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戰國舞蹈

  西周末年,周幽王用善諛好利的虢石父執政,殘酷剝削國人,四處用兵,國人哀怨。他寵愛褒姒,生活淫逸,為博褒姒一笑,不惜以烽火戲弄諸侯,失信於天下;又在王位問題上廢嫡立庶,被申侯召聯合犬戎族攻殺於驪山之下。西周滅亡,春秋和戰國的時代開始,史稱東周。

  春秋時代是政治多元化的時代,也是西周分封製度發展的必然結果。周代諸侯大國此時發展趨於緩慢,而異姓諸侯則勢力崛起,形成春秋爭霸、爭戰紛亂的雄闊曆史場麵。西周初分封“八百諸侯”,春秋時並為一百七十餘大小侯國。一些小國又成為大國的附庸,大國爭強稱霸,形成了春秋時期五個大國爭強的情形,史稱“春秋五霸”。曆史學家們常常說“春秋無義戰”,可見春秋紛爭情況之複雜。據《春秋》一書記載,242年之間列國間的戰爭483次,朝聘會盟450次。這在中國曆史上都是罕見的。由此,周王室的權勢被大大削弱,“禮崩樂壞”成為曆史大趨勢,王朝沒有權威而“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春秋末年,社會變化劇烈。公元前453年晉國的韓氏、魏氏、趙氏除滅知氏而形成三家分晉的局麵。公元前481年齊國的田常殺死齊簡公,田氏取代呂氏而取得了齊國權力。漸漸地,整個華夏地區形成了七國爭雄的局麵,史稱戰國。

  東周時期,不但是我國政治生活中動蕩變化極多的時代,也是經濟和文化發展速度加快而非常精彩的時期。社會生活中的宗教、禮製、軍製、刑法等,都在不斷變化之中。西周王朝的集中權利被列國瓜分,從春秋到戰國時代,在700餘年間形成了“諸侯爭霸”“儒道問世”“合縱連橫”“百家爭鳴”“諸子立說”“士階層崛起”等等曆史場麵。東周列國的樂舞藝術在這等多變而多姿的社會政治、軍事和宮廷日常生活裏,扮演了多重角色,其中有些為中國舞蹈史留下了色彩斑斕的冊頁。

  兩周時期,隨著封建製度解放了的社會生產力的增長,出現了庶民階層。農業、手工業都獲得了發展,人們的商品意識增強了,社會生活中言論的自由和思想的平等成為時代潮流。這一切,為民間歌舞活動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周代除去在歸納前人樂舞的基礎上創建了《六代舞》等禮樂製度外,就已經製訂了“采詩”製度,即采集民間詩歌、音樂、舞蹈之“風”。因為,周代的統治者已經注意到“詩風”“樂風”“舞風”裏有民情和民聲。觀察民間隱情,了解民怨和民生,是鞏固自己統治的好辦法。另一方麵,統治者的“采詩”也為充實宮廷樂舞開辟了新的來源。因此,“天子省風以作樂”,自周代起就成為一種帶有製度性的措施,並為曆代朝廷所仿效。

  《詩經》是我國的文學瑰寶,第一部詩歌總集。從漢代開始學著將它奉為經典,而此前被稱作“詩”“詩三百”。它所收入的詩歌305篇,時間跨度正是西周初年(約前11世紀)到春秋中葉(約前6世紀)。《詩經》分風、雅、頌三個部分,而所謂“風”,就是樂調,又叫“國風”,收錄的就是各個諸侯國的土風歌謠。由於那時的民間歌謠大都是載歌載舞,歌詞和舞蹈緊密相連,所以“國風”中的很多歌詩都可以看做是周代民間樂舞的記錄。《詩經·王風·君子陽陽》:

  君子陽陽,左執簧,

  右招我由房。其樂隻且。

  君子陶陶,左執,

  右招我由敖。其樂隻且。

  詩歌的大意是君子喜氣洋洋,左手執著蘆笙,右手招我走出住房,多麽快樂逍遙;君子歡樂陶陶,左手執著羽毛,右手招我同遊,多麽快樂逍遙!蘆笙、羽毛,都是當時流行的樂舞道具。這是一首表現愛情歡樂的詩歌,也十分生動地表現了民間舞蹈的美妙。

  采於今天的河南淮陽一帶的《詩經·陳風·宛丘》唱道:

  子之湯兮,宛丘之上兮。

  洵有情兮,而無望兮。

  坎其擊鼓,宛丘之下。

  無冬無夏,值其鷺羽。

  坎其擊缶,宛丘之道。

  無冬無夏,值其鷺。

  這歌的大意是:宛丘之上,姑娘輕盈地跳起舞,雖然有情卻沒有希望;宛丘之下,咚咚地敲著鼓,雖然沒有冬夏但手執鷺羽也很是酣暢。嘣嘣地擊打著缶,雖然沒有冬夏但揮起鷺羽跳著舞也很歡暢。這也是一種有樂器伴奏、手執道具的民間歌舞活動。歌中頗有對於愛情難得的慨歎之意,卻在無休止的歌舞中尋求到了某種解脫。

  山西侯馬晉國遺址出土的一個擊鼓舞人紋陶片上,用纖細的紋線刻畫了一個細腰長裙、側身擊鼓的女舞者,其舞姿非常富於動感,而旁側的小樹似乎暗示了舞蹈與自然的某種聯係,而場麵中那種自然發生的抒情氣氛,也多少使人聯想到《詩經》的美麗詞句。

  以民間歌舞為節日的主要活動,在當時是很普遍的舉動。《詩經·鄭風·溱洧》,寫的就是類似活動。據曆史記載,當時鄭國的溱、洧兩條河畔,每年三月三日都舉行“禊”的活動。人們以祭祀為主,但是原本隆重嚴肅的舉措在長期發展中已經轉變為兼有娛神和娛人功能的節日慶祝,春天的氣候裏萬物複蘇,男女青年聚會,歌舞相邀,愛意表達,何等暢快!

  聖人孔子雖然對帶著Y蕩味道的“鄭衛之音”很反感,但自己卻並不反對真正抒發感情的歌舞。《詩經》,是詩歌,也是舞歌,所以古人有“歌詩三百,舞詩三百”之說。《詩經》中所記載的兩周民間歌舞活動,相當繁盛,而《詩經》恰恰傳為孔子所整理。傳說中的孔子還能認識人們一般不懂得的歌舞。有一次,齊侯看見一隻腳的鳥落在庭前跳舞,非常疑惑,就去求教孔子。孔子說,那是《商羊舞》。“商羊”是傳說中一種鳥,它隻有一隻腳,一旦出現,天將下大雨。齊侯聽了,趕緊準備防澇,結果在各個諸侯國中唯獨齊國躲過了這場災難。傳說中春秋時就有孩子們表演的《商羊舞》,兩個人牽起手來,互相勾著抬起一隻腳,用一隻腳在地上跳,嘴中還唱著:“天將大雨,商羊起舞。”從舞蹈的動作上看,大概是一種模仿鳥的舞蹈,或許是從遠古時人們的祈雨之舞演變而來。

  當然,兩周時期的樂舞,無論其內容是記述戰事、抒發愛情還是描寫宴樂,都多少帶有宗教的意味,兼有娛神和娛人的雙重作用。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木雕漆繪樂舞鴛鴦盒”,有一短矮形象在敲擊建鼓,似乎扮裝成動物,而另一舞者則是典型的巫師形象。另一幅圖上,暗紅色的漆畫上有動物裝扮的巫師正敲擊編鍾,整個氣氛肅穆莊嚴,而畫麵線條中透露出質樸和怪誕。

  兩周時期列國之間的樂舞交流是很多的,可以說,中國各個民族之間的樂舞交流從很早的時候起就已經開始了。周代製訂的《六代舞》,實際上就已經是華夏各地各個部落之樂舞的一次大融合。春秋、戰國時期列國之間所進行的“女樂”歌舞互相贈送的情況,一時成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列國樂舞文化的融合。《拾遺記》中有這樣一則傳說:大概在燕昭王即位的第二年,有“廣延國”向他奉獻了兩個善於歌舞的女子。一個叫“旋娟”,另一個叫“提嫫”。此二人都是絕色,而又體態輕盈。她們最擅長的舞蹈都有如輕功在身,其中一個樂舞的名字叫《縈塵》,形容舞者之姿輕盈絕妙,如輕塵縈繞;另一個叫《集羽》,是說那舞姿若飄浮的羽毛;還有一個叫《旋懷》,形容舞者柔軟靈動的體態旋轉不停,仿佛可以環繞於懷。當她們跳舞之時,如果地麵上鋪著四五寸厚的香屑,舞罷之後連個腳印都不留下,可謂輕盈之極。這裏雖然有傳說的誇張成分,但生動地反映了列國樂舞交流的實際情況。周代宮廷中還設有《四裔樂》,其樂舞機構中有“旄人”,專門掌管散樂、夷樂,這說明中原之外的少數民族舞蹈也已經受到周人的注意。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