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四節 彈詞

  是說唱者兼用琵琶或三弦、月琴等彈奏樂器跟腔演奏,再適當配以其他樂器伴奏的一類曲藝形式。主要流行於江蘇、浙江、湖南、廣東等省,代表曲種為蘇州彈詞、揚州彈詞、紹興平胡、四明南詞、長沙彈詞、廣東木魚歌等。傳統彈詞演唱一般一至三人。在江、浙地區,一人唱者稱為“單檔”,兩人、三人唱者稱為“雙檔”、“三檔”。唱者或自彈琵琶,或自彈三弦,或自彈月琴,邊彈邊說邊唱,以敘演中長篇曆史故事和現實題材。蘇州彈詞的中長篇唱本以說、表為主,兼容唱段。另還有一種全篇用歌唱的獨立短段,此稱“開篇”。唱段稱為“唱篇”,唱詞多為七言,用方言歌唱。腔調具有吟誦性特點,多為上下句結構的樂段,反複歌唱時可隨語言聲調、語氣作細致變化。“開篇”作為獨立短段,常在正式說唱中長篇本子之前演唱,內容一般與說唱正文無關,此時主要起試音調嗓、安定聽眾的作用。彈詞在表演上注重“說、噱、彈、唱”的綜合性技藝發揮,“說”亦稱“說表”,即用官話(“官白”)和方言(“私白”)來講述故事情節;“噱”亦稱“噱頭”,即說唱中穿插的幽默笑料;“彈”即藝人的樂器伴奏;“唱”即唱腔唱法。蘇州彈詞曆史悠久,現知最早用“彈詞”命名的唱本為元末楊維楨(1296~1370)所作《四遊記彈詞》,其中包括《俠遊》、《仙遊》、《夢遊》、《宴遊》四篇。明中葉楊慎(1488~1559)所編《二十四史彈詞》,亦為當時著名作品。曆代多有著名藝人出現,其中影響深遠的有清乾隆至同治間的“陳、俞、馬”三大流派。“陳”即陳調,由乾隆年間(1736~1795)的陳遇乾所創,唱腔受昆曲、蘇灘影響,風格穩健、蒼勁,適於表現中、老年角色;“俞”即俞調,由嘉慶年間(1796~1820)的俞秀山所創,真假嗓兼用,音域寬廣,風格抒情、婉轉;“馬”即馬調,由同治年間(1862~1874)的馬如飛所創,早期唱腔似吟誦調,後吸收灘簧唱腔,風格質樸、爽快。其後,陳、俞、馬三派又陸續衍生出更多新興流派,使蘇州彈詞唱腔藝術得到進一步發展。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