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再次要求隱居山林

  吳王夫差繼位後,雖能繼承父業,爭當霸主,但其生活極其奢侈、腐化。隨著吳國霸業的蒸蒸日上,夫差在朝政上也逐漸變得獨斷專橫、自以為是。

  夫差不再像以前那樣勵精圖治,對孫武、伍子胥這些功臣也不再那麽重視,反而重用奸臣伯嚭。

  伯嚭收受了越國的巨額賄賂,充分利用受到夫差寵信的合法身份和手中掌握的權力,離間夫差和孫武、伍子胥等忠臣賢士的關係,結黨營私,借刀殺人。夫差的狂妄孤行,伯嚭的貪婪禍國,吳國宮廷內的鉤心鬥角、傾軋爭鬥,這一切孫武看得十分清楚。

  孫武機敏地覺察到吳王夫差在奸臣的誘惑下,作出了錯誤的決策,執行了極其錯誤的戰略方針,已經不可救藥,無法扭轉。

  孫武深知“飛鳥絕,良弓藏;狐兔盡,走狗烹”的道理,他不願重蹈叔父田穰苴的覆轍。所以孫武最終在吳楚戰爭結束的時候自己就急流勇退了,他知道著述兵法以教後人才是自己的選擇。

  不過,現在的吳國京城也不能再待下去了,這是一個是非場、名利場,不是自己應該待的地方。

  孫武向夫差正式提出了離開京城、歸隱山林的打算。

  夫差讓伍子胥再三挽留孫武,但孫武此時已是去意已決,不可動搖。臨別之時,孫武與伍子胥進行了深談。

  孫武暗地裏再次勸好友伍子胥:“你知道自然運行的規律嗎?自古暑往則寒來,春還則秋至。”

  見好友並有多少反應,孫武隻好向伍子胥直接說明。他說:“吳王夫差現在自恃強盛,四境平安,就奢侈無度,荒廢朝政。如果我們功成名就還不懂得隱退,那將來必定會有後患的。我並不是隻想自保,也是想著保全自己的家小啊!”

  可是,伍子胥聽了以後,非常不以為然。不過他看孫武的去意已定,已經沒有回旋調和的餘地,隻得向吳王夫差稟報。

  夫差與孫武沒有多少感情,隻是因為他是老臣,才出言挽留,並沒有多少真正挽留的意思,所以也沒多說。

  不過,為了酬答孫武在奠定吳國基礎和伐楚爭霸大業中所建立的殊勳,夫差把鄰近越國的一個叫做富春的地方贈送給他,作為他世居的領地。同時,吳王夫差念孫武戰功卓越,臨別贈送了金帛數車。但是孫武沿路全部散發給了貧困百姓,瀟瀟灑灑地走了。

  孫武走後,伍子胥未聽從孫武的勸告,在越國的問題上繼續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夫差進諫。

  伍子胥的苦諫,夫差根本聽不進去,甚至厭惡反感,日久就疏遠他,咒罵他。兩年後,吳國大敗越國,越國派人給伯嚭送上厚禮,想讓伯嚭做做夫差的工作,讓夫差答應越國求和。伍子胥認為應抓住時機滅掉越國,消除後患,乃進諫夫差,阻撓和議。

  怎奈吳王夫差隻聽信伯嚭之言,惑於越王勾踐甘願來吳國為奴的“誠意”,對伍子胥的進諫不勝其煩,竟答應與勾踐言和。

  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嚐膽,陰圖複仇。伍子胥察知勾踐誌存遠大,乃再次進諫,說勾踐“此人不死,必為吳患”。但夫差不僅不聽,反而更加疏遠伍子胥。

  過了四年,夫差不顧伍子胥的極力反對,竟將勾踐釋放回國了。

  夫差嫌伍子胥老說些逆耳之言,便幹脆讓伍子胥出使齊國,也好耳根子清靜。伍子胥至齊國後,對隨同在側的兒子說:“我屢次進諫,吳王都不聽,我如今要看到吳國亡國了。你不應與吳國一起亡掉。”遂將兒子留在了齊國。

  他將兒子留在齊國,似乎還有一層用意,就是打聽孫武的下落。因為孫武的老家就在齊國。孫武歸隱時,是打著回老家探親的幌子走的。所以有人說,孫武是回到了齊國。

  伍子胥讓兒子留在齊國,或許是希望能找到孫武,助其子一臂之力吧!不想伍子胥回國之後,便麵臨著死亡。

  他將兒子留在齊國,成了他的一大罪狀。伯嚭向夫差進讒,說伍子胥為人剛暴,愛發牢騷,恐怕會成為吳國之患。而且伍子胥將兒子留在齊國,作為人臣,稍不得意便外倚諸侯,陰謀叛逃,希望夫差早點防備他。

  夫差對伯說:“就是你不提醒我,我也對伍子胥有了疑心。”便派人給伍子胥送去屬鏤寶劍,令其自裁。

  伍子胥臨死之時,一定悔恨莫及:“孫先生,悔不該不聽你的勸告,以至有今日之禍!”

  如今,他想隨孫武而去、歸隱鄉曲做個平民百姓,已是不可能的了。富貴誤人,以至於斯!

  自刎前,伍子胥對其家人說:“我死之後,將我的眼睛挖出來掛到吳國東門之上,我死也要看越國是怎麽滅掉吳國的!”

  令他臨死前感到欣慰的是,他在孫武的幫助下,終於報了父兄的血海深仇,可以到地下麵見其正直的父親和仁厚的兄長了……

  伍子胥死後,吳王不予安葬,命人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一隻皮袋裏,扔到江中。伍子胥不聽孫武忠告,隻落得如此淒慘的下場。同樣落得淒慘下場的還有重用讒臣、錯殺忠良的吳王夫差。

  公元前482年,經過十年生聚、國力大增的越國,趁吳國大軍在外、國內空虛的時機,突然起兵襲擊吳國。

  越王勾踐親自帶領越國大軍,采取從後方襲擊的作戰方式,沿海北上,然後逆淮水向西,以堵截吳國大軍的回路,再分兵南下,直插吳都。這一次越軍攻入吳都,使吳國損失慘重,加上連年征戰,兵力消耗,生產荒廢,民力凋敝,吳國從此一蹶不振。

  第二年冬,吳國要求與越國媾和。此後,在夫差十八年、夫差二十一年,越國又先後兩次攻伐吳國。

  夫差二十三年,越軍在勾踐的率領下,先敗吳軍於笠澤,又困吳軍於都城,最後攻陷吳都。

  吳王夫差被迫棄都逃到餘杭山,即今吳縣西部陽山一帶。

  越王勾踐率軍窮追不舍,夫差進退無路,愧恨交加,在勾踐的逼迫之下,自刎身亡。強大的吳國最終被越國滅亡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