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獨孤皇後

  弘農華陰人楊忠,是北周的開國功臣,官拜大將軍,是北周的八柱國之一。楊忠的長子楊堅,生得一表人才,而且相貌奇偉:“為人龍額,額上有玉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似王,長上短下,沉深嚴重。”雲中人獨孤信是北周的另一位開國功臣,也是八柱國之一,官拜大都督、大司馬,授河內公。獨孤信有七個女兒,幼女十四歲,待字閨中。獨孤信見楊堅生有奇表,經過細心考察,便將幼女嫁給了楊堅。

  楊堅娶了獨孤氏後,兩人感情很好。《隋書·後妃傳》稱:“高祖(楊堅)與後相得,誓無異生之子。後初亦柔順恭孝,不失婦道。後姊為周明帝後,長女為周宣帝後,貴戚之盛,莫師與為比,而後每謙卑自守,世以為賢。”獨孤氏不僅如上所載,大姐嫁北周明帝宇文毓為皇後,長女嫁周宣帝為皇後,而且她的四姐還嫁給了李昞,即是唐開國皇帝李淵的母親,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獨孤氏一門曆北周、隋、唐三朝為外戚,尊榮顯貴無比。因而《北周書》的作者驚呼“自古以來,未之有也!”

  再說北周宣帝宇文讚死後,小禦正劉昉和內史上大夫鄭譯矯詔,以楊堅知中外兵馬事,輔佐年僅八歲的周靜帝宇文闡。楊堅總攬朝政,朝野洶洶,禦正中大夫顏之儀知道遺詔有假,堅決不從,相州總管尉遲迥與其侄青州總管尉遲勤領十四州之眾反對楊堅。魏、趙數十萬人也與楊堅所在的長安相對抗。楊堅鎮靜自若,大膽地革除宣帝的暴政,與民休息,收攏人心,又節略條律,製訂《刑書要製》頒行,並力行節儉,令朝臣敬服。禮送千金公主和親,解除了困擾王朝的北患。同時,召趙、越、陳、代、滕五王入京,以防生變。

  京城穩固以後,楊堅委上柱國韋孝寬為行軍元帥,發關中兵討伐尉遲迥。尉遲迥兵敗自殺。半年後,楊堅白相國進爵為王。在大定元年(581)二月,靜帝下詔禪位,楊堅建隋代周,建都長安,為隋文帝。獨孤氏立為皇後。史載周宣帝崩,楊堅居禁中,總百揆,獨孤氏派人告訴楊堅:“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楊堅於是更堅定了廢周自立。

  楊堅建隋以後,突厥依舊與中國交市。市易中,突厥有一篋明珠,價值八百萬,幽州總管陰壽想買下送給獨孤皇後。獨孤皇後卻回絕說:“非我所需也。當今戎狄屢寇,將士罷勞,未若以八百萬分賞有功者。”百僚無不進表稱賀,朝野稱善,文帝楊堅也寵愛之餘,不禁由衷敬畏。

  楊堅每次臨朝,獨孤氏總是與楊堅“方輦而進,至閣乃止,使宦官伺上,政有所失,隨則匡諫,多所弘益。候上退朝,而同反燕寢,相顧欣然”。獨孤氏如此地送楊堅上朝、退朝,關心朝政得失,賢明、敏銳地匡輔失誤,且多所弘益,這真是古今罕有,也可看出獨孤氏的獨特之處。

  獨孤氏很早就失去了雙親,對於親情常懷感慕:“見公卿有父母者,每為致禮焉。”有司奏:“以《周禮》百官之妻,命於王後,憲章在昔,請依古製。”後曰:“以婦人與政,或從此漸,不可開其源也。”獨孤皇後不許。獨孤皇後不僅自己以身作則,嚴格要求,還常告誡各位公主:“周家公主,類無婦德,失禮於舅姑,離薄入骨肉,此不順事,爾等當戒之。”

  大都督崔長仁,“後之中外兄弟也,犯法當斬”,楊堅顧念獨孤皇後,想赦其無罪,獨孤皇後知道以後,鄭重地對文帝楊堅說:“國家之事,焉可顧私!”請楊堅對之依法行事。於是崔長仁依律坐罪處死,獨孤皇後的異母弟獨孤陀,“以貓鬼巫蠱,咒詛於後,坐當死。”皇後三天不進飲食,替獨弧陀請命說:“陀若蠹政害民者,妾不敢言。今坐為妾身,敢請其命。”獨孤陀因此減死罪一等,免於一死。獨孤皇後每與楊堅談及政事,往往所見相同,楊堅很欣慰,也很驚訝。宮中人等因此稱楊堅和獨孤皇後為二聖。

  獨孤皇後不僅聖明敏銳,而且頗為仁愛。每次聽到大理寺秋決死囚,未嚐不傷感落淚。獨孤皇後對治政得失不苟且,對性命關天不苟且,同樣,對於情和愛也毫不苟且。因此,曆史上能做皇上惟一妻子的聖明、仁愛的獨孤皇後,在情場上便興起了一場場風波,弄得血雨腥風,而每一場風波又都是以她的勝利告終。獨孤皇後因此在曆史上成為一位有名的悍妒之婦,其悍妒之名又遠遠蓋過了她的仁愛之名。

  獨孤皇後在夫婦問題上很敏感,主張一夫一妻。由於獨孤皇後在這一點上私心頗重,不容她人沾恩,後宮的大批女子便隻能在厚沉沉的宮牆中怨天尤人,終日難得見到皇上一麵,即便見到也難得承幸。獨孤皇後獨享著皇上的雨露恩愛,好在蒼天有眼,她一連替楊堅生了五個兒子。不然的話,楊氏龍脈一斷,皇朝就有後繼無人之憂了——這種情況下,朝野臣民起碼就不答應。

  獨孤氏堅持終身一夫一妻相守,對於皇帝或大臣納妾,極為厭惡。她母儀天下以後,正位中宮,一方麵讓皇帝保證不納妾,一方麵力圖製造一種朝野人人不納妾的外圍環境,讓皇上不感到很委屈。獨孤皇後聽說某位大臣妻室死了,又納妾,妾又生子,皇後便讓文帝責罰降黜大臣。諸王中有妾懷孕的,皇後也要勸文帝加以嗬斥。獨孤皇後所犯的一個重大的曆史錯誤,是促使文帝廢太子楊勇,而利導之隋王朝滅亡的二子楊廣。

  獨孤皇後替文帝楊堅生了五個兒子:長子楊勇、次子楊廣、三子楊俊、四子楊秀、五子楊涼。文帝為此很得意,曾自得地對近侍們說:“朕別無姬侍,五子同母,可謂真兄弟。不若前代帝王,內寵多,兄弟間互相忿諍。亡國之道,莫此為甚。”

  長子楊勇,小名阿發,天性寬厚,不善心計,因自小到大生長在深宮,不免有點率意任性。次子楊廣小名阿,長得儀表堂堂,相貌英偉,且善於察言觀色,深藏心機。楊堅臨大位以後,獨孤氏立為皇後,長子楊勇立為太子,次子楊廣封為晉王。獨孤皇後在五個兒子中,最喜歡楊廣。楊廣不僅長得俊偉,還好學習,天性敏意,能詩能文,加之儀表莊重,很得朝野的矚目,文帝也很倚重。楊廣不僅能文,還長於武事。開皇八年(公元588年)十月,楊堅興兵,委楊廣為行軍元帥統軍南下,大舉伐陳。陳滅亡。楊廣殺陳亂政的五佞臣,以謝江南百姓;文書圖籍,封存府庫,資財一無所取。楊廣因此賢名遠播,朝野稱道不絕。

  太子楊勇奢侈、好色,漸漸失寵。楊廣卻不同,禮賢朝士,敬接文人,大臣中想成就一番事業者,皆傾心與楊廣相結。文帝每次派左右宣召楊廣,楊廣總是不論貴賤,迎門接引,好生款待,臨走再送上重禮。尤其是皇後的左右,更為禮敬有加。因此文帝、皇後的左右,無不堪稱其仁,交口讚譽。有一次觀獵,遇上大雨,左右進雨衣,楊廣卻說:“卒士皆露濕,我獨衣此乎!”

  楊廣聲名日著的同時,太子楊勇則江河日下,而且最要命的是,他因好色竟衝撞獨孤皇後,從而導致了一場王朝悲劇。楊勇的太子妃元氏,是前朝元魏的皇族,金枝玉葉,門第高貴。獨孤氏很是喜歡元氏。但元氏在美人成堆的後宮中,算不上美麗,自然就不會為好色的楊勇所寵愛,楊勇寵愛的是另一位沉魚落雁的美姬雲氏。雲氏出身低賤,卻美麗聰慧無比。獨孤皇後為此常斥責太子,要太子禮敬、愛護元氏,疏遠雲氏。太子表麵上答應,不過是敷衍而已。可是愛又不是能夠強求的,元氏隻有傷心落淚。

  過不多久,元氏突然暴病身亡了。而幾乎與此同時,雲氏又生下了一個兒子,即是文帝楊堅的嫡長孫。文帝為此很高興,可獨孤皇後則大不以為然,而且還懷疑是太子楊勇殺死了元氏。獨孤皇後對太子寵愛美妾由厭惡而生恨,認為做皇帝的老子尚別無姬妾,身為太子的卻如此貪戀女色,日後如何能夠成就大事?皇後就派人偵伺太子的行蹤,將其不當的言行經常轉奏楊堅,說這兒子不堪重用。楊勇生來又率性慣了,不注意檢點,有兩件事情讓楊堅也厭惡起來。於是,太子的被廢就成了一種必然。

  一次是大閱的時候,太子楊勇奉命參加這次文帝主持的大典。楊勇的鎧甲上,裝飾了金珠彩玉。楊堅崇尚節儉,太子的如此行為,當然引起了楊堅的憤怒,便當眾斥責了太子。

  冬至節是宮中的重要節日。這年冬至到了,太子宮中張燈結彩,朝廷百官魚貫而入,拜賀太子。太子坐在高高的椅子上,在東宮鄭重其事地接受百官的賀禮跪拜,儼然是一朝天子。場麵宏大,景象十分壯觀。文帝楊堅依然還在,並主持著朝政,聽到東宮的這般賀拜,文帝的心境自然可想而知。文帝又愛猜忌,覺著朝臣對自己的冷落便意味著至高皇權的轉移,太子取代皇帝之位隻不過是個時間的先後而已。文帝哪裏受得了這個?這江山社稷還是得自己說了算的!文帝惱羞成怒。第二天,朝堂上百官依序排列。文帝冷冷地責問眾臣:“聽說昨日滿朝公卿,都去東宮朝賀,這是什麽禮節?”百官一時間都傻眼了。這不是公開了皇帝與太子之間的爭權嗎?這不就意味著將有一場殘酷的或明或暗的血腥爭鬥?百官們麵麵相覷,不知所措。太常少卿辛亶素有急智,見問隨即出班答道:“於東宮是賀,不得言朝。”文帝冷笑道:“改節稱賀,正可三數十人,逐情各去,何因有司征召,一時普集,太子法服設樂以待之?東宮如此,殊乖劄製。”

  百官受到了文帝的斥責,文帝鄭重地下詔:“禮有等差,君臣不雜。愛自近代,聖教漸虧。俯仰逐情報,因循成俗,皇太子雖居上嗣,義兼臣子,而諸方嶽牧,正冬朝賀,任土做貢,別上東宮。事非典則,宜悉停斷。”百官們一身虛汗,誠惶誠恐。自此以後,文帝對太子的恩寵始衰,漸生疑阻。

  文帝吩咐選宗衛侍官,以入上台宿衛,而且盡取精強力壯者。大臣高潁進奏說:“若盡取強者,恐東宮宿衛太劣。”文帝作色說道:“我有時行動,宿衛須得雄毅。太子毓德東宮,左右何須強武?此極敝法,甚非我意。如我商量,恒於交番之日,分向東宮上下,團伍不別,豈非好事?我熟見前代,公不須仍踵舊風。”文帝之所以如此措詞嚴厲,是因為高潁與太子楊勇是親家。高潁的兒子,娶楊勇的女兒,文帝覺其私下有鬼。

  太子楊勇江河日下。次子晉王楊廣知道有機可乘,便行動起來。太子好色,宮中多內寵,獨孤皇後很厭惡這個,尤其是見不得太子冷遇正配元氏,而寵昭訓雲氏。晉王楊廣就“彌自矯飾,姬妾膽備員數,唯共蕭妃居處”。獨孤皇後知道這些以後,“由是薄勇,愈稱晉王德行。其後晉王來朝,車馬侍從,皆為儉素,敬接朝臣,禮極卑屈,聲名籍甚。冠於諸王”。

  南朝陳被滅,揚州須派一重臣前去鎮守。文帝在獨孤皇後的影響下,也由信任到倚重晉王楊廣。於是,文帝任楊廣為揚州總管,坐鎮南方。楊廣臨行前,到後宮辭別獨孤皇後,濃情地說道:“臣鎮守有限,方違顏色,臣子之戀,實結於心。一辭階闥,無由侍奉,拜見之期,杳然末日。”說罷已是哽咽流涕,伏不能起。

  獨孤皇後見次子如此動情,也傷感地說道:“汝在方鎮,我又年老,今者之別,有切常離。”說著,也是潸然淚下,母子相對欷歔。晉王楊廣適時地說道:“臣性愚下,常守平生昆弟之意。不知何罪。失愛東宮,恒蓄盛怒,欲加屠陷。每恐讒譖生於投杼,鴆毒遇於杯勺,是用勤憂積念,懼履危亡。”獨孤皇後聞言盛怒,憤然說道:“睨地伐(楊勇字)漸不可耐。我為伊索得元家女,望隆基業,竟不聞做夫妻,專寵阿雲,使有如許豚犬。前新婦本無病痛,忽爾暴亡,遣人投藥,致此夭逝。事已如是,我亦不能窮治,何因複於汝處發如此意?我在尚爾,我死後,當魚肉汝乎?每思東宮竟無正嫡,至尊千秋萬歲之後,遣汝等兄弟向阿雲兒前拜問訊,此是幾許大苦痛邪!”晉王再拜,嗚咽不能止。皇後也是悲不自勝。太子的廢黜此時已經形成定局。

  楊廣知道了皇後的意思,就和心腹張街定策,遣褒公宇文述深交越國公楊素的弟弟楊約,讓楊約轉告楊素皇後的意思。楊素大驚失色,瞿然地說道:“但不知皇後如何?必如所言,吾又何為者!”幾天以後,楊素入內侍宴,微稱晉王孝悌恭儉,有類至尊。楊素以此試試皇後,看是什麽意思,想不到皇後聽後流著淚說:“公言是也。我兒大孝順,每聞至尊及我遣內使到,必迎於境首,言及違離,未嚐不泣。又其新婦亦太可憐。我使婢去,常與之同寢共食。豈若睨地伐共阿雲相對而坐,終日酣宴,昵近小人、疑阻骨肉。我所以益憐阿(楊廣小名)者,常恐暗地殺之。”楊素知道了皇後的心意,就勢大談太子不才,讚譽晉王。皇後於是贈送楊素黃金。廢黜太子便已開始。

  太子得訊後,心中憂懼,又苦於無計。太子召擅長占候的新豐人王輔賢人東宮占候。王輔賢說:“白虹貫東宮門,太白襲月,皇太子廢退之象也。”以銅鐵五兵造諸厭勝,又在後園內作庶人村,屋宇卑陋,太子時於內中寢息,布衣草褥,冀以避災。文帝派楊素察看。楊素稱“太子媒蘖,構成其罪”。不久,文帝下詔,太子楊勇及其男女為王、公主者,一並廢為庶人。兩個月後,次子、晉王楊廣立為太子。

  兩年以後,獨孤皇後死去。她至死還認為,自己替楊氏王朝選定了一個理想的接班人。朝野群臣也認為楊廣不錯。然而,隋王朝二世而沒,就是沒於隋煬帝楊廣。

  獨孤皇後在太子的廢黜上,起因於太子冷遇正配而寵愛美妾。同樣,獨孤皇後也不能容忍皇上在她之外而另有所愛。文帝楊堅也曾為此立過誓言,絕不納妾。可是,楊堅立誓是做皇帝以前的事,做了皇帝以後,天下女子都為他所有,情況就有所不同。後宮的殿前花下,到處都是如花似玉、楚楚動人的妙齡女子,在這種情形下讓皇帝目不斜視,恐怕做不到,而且也會憋得受不了,隨著承平日久,皇後芳容漸去,文帝越雷池的念頭日漸強烈,待見到了尉遲氏,便再也按捺不住。

  文帝是在仁壽宮中見到美豔照人、沉魚落雁的尉遲氏的。尉遲氏是尉遲迥的孫女。尉遲迥兵敗以後,眷屬沒入官府為奴。尉遲氏年輕美貌,嬌弱動人,比起中年的獨孤皇後,尉遲氏自然迷人嫵媚得多。文帝便迷上了這個少女,常在皇後午休的時候,在內書房與她溫存。不久,皇後知道了此事,大興問罪之師。皇後不能處置文帝,隻有泄憤於尉遲氏。皇後趁文帝上朝之時,派人殺了尉遲氏,並命人在文帝退朝以後,送上一個盒子。文帝問盒子裏是什麽,皇後命人打開,文帝一見之下,臉色陡變,盒內竟是尉遲氏血淋淋的人頭!

  文帝怒不可遏,可是又不能對皇後如何。文帝一氣之下,大跑而出,從廄中拉出一匹馬,瘋癲癲地縱馬奔出皇宮,一下子奔突二十餘裏,闖入了一座山穀。大臣高潁、楊素得報以後,怕出意外,急忙緊追其後,在山穀停下來,兩人扣馬苦諫,勸慰皇上。文帝長歎道:“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潁勸慰說:“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文帝怒意稍解,駐馬良久,到中夜方始回皇宮。皇後俟候在閣內,見皇上回來,流涕拜謝。高潁、楊素在一旁和解。文帝“置酒極歡,後自此意頗衰折”。

  仁壽二年八月甲子,月暈四重。己巳,太白犯軒轅。當夜,獨孤皇後死於永安宮,時年五十歲。文帝開始縱情女色,寵幸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由於過度沉溺,文帝漸漸身體不支。文帝病重時,想到了獨孤皇後的好處,便對侍者說:“使皇後在,吾不及此。”文帝懷念起了獨孤皇後在世時的清心寡欲的日子,但為時已晚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