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21日下午1時12分,流亡歸來的菲律賓前參議員、反對黨領袖貝尼格諾·阿基諾乘坐的華航811次班機在馬尼拉機場著陸。一分鍾後,阿基諾還未走下舷梯,就突然被射來的子彈擊中頭部,不幸遇難。阿基諾的死改變了菲律賓的政治格局,敲響了他的仇敵、總統馬科斯的喪鍾。
貝尼格諾·阿基諾於1932年4月27日出生在菲律賓打拉省一個顯赫的家族中。阿基諾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成年後即顯示出政治才華。1955年,阿基諾年僅22歲即當選為康塞普西翁市市長,被稱為“孩子市長”而聞名全國。1967年,年僅34歲的阿基諾又成為菲律賓最年輕的參議員。
阿基諾成為菲律賓人民心目中的“希望之星”。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菲律賓人都對阿基諾的崛起感到鼓舞,前總統馬科斯對阿基諾的出現感到忐忑不安。馬科斯不想交出總統的權力,阿基諾最有希望成為下一屆總統。因此馬科斯千方百計限製並迫害阿基諾,致使阿基諾在監獄中被關押了7年零7個月。後來被迫離開菲律賓去了美國,在波士頓過了3年自由生活,他仍時時刻刻關注國內的局勢。
1981年1月,馬科斯宣布結束軍事管製。4月,菲律賓人民通過投票對憲法作了修改,總統由選民直接選出,任期6年。遠在大洋彼岸的阿基諾麵對這種新的形勢,決定回國參加總統競選。馬科斯洞悉了阿基諾的回國意向,通過各種途徑阿基諾發出“死亡警告”。阿基諾明知回國危機四伏,毅然準備回國參加競選。可惜壯誌未酬身先死,總統馬科斯並未因此得到安寧。馬尼拉的群眾示威活動像火山一樣爆發,使本來就不得人心的馬科斯暴政統治岌岌可危。
在貝尼格諾·阿基諾下葬那天,二三百萬痛恨馬科斯政權的菲律賓人為靈車送行20多公裏,曆時11個小時。這被許多外國記者的電訊稿稱為“世界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葬禮”,無疑更使馬科斯膽戰心驚。而阿基諾夫人的言詞鋒芒所向,像一把利劍直刺馬科斯、伊梅爾達夫婦的心窩。
科拉鬆·阿基諾,原本是個家庭主婦:深入簡出。1980年隨丈夫到了美國。阿基諾遇害後,科拉鬆攜帶子女回國。麵對殘酷的現實,想起丈夫未竟的事業,她擦去眼淚,以意誌和信念使自己振作起來。很快,她就成為一名引人注目的政治活動家。當10月下旬調查委員會部分成員的報告推翻其負責人的虛假結論後,科拉鬆立即發表電視談話:“……刺殺貝尼格諾的政治決定,如果不是出自最高的權力核心,則不會有任何軍人(不管他的權力有多大),會想到這樣做的。用貝尼格諾的話說,‘馬科斯先生,你能洗掉你手上沾著的我的鮮血嗎?’”在列舉大量事實說明馬科斯一直控製著對貝尼格諾的處置後,她接連發問:“難道還能說馬科斯先生沒有責任、完全清白嗎?我們還能相信暗殺貝尼格諾的計劃馬科斯先生事先完全不知道,也沒有得到他的許可嗎?”
科拉鬆一連串的問號,使馬拉卡南宮裏的馬科斯焦頭爛額。科拉鬆向馬科斯發起越來越強勁的攻勢,她那位於奎鬆城時代街的居所已成為反抗暴政的指揮部,她的感召力與日俱增。
馬科斯竭力穩住總統寶座,並妄圖連任。1985年10月,他趁反對黨在候選人方麵意見分歧之機,突然宣布提前十六個月,於下一年2月進行大選。
科拉鬆在弟弟帕平和貝尼尼奧生前好友的勸導下,逐漸萌生了躍上政壇的念頭。當時盛傳馬科斯病重,準備讓伊梅爾達作總統候選人。科拉鬆打算與她一決高低。當記者問馬科斯對科拉鬆參加競選有何看法時,他竟然傲慢地說:“女人最好的所在是臥房。”有骨氣的科拉鬆毅然決定參加競選,而不論對手是伊梅爾達,還是馬科斯自己。
很快,簽名支持科拉鬆的選民就達一百多萬人。12月3日,科拉鬆正式宣布參加競選。為了擊敗馬科斯,原本打算參加總統競選的反對黨統一民族民主組織主席勞雷爾轉而支持科拉鬆,自己則成為反對黨的副總統候選人。馬科斯嘲笑反對黨的競選陣勢,說:“我和女士們對話一向感到愉快。”
而科拉鬆則以流暢、有力的演說,贏得了越來越多的支持者。在馬尼拉舉行的第一個競選集會上,科拉鬆號召人們在貪婪、腐朽的政府與民主、開放、可信、負責的政府之間作出抉擇。在打拉省幾十萬人的集會上,科拉鬆表示:我要挺身而出,與全國民眾一起,為結束馬科斯的獨裁統治而奮鬥的人們激動地高喊她的愛稱:科麗!科麗!
在執政黨的一次模擬選舉中,科拉鬆獲勝。在多次民意測驗中,她又是遙遙領先。這下,馬科斯慌了。他趕忙召集親信商討對策,並派人到全國各地了解競選動態。
這時,與菲律賓有著特殊關係的美國對馬科斯已失去信心。美駐菲大使警告他:損害總統競選可信度的任何行為,都會嚴重影響兩國關係。
大選於2月7日正式開始。全國八萬多個投票點啟動運行。科拉鬆一大早便在打拉省的洛爾德投票站投下了神聖的一票,然後對記者和選民們說:“我從來也沒有像今天這樣信心百倍過。”
2月9日淩晨,政府選舉委員會和國民自由選舉運動組織公布的第一批點票結果完全相反:前者宣布馬科斯領先,後者則宣布科拉鬆領先。當天,政府選舉委員會點票中心的三十多名電腦工作人員突然集體離職,憤然指出統計牌上的顯示數字與電腦統計結果不符。
在馬科斯競選舞弊行為昭然若揭的情況下,偏袒馬科斯的議長依然於2月15日宣布:馬科斯以多得一百四十多萬張選票的優勢當選總統。馬科斯立即宣布將於2月25日就職。出乎馬科斯的預料,一場聲勢浩大的群眾運動很快在全國掀起。科拉鬆在集會上說:“馬科斯假裝獲勝的任何華麗裝飾都掩蓋不了他在道義方麵的失敗。沒有人還相信他是總統。”在菲律賓勢力非凡的天主教會也公開表示支持科拉鬆。
2月22日傍晚,國防部長恩裏萊和副參謀總長拉莫斯宣布脫離馬科斯,支持科拉鬆。越來越多的官兵加入他們的行列。馬科斯匆忙調來的坦克,被群眾組成的“人牆”阻擋。馬科斯調來的空軍攻擊聯防隊和突擊團倒戈,與群眾站到了一起。許多高級官員也宣布效忠科拉鬆。數萬名群眾包圍了總統府,高呼“打倒馬科斯,擁護科拉鬆!”與此同時,美國、日本、歐洲議會都遣責了馬科斯,抨擊馬科斯違背了人民意願。
2月24日,一百五十位各界知名人士簽名,代表人民任命科拉鬆和勞雷爾為新任正副總統。
2月25日早晨,科拉鬆的就職儀式在菲律賓人民俱樂部隆重舉行。各黨派、企業界和宗教界一千多人聚集一堂。場外還有數千名支持者。主教費德裏科·埃斯卡萊主持了總統就職典禮。科拉鬆鄭重地宣讀了第一號公告,第一句便是:“主權屬於人民,一切政府權力來自人民。”隨後,她說:“為了菲律賓人民,我和勞雷爾宣誓就職!”
當天中午,馬科斯在總統府也草草舉行了他的就職儀式,晚上便攜妻兒以及他的忠實部下貝爾將軍乘直升飛機飛往美國,開始了他的逃亡生活。
2月26日淩晨,科拉鬆在國家電視台發表講話,宣布馬科斯已離開總統府,並說:“菲律賓長期的痛苦磨難已經過去,祖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取得了民主自由。”
科拉鬆進入馬拉卡南宮,成為菲律賓第七任總統、第一位女總統。阿基諾生前的願望由他們的遺孀科拉鬆實現了。不久,美國國務卿舒爾茨在白宮宣布:承認科拉鬆·阿基諾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