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人種的發源,至今蒙著許多神秘的迷霧。由於美洲大陸沒有較高級的靈長類動物存在,也沒有發現過猿人或類人猿的化石,所以有人認為美洲原始居民是在4萬年前經過白令海峽的陸橋進入美洲的亞洲人。聖地亞哥曾發現兩塊頭骨的化石,經鑒定距今約38000餘年,可惜它太不完整。石器時代的遺物有發現於加拿大的克洛維士矛頭,約為1萬年前的遺物。地下發現的各種農作物種子和果實,說明這裏有相當發達的農業經濟。16世紀初,當歐洲的探險家登上這塊土地的時候,他們看到的是許多從未見過的農作物,如玉米、薯類、花生、大豆、胡椒、咖啡、可可、煙草、棉花和番茄等等。陶器的製作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即已開始,早期瑪雅人把陶製的人形俑擊碎以代替活人殉葬,這與中國以俑殉葬的習俗頗相近似。
早期印第安人的社會形態,沒有明確的資料佐證,但是從現存的大量建築、雕刻遺物的規模和內容來看,至少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即已進入奴隸製社會,方能展開那樣大規模的、有組織的、具有明確的精神內容的偉大工程。早期美洲美術,不論建築、雕刻、繪畫,都與宗教有關,雖然各地區崇奉的神祇不同,但都有隆重的祭祀儀式和支配社會生活的力量。
依照史前人類從白令海峽進入美洲的假設,他們在沿西海岸南行的道路上,出現了三個主要文化中心。這就是:位於今日墨西哥南部的阿茲特克文化;位於中美洲猶卡坦半島至洪都拉斯、危地馬拉的瑪雅文化;和南美洲安第斯高原上的印加文化。一般史學界均按此係統介紹美洲文化。
阿茲特克文化
墨西哥南部地區的阿茲特克文化,包括許多不同部落在不同時期的作品。公元前1000年左右,奧爾麥克人在這裏創造了最初的文明,後來,4至7世紀時,靠近西海岸的薩波特卡人繁榮起來,他們同奧爾麥克人共同建造了偉大的特迪華堪城。公元7世紀至11世紀,中部的托爾特克人又一度強盛,他們曾經侵入瑪雅人的地區,和瑪雅人共同創造了奇成易薩新城壯麗的廟宇。直到12世紀,阿茲特克人在墨西哥中部崛起,很快控製了高原地區,14世紀時形成奴隸製國家,創造了高度文化。首都特諾奇特蘭,是墨西哥城的前身,曾到達10萬人口,指導農業生產的曆法、植物和動物的分類,都是阿茲特克人的偉大創造。
在這裏創造的建築、雕刻、繪畫等等藝術作品,顯然是服務於宗教的要求的,雖然各個時期各個部落所崇奉的神不同,但反映在藝術上都具有一種威嚴、冷酷,甚至有些陰森恐怖的基調。奧爾麥克人崇拜美洲虎神,這是一種外形與豹相似的猛獸,可能被視為代表力量和勇猛的品格而被作為圖騰崇拜。反映在奧爾麥克人的雕刻中,常常巧妙地把美洲虎的特征和人結合起來,許多雕像的麵容看上去十分像美洲虎:短鼻、巨口,厚厚的嘴唇向左右急遽下垂。1938年在委拉克魯斯省特拉斯澤波特村發現的巨石頭像,高達2米,重約16噸,頭戴盔帽,具有向下彎曲的口角和扁平的鼻子,顯然屬於亞洲人種的特征。1939年又發現了處於沼澤之中的拉範達城,這裏有4座巨大的頭像和高達33.5米的黏土堆成的金字塔。它建成的時間被測定為公元前800年前後。這是美洲發現的最早的文化中心。
公元4世紀至10世紀時,墨西哥西海岸的奧阿哈卡州附近,薩波特卡族人接受了奧爾麥克人的宗教,在蒙底阿爾班修建了廟宇和金字塔。後來,他們在墨西哥中央高原建造了宏大的特迪華堪城,它的龐大的金字塔群,是墨西哥最壯觀的古跡。特迪華堪顯然是一個經過精心規劃的城市,有一條寬闊的大道貫通全城。道旁有著名的太陽金字塔、月亮金字塔和供奉羽蛇之神魁特塞科特的神廟,金字塔和廟都是多層平頂建築,每層的外牆上有許多巨大的羽蛇之頭突出著,其造型是頗與中國的龍頭相似的。在這個金字塔群的周圍建有許多祭司和貴族的住宅,大多是土木結構,現在隻有地麵和一部分牆壁還殘留著,牆上往往畫有華麗的壁畫,有一幅《雨神的天堂》最為著名,中央和兩端交纏的羽蛇紋,與中國的龍紋也極其相似,畫麵表現雨神達拉洛克使死者在天堂裏過幸福的生活,許多小人在蝴蝶和花草叢中遊戲、唱歌和跳舞。紅、綠、藍、黃等顏色至今仍很鮮豔。
托爾特克人的文化中心是公元9世紀時興起的杜拉城,它的位置在今日墨西哥城西北約80公裏。杜拉城的建造者是墨西哥古代傳說中的英雄托皮爾茲金,他也崇奉羽蛇之神魁特塞科特,神殿和雕刻都表現出凶殘和力量,目前除存有一座不高的金字塔外,精彩的遺物就是塔旁殘存的4根4.6米高的雕成戰士形狀的方柱。戰士頭戴盔帽,身穿鎧甲,表情呆板而嚴肅。托爾特克人在10世紀時將自己的力量擴展到猶卡坦半島,在那裏與瑪雅人—起建設了偉大的瑪雅文明的中心奇成易薩城和烏斯馬爾城。關於這兩個城市,我們將在瑪雅文化中介紹。
阿茲特克人崇奉的神叫做維茲洛波奇特,意思是笨拙的蜂鳥,據說他從母親身體內跳出來時就是一個成人,手執閃電殺死了他的400個兄長。祭祀維茲洛波奇特的儀式非常殘酷,祭司把活人的心奉獻給這個嗜血的神。1325年阿茲特克人在特克斯科科湖中的島嶼上建設坦諾奇特蘭城,這就是墨西哥城的前身。到1519年西班牙人侵入這裏的時候,已成為一個華麗宏偉的城市,據西班牙殖民者的描述,它比當時的倫敦大5倍,估計有30萬市民,堂皇的金字塔高高聳立,豪華的住宅、繁榮的商業區與運河互相交叉。最大的金字塔高約30.5米,塔頂有祀奉戰神和雨神的廟宇,牆上和地麵都布滿直線組成的各種複雜的浮雕圖案。內容大約是惡鬼、羽蛇和一種猛禽(食肉的鷲鳥)的變形。
瑪雅文化
瑪雅人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形成穩定的農業經濟,公元1世紀時在猶卡坦半島和洪都拉斯西部形成幾個奴隸製城邦,4至9世紀的500年間,瑪雅文明達到最高峰,13世紀托爾特克人征服瑪雅,此後逐漸衰落。
瑪雅人有自己的象形文字,他們在石碑上記載重大事件,有準確的曆法,把1年分為18個月,每月20天,外加5天“忌日”,共計365天,指導農事的節氣都分布在18個月內。瑪雅人也是技藝高超的藝術家,他們建造了華麗的廟宇、精美的繪畫、生動的雕刻和精致的手工藝品。瑪雅宗教崇奉著眾多的神,祭司穿著華麗的長袍,戴著有羽飾的高帽子,從小就把額間的肉捏成一塊隆起的疙瘩,用貝殼和銀子做成的首飾布滿全身。祭神的儀式可能不像阿茲特克人那樣殘酷,但對於俘虜和罪犯,則毫不留情地在神殿中處死。
建築方麵,瑪雅人在廣大範圍內建造了許多著名的城市,早期的城市如危地馬拉的狄科爾,洪都拉斯的科朋和猶卡坦半島的拉布那,這些城市明顯地表現出瑪雅社會的嚴謹結構,有著陡峭階梯的金字塔上,刻著複雜的象形文字,金字塔周圍是神廟與宮殿。12世紀時,由入侵的托爾特克人與瑪雅人共同建造了著名城市烏斯馬爾與奇成易薩,這兩座城市的建築帶上了托爾特克人冷酷的風貌,烏斯馬爾“總督府”正麵精美的牆壁,布滿了類似編織紋樣的圖案,中間穿插著雨神的頭像。回紋和雙回紋結構的幾何圖案,也令人想到東方風格。托爾特克人用骷髏和交叉的人骨圖案裝飾著祭壇的底座,顯得十分森嚴可怖。奇成易薩的金字塔前有100多根圓柱組成的戰士之廟遺址,廟前有屈身躺臥的“查克—穆爾斯”雕像,雙手捧著腹部的圓盤,可能是放置祭品的地方。這裏匯聚了瑪雅文化的寧靜歡樂和托爾特克文化的凶殘暴戾,形成一種不調和的格局。
瑪雅的製陶藝術開始於公元前1000年左右,他們用陶製的人物殉葬於死者的墓穴,這些俑都做得十分生動,它們再現了日常生活的豐富多彩,舞蹈、擊鼓、奏樂、哺乳、磨麵、烤餅,種種姿態,簡練而又傳神,實在是古代藝術中的珍品。
瑪雅的繪畫,以1946年在墨西哥南部叢林中發現的博納柏克(瑪雅語“畫牆”之意)最為著名,那是畫在一座有拱頂的房屋內的牆壁上的壁畫,記述一個遊行儀式的始末。房屋共分3間,所畫內容也不同,第一間表現儀式前的準備,14名穿白袍的酋長,頭戴不同的帽飾,觀看遊行和舞蹈的行列;第二間敘述遊行後的瑪雅戰士攻入一個村莊,捕捉俘虜以作祭神的犧牲;第三間畫著獻祭之後的酋長和祭司悠閑地在樂隊簇擁下走回村莊。繪畫技巧基本上是單線平塗,色彩鮮明,線條簡樸有力,人物的麵容沒有明顯的個性區別,隻是依靠不同的服飾道具顯示其不同的身份。
瑪雅人的象形文字可以說是一種精心設計的圖案,他們在比例勻稱(接近黃金比)的矩形內,巧妙地繪出動物、植物和線、點的圖形,用以表示日期和事件。字有部首,按豎行排列。
現今研究美洲的學者們普遍承認瑪雅美術中獨特的幾何化風格和他們的風俗習慣,更接近中國古代文化的傳統,甚至有人認為瑪雅人實際上是被周武王驅逐的殷商後裔漂洋東渡到美洲落戶的。
印加文化
印加文化的地域範圍,包括南美洲西海岸和中部安第斯高原地區。南北長達4000公裏,分布在今日從厄瓜多爾經秘魯、玻利維亞到阿根廷和智利的狹長地帶。
從公元前1000年左右這裏就開始出現製陶、金銀細工和玉石雕刻工藝,公元10世紀以前,屬於早期印第安文化的中心地有三:第一個是北方的奇莫查族,在今日的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地區建造了簡陋的磚造金字塔和工藝品,陶器的製作已相當精致,有塑成人頭形或動物形的陶壺及有鐙形把柄的杯子等等。金銀細工表現在首飾的製作上,奇莫查人在木雕的模具上敲擊出很薄的金製首飾,並且鑲以寶石珠玉佩在手、足和頸部。第二個中心是秘魯西南沿海的納茲卡族,他們在陶器、紡織品和金銀製品上創造了美麗的幾何形圖案紋樣,還有一種人形彩繪陶,就在陶罐或陶壺的外壁畫上人物的身形,巧妙生動,個性鮮明,是上古藝術中的精品。第三個中心是居住在高原中心的列庫安族,他們的才能在建築上表現得十分突出,加工精細的石塊,在建築物上堅牢美觀,這裏早期陶器往往采取極度誇張的人和動物的形狀,常見的是貓。和奧爾麥克人一樣,早期印第安人崇拜美洲虎,在以上三地區的遺物中均可看到虎和虎形人的圖形。
公元10世紀以後,在秘魯與玻利維亞國境上的狄狄喀喀湖周圍地區,發展起以首都狄華那科命名的文化。雖然其遺址現在已是一片廢墟,但仍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建築物(神廟或堡壘)以精細打磨的石塊砌成,石與石之間往往用工字形的銅釘鉚入接縫,最著名的是一塊巨石雕成的人形廟門——太陽之門。這是一個以美洲虎的側麵頭像做帽子的男子立像,表情刻板,方形麵孔上有滾圓的淚珠從瞪著的眼睛裏流出來;可能這便是狄華那科人崇拜的神。門上有簡略的雕刻,門前立有許多朝拜者的小型石頭立像。這裏的陶器和刺繡也很出色,其內容多是抽象幾何形圖案和美洲虎與禿鷲的形象。
公元1300至1438年,北方的奎姆文明取代了奇莫查人,奎姆藝術家的才能主要在工藝品的製作上,這裏出產著一種有人物浮雕和鐙形把柄的球狀陶壺,還有從事各種日常勞動的小陶俑人形;金銀細工的製作也很發達,腰帶、首飾、酒具、人像、葬具和假麵等,不勝枚舉。有一種美洲虎形的黃金佩鎖,形製很像中國民間兒童佩帶的項鏈上的“長命鎖”。
印加文明最後的光榮是巴庫查提於公元1438年大力擴張的印加帝國。他率領士兵沿亞馬遜河東進,占領了肥沃的烏魯班巴盆地,然後順著終年積雪的安第斯山脈,進軍卡哈馬卡,向南掃蕩了狄華那科,直達愛瑪拉,把北起厄瓜多爾,南到阿根廷的印第安諸部落都置於他的統治之下。巴庫查提親自建設了位於海拔900多米的安第斯山上的首都庫斯科,這裏的建築簡練宏偉,結構精密,沒有什麽多餘的裝飾,多邊形的石材,全靠精確的計算巧妙地拚接在一起,中間的接縫連刀片也插不進去。山頂城市馬楚皮楚克,海拔位置在1500米以上,占地40餘公頃,層層階梯和道路把宮殿、兵營、住房連接起來,不少堡壘中儲藏了大量的金銀器皿,顯示出印加工藝匠人的高度技巧。1532年西班牙軍隊用陰謀手段消滅了印加帝國,掠奪了那裏埋藏的大批財富。
與其他幾個文明古國的藝術相比,可以看到,早期美洲的文明是豐富多樣的,雖然由於殖民者的殘暴,我們對它的認識還充滿著不解之謎。但是,從呈現在我們麵前的這許多藝術作品來看,可以看到一種受到嚴厲宗教精神支配的精巧的才能,它所表現的與其說是和平與幸福,不如說是戰爭與死亡,與其說是希望,不如說是痛苦,與其說是熱情,不如說是冷酷,因此,它同西方古典文明的傳統是根本對立的。但印第安偉大藝匠所具有的高超的表現力和精湛的技巧,卻和任何古典文明一樣,是卓越的、富有積極進取的偉大精神的。
§§第二章 世界繪畫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