蓋一層薄薄的玻璃片以獲得平麵上閃光的效果。金色的背景起著對色彩協調作用,同時使畫麵富麗堂皇。金色背景使拜占庭鑲嵌畫發出閃爍的光芒,具有無窮豐富的表現力。拜占庭藝術追求的是崇高的靈化世界精神,使觀者冥想進入一個超凡的境界。這也就是拜占庭鑲嵌畫和古代希臘羅馬鑲嵌畫的區別。

  拜占庭鑲嵌畫中最負盛名的是聖維塔爾教堂內部的鑲嵌畫。聖維塔爾教堂位於意大利的拉文納。這兒原是東哥特王國的首都,540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占領該城,並把它建成東羅馬帝國在西方的中心,聖維塔爾也就成了查士丁尼的皇家教堂。在教堂的主要祭壇上方是鑲嵌畫《榮耀基督》,兩邊是皇室參拜的行列,一邊是《查士丁尼皇帝和廷臣》,人物被不成比例地拉長了,但顯得非常肅穆、莊嚴。色彩和明暗變化被提煉到最純粹、最簡潔的程度,絲毫不強調立體感,仿佛人們麵對的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抽象的精神符號。另一邊是《皇後提奧多拉和女官》,在構圖上略有變化,但也顯得寧靜端莊,在服飾上充分發揮了鑲嵌畫的長處,顯示出珠光寶氣、織錦彩緞的華麗,也給畫麵增添了幾分夢幻般的神秘感。

  拜占庭藝術中的濕壁畫,雖然不像鑲嵌畫那樣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也有一定的特色。在教堂裝飾中,要把教堂裝飾成一種神聖的空間,選取鑲嵌畫無疑是得當的。但是由於鑲嵌的高級材料,即使那些受到宮廷庇護的修道院也不易獲得,所以那些小建築或地處偏僻的教堂隻得采用初期基督教以來代替鑲嵌藝術的壁畫手法。這類作品殘存下來的,除了意大利半島以外,主要是11世紀以後的東西。

  濕壁畫的色彩表現是和鑲嵌畫有較大區別的。首先是大塊麵的金色使用幾乎不可能。代替鑲嵌的金底在原則上隻能用藍色,整個畫麵較之鑲嵌畫要暗得多。在藍色底子上描繪的人像常常是用白色和較淡的顏色。衣服即使用較深的顏色時,衣襞也多用白線來勾,而且強調光線的亮部,這些線和亮部的處理。不是為了表現物體的立體感,而是為了使暗底上的人像更為引人注目。濕壁畫在技法上不受鑲嵌手段的製約,線條可以得心應手的運用,色彩的濃談變化和中間色的運用也較之鑲嵌畫容易。因而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拜占庭藝術中的濕壁畫,其題材較為單一,主要以聖經故事為主。代表作有奧尼達教堂的《基督升天》。在這幅《基督升天》圖中,人物和樹木都有強烈的動感。這種動勢成功地表現了驚奇地看到基督升天時使徒們的心理狀況。由於濕壁畫在顏色和線條方麵的更易運用和把握,使得這幅作品較之用鑲嵌形式表現的同類作品在情感的表現上要強烈得多。

  聖像畫和抄本畫

  聖像畫是在木板上用蠟膠或蛋白調和顏料繪製的宗教人物。這類獨幅聖像畫是從希臘傳播期的肖像畫演變而來的,因此早期作品在藝術風格上接近古代肖像繪畫。它與壁畫有所區別,尤其是在13、14世紀時,聖像畫中還兼用了鑲嵌的手法。

  拜占庭時期的聖像畫,今天很少能見到。代表作品是君士坦丁堡的“符拉基米的聖母”。著名的“符拉基米的聖母”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聖母的形象已經不同於同一時代壁畫中聖母像的那種威嚴得近於呆板的麵孔,而是表現了一種稍帶笑容的和充滿母愛的生動形象。

  抄本畫作為一種插圖繪畫藝術,通過聖書、詩篇集、福音書、說教集、教會曆史和世俗讀物等表現了一種多樣性的特點。9世紀末,抄本插圖繪畫畫風精致細膩,因而得名細密畫。此一時期細密畫家雖然仍根據中世紀的聖像學公式作畫,但由於模仿古代畫法,也出現了一些生動優美和富有感情的作品。《格利戈裏·納集安津故事》手抄本細密畫(880年—886年間作),就具有這些特點。在10世紀前半葉,仿古傾向達到了高峰。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巴黎聖詩集的著名細密畫。細密畫家從古代範本中不僅廣泛利用了繪畫手法和題材,而且繼承了其中的藝術思想。細密畫《彈七弦琴的大衛》,複活了希臘化時期的抒情形象。畫麵充滿平靜而明快的詩意:為琴聲而陶醉的野獸聚集在大衛的周圍,大衛身旁的樂神在激發著大衛的音樂靈感。這幅畫有超然於塵世之上的哲理含義,以複雜的寓意頌揚造物主基督的思想。13世紀,受到十字軍東征打擊後,拜占庭的抄本繪畫忠實地反映了高姆奧斯王朝的壁畫和聖像畫樣式。14世紀以後,抄本畫的一大特點,就是采用了縝密細致的寫實手法,但還基本保持著超自然的象征性特點。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