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時期的羅馬尼亞分為摩爾多瓦、蒙特尼亞和特蘭西瓦尼亞三個封建公國。由於民族內部不統一,經常遭到外族人的侵略。當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韃靼人稱雄一時,逐鹿歐亞大陸的瘋狂年代裏,斯特凡大公麵對強敵,奮起抗戰,保衛家園,南征北戰40年,使羅馬尼亞人揚眉吐氣。他的名字從此彪炳史冊,成為羅馬尼亞人民和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驕傲。
大約是在公元1433年,斯特凡生於羅馬尼亞的摩爾多瓦王宮裏。他是一位活潑可愛的小王子,他的母親是羅馬尼亞另一個公國蒙特尼亞的公主,斯特凡在王宮裏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漸漸成長起來。
他14歲那年,一場宮廷政變差一點使斯特凡丟了性命。那年,他的叔叔彼得·阿隆用陰謀手段殺死了他的父王,篡奪了王位。幸虧幾位親信鼎力幫助和保護,母親才帶著斯特凡逃出了王宮,來到外公的蒙特尼亞公國避難。
斯特凡和母親在蒙特尼亞避難七年之久。這期間,雖然母子倆受到優厚的待遇,但一想到背井離鄉,寄人籬下的日子,已經成人的斯特凡總是憤恨不已。為了奪回王位,報殺父之仇,斯特凡在蒙特尼亞麵壁七年,鑽研史籍,熟讀兵書。同時,他招募義勇,苦練本領,準備有朝一日殺回國去。
1457年,摩爾多瓦在彼得·阿隆的昏暴統治下發生動蕩,斯特凡抓住有力時機,率領1000名精兵,踏上久別的故國土地。
摩爾多瓦公國的人民不堪忍受彼得·阿隆的暴政,紛紛揭竿而起。特別是當斯特凡的關於彼得·阿隆殺兄篡位的檄文發布後,人們都反戈一擊,斯特凡的隊伍很快就增加到6000人。
彼得·阿隆不甘心退出王宮,他連忙組織軍隊阻擊。兩軍對壘之時,年僅20多歲的斯特凡運用左右兩翼迂回包抄,自己率精兵正麵進攻敵軍大本營的戰術,一舉擊潰敵軍。彼得·阿隆見大勢已去,慌忙亡命國外。於是,斯特凡長驅直進,一路勢如破竹,大小貴族、騎士紛紛倒戈,表示效忠斯特凡。就這樣,斯特凡順利地占領都城,被人民擁戴為大公,登上了本該屬於他的摩爾多瓦公國君主的寶座。
斯特凡大公當政之日,正是羅馬尼亞民族處於危難之時。南部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北部包括羅馬尼亞三個公國的弱小鄰國虎視眈眈。而蒙古人中的一支韃靼兵,又不時在東北方邊境進行掠奪和騷擾。尤其不利的是,羅馬尼亞的三個公國又各自為政,彼此獨立,不能聯合起來抗擊敵人。
為了保衛國家和民族,斯特凡大公首先在摩爾多瓦實行了一整套富國強兵的政策。為了能在與列強鬥爭中生存,他建立了一支由正規軍、義勇軍、民兵三結合的武裝體係。正規軍有良好的素質,紀律嚴明,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共計4000人。其中有忠於君主、不畏犧牲的宮廷衛隊1000人,有維護中小貴族及富裕農民利益的禁兵3000人。這是一支常備不懈的軍隊,隨時可以投入戰鬥。義勇軍也是4000人,由騎馬的自由農民組成。這支隊伍自置武器,平時進行弓箭、長矛、馬刀和利劍的訓練。主要任務是擔任地方性的防禦。民兵數量最多,共有5萬,包括騎兵和步兵兩種。他們耕戰結合,主要任務是保衛家鄉。這三種隊伍構成完整的防禦體係,能攻能守,配合緊密。
斯特凡大公還大力改進武器裝備。他不但重視常規武器如長矛、大刀、弓箭的改進,還招用炸藥師,用石頭和鉛塊製成殺傷力很強的散彈。
1470年8月,一支韃靼軍隊渡過第聶伯河,分兵兩路,一路襲擊波蘭,一路襲擊摩爾多瓦。斯特凡大公聞報,立即發動全國人民,作出戰鬥部署,嚴陣以待。他針對韃靼人遊牧特點,誘敵深入,巧設埋伏,終於把來犯之敵全部殲滅。
打敗了韃靼人,摩爾多瓦人民受到很大鼓舞。然而,更嚴重的考驗接踵而來。1474年底,奧斯曼帝國的土耳其人趁羅馬尼亞人歡度聖誕之機,發兵12萬人,越過多瑙河,企圖一舉吞滅摩爾多瓦。
奧斯曼帝國與摩爾多瓦僅隔一條多瑙河,貪婪成性的帝國蘇丹(即國王)早就對摩爾多瓦及羅馬尼亞其他兩個公國垂涎三尺。此次入侵,土耳其人殺氣騰騰,根本沒把弱小的摩爾多瓦放在眼裏。
當時,摩爾多瓦的全國軍隊僅有4萬人。麵對強敵,斯特凡大公全無懼色。他立刻派人聯絡盟軍,得到1萬援兵,他要依靠這5萬兵力,以智慧戰勝敵人。
戰爭一開始,土耳其人憑著優勢兵力長驅直入,占領了摩爾多瓦的大片領土,但斯特凡大公卻針鋒相對,實行堅壁清野,將所有糧食埋藏起來,將所有水井都堵死,使入侵之敵陷入生存的困境,然後,他集中優勢兵力,避實就虛,專攻土耳其軍的薄弱環節,使土耳其的進攻速度大大減弱,並且始終讓其處於一種疲憊不堪的處境。
最後,斯特凡大公選中了瓦斯盧伊附近的高橋,這裏河穀狹窄,兩麵背水,沼澤叢林很多,是打伏擊的好戰場。
1475年1月,土耳其的大軍漸漸地讓斯特凡大公誘進了高橋,誘進了事先設置好的伏擊圈。
看到時機成熟,斯特凡大公一聲號令,頓時伏兵齊出,利箭和石雷散彈如雨,土耳其兵陷入一片混亂之中,許多士兵陷入泥潭不得脫身。這時,斯特凡派出一支輕騎兵,在濃霧的掩護下,直撲土耳其的中軍。土耳其軍一下子被攔腰截斷,首尾不相呼應,指揮失靈,傷亡慘重。
土耳其軍的主帥見勢不妙,慌忙組織突圍。結果又遭到摩爾多瓦軍左右兩翼及後路的三麵截擊。
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土耳其的十幾萬大軍全軍覆沒,十幾名高級將領被俘。這就是聞名西方戰爭史的“高橋之戰”。連土耳其人自己也承認,這是奧斯曼帝國有史以來從未遇到的慘敗。
這次慘敗,使奧斯曼帝國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惱羞成怒。1476年夏,他下令親征,率兵20萬,直撲摩爾多瓦。
斯特凡大公再次號召全國人民奮起抗戰,搶修工事,加固城堡,打造武器,堅壁清野。組織各地民兵,采取遊擊戰術打擊敵人,他自己則親率一萬精兵,同十倍於自己的敵人進行周旋作戰,多次給敵人以重創,使土耳其兵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不到一年,加上給養不足,疫病流行等原因,土耳其軍隊最後不得不狼狽地撤出了摩爾多瓦。
1504年,斯特凡大公去世了,人民十分懷念他。他在位47年,身經36戰,有34戰獲勝,成為羅馬尼亞人有口皆碑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跡,被後人拍成電影而廣為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