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楚昭王拚命逃跑,好不容易擺脫了吳軍的追趕,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然後他派楚將申包胥急速到秦國搬兵求救。
申包胥在秦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中都哭出了血,才最終感動了秦王,派出秦國兵馬幫助楚昭王複國。
秦軍和楚軍在襄陽會師後,楚兵先走,秦軍在後麵跟著。到了沂水,碰上了吳國夫概的軍隊。秦國作為生力軍的加入,大大激勵了楚軍的戰鬥熱情,楚軍與吳軍一見麵就開始了混戰。夫概有些迷惑,不知道這些楚軍為什麽忽然變得勇敢了起來。
這時,秦軍突然從後麵殺出來,夫概一眼望見旗幟上有個挺大的“秦”字,當時嚇了一跳,說:“西邊的秦軍怎麽到這兒來了?”急忙收兵,可已經損失了一半多。
夫概跑回郢都,見到吳王後,說秦兵攻勢銳利,不可抵擋,吳王心裏也有點兒害怕。
孫武建議說:“軍隊好比是兵器,可以暫時使用卻不能長久使用。而且楚國的地盤很大,老百姓未必願意服從吳國,我以前請您立羋勝為楚王,以安撫楚國百姓,正是擔心出現今天這樣的局麵。”
“那先生認為應該怎麽辦呢?”吳王問。
“事到如今,不如派使臣去和秦國講和,答應讓昭王回來,同時要求楚國把邊鄙的一部分國土,割讓給吳國,這樣您也不算吃虧。”孫武說。
“那我們就不能在這裏固守嗎?”吳王問。
“如果總是貪戀著楚宮,和敵軍長期相持,楚國人就會因憤怒而抵抗得更加厲害,再加上像虎狼一樣強橫的秦軍,我可不能保證咱們不出一點兒意外。”孫武回答說。
伍子胥明白楚昭王肯定是抓不到了,也同意孫武的看法。闔閭正想聽從他們的意見,伯嚭說:“我軍自從離開吳國,一路勢如破竹,五戰得郢,就把楚國給平了。現在一遇秦軍,就要撤退,為什麽這樣前勇而後怯?請您給我1萬精兵,一定讓秦軍片甲不回。要是勝不了,甘願受罰!”
闔閭就同意他出去迎戰。孫武和伍子胥極力勸阻,伯嚭不聽。吳兵出城後,在軍祥和敵軍相遇,就擺好陣勢準備交戰。
伯嚭見楚軍陣容不整,便叫士兵敲起戰鼓,帶領人馬衝了過去。結果楚軍沒戰幾個回合,就敗退了下去,伯嚭大喜,認為楚軍不堪一擊,一直緊追不舍。
可是沒追出1公裏路,山路兩邊楚國伏兵,一齊殺了出來,秦將領著生力軍,從中間直衝過來。三路兵馬把吳軍截成三段,伯嚭左衝右突,怎麽也跑不出去。這時伍子胥帶兵趕到,大殺一陣,救出伯嚭。一萬人馬,沒剩下兩千。
伯嚭把自己綁了,來見吳王請罪。孫武對伍子胥說:“伯嚭的為人,恃功自傲,早晚是吳國的禍害,不如乘他兵敗,按軍令把他斬了。”
伍子胥說:“他雖然這次差點兒全軍覆沒,可是以前的功勞不小,何況敵人就在眼前,不能斬殺大將。”於是就請求吳王赦免了伯嚭。
這時秦軍直逼郢都,闔閭就命令夫概和公子山守城,自己率領大軍駐紮在紀南城,伍子胥、伯嚭分別駐守磨城、驢城,形成掎角之勢,與秦兵對峙。又派人到唐國、蔡國去借兵。
卻說夫概自恃立過破楚的頭功,這回在沂水栽了跟頭,闔閭改派他協守郢都,總覺得心裏堵得慌。
等到聽說闔閭和秦兵相持不下,夫概忽然心裏一動,想道:“按吳國的規矩,哥哥死了弟弟繼位。照這樣,闔閭死了,我就可以當吳王。可如今闔閭已經立自己的兒子波當太子,我沒指望了!不如乘大兵出征,國內空虛,偷偷帶兵回國,奪位稱王,不比將來再爭王位強?”
於是夫概帶領本部兵馬,偷偷出了郢都的東門,渡過漢水回到吳國。假裝說:“吳王被秦兵打敗,不知去向,我應該以他弟弟的名義,繼承王位。”
於是夫概自稱吳王,派自己的兒子扶臧帶領人馬駐守淮河,堵住闔閭的歸路。太子波和專毅聽說夫概叛變回國,領兵抵抗,不讓夫概進城。夫概就派使者到越國借兵,想夾攻吳國,答應事成之後,割五座城給越國作謝禮,這正中越王下懷,其實就是夫概不來借兵,他也正準備進攻吳國呢!
公元前505年,吳王闔閭率領大軍攻入楚都郢城的第二年,一直對吳國虎視眈眈的越國,果然趁吳國大軍在外、國內空虛的機會,起兵伐吳,對吳國進行報複。
越國軍隊在越王允常指揮下,采取偷襲方式,越過吳軍防線,直逼吳都。
再說闔閭正在郢都召集眾將商議戰事,公子山忽然來報告說:“不知什麽緣故,夫概領著本部兵馬私自回吳國了。”
孫武說:“夫概這一走,必反無疑。”
闔閭說:“那該怎麽辦呢?”
孫武說:“夫概是一勇之夫,不足為慮。要擔心的,倒是越國人可能聞風而動。大王應該馬上回兵,先平內亂。”
闔閭於是留孫武、伍子胥退守郢都,自己和伯嚭率領船隊順流而下。沒走多遠,就得到太子波的告急信,說:“夫概造反稱王,又勾結越兵犯境,吳都危在旦夕。”
闔閭大吃一驚說:“果然不出孫先生所料。”當即一麵派人去郢都,叫孫武、伍子胥帶兵支援,一麵連夜往回趕。沿江傳令給夫概的兵將:“離開夫概回來的,恢複本來的職務,回來晚的,殺!”岸上的兵將,紛紛倒戈歸隊。
夫概見兵將跑了不少,就想強迫老百姓當兵。百姓們聽說吳王還在,都躲藏起來。夫概隻好孤軍迎戰。闔閭問:“我和你是親兄弟,你為什麽背叛我?”
夫概回答說:“你殺王僚難道就不是背叛?”闔閭氣得直跺腳,叫伯嚭:“為我捉住這個叛賊!”沒戰幾合,闔閭就指揮著大軍衝殺過去。
夫概雖然勇武,怎奈寡不敵眾,大敗而逃。扶臧在江上準備了船隻,把夫概渡過長江,向北投奔宋國去了。闔閭安撫了百姓,回到吳都,太子波迎接進城,然後商量抵禦越軍的辦法。
卻說孫武得到吳王退兵的命令,正和伍子胥商議如何退兵,忽然聽到報告:“楚軍中有人送信來了。”
伍子胥打開書信一看,原來是楚將申包胥寫來的。信上說:你想為你們父兄報仇,實現了滅亡楚國的願望。可是我也有個願望,就是恢複楚國。如果吳軍還不撤出楚國,我願意帶領秦軍奉陪到底。
伍子胥一邊把信拿給孫武看,一邊說:“咱們幾萬吳兵,長驅入楚,燒了它的宗廟,毀了它的社稷,鞭打了平王的屍體,住在他們君臣的家裏享受,自古以來,當臣子的向君王報仇,還沒有像咱們這樣痛快過。”
孫武笑笑說:“是啊!你的目的其實已經達到了。”
伍子胥接著說:“況且秦兵雖然打敗了一部分吳兵,但我軍並沒受到很大的損失。《兵法》說:見可而進,知難則退。幸好楚軍還不知道咱們國內危機,依我看,是咱們退兵的時候了。”
孫武說:“就這樣無條件的退兵,恐怕楚軍會笑話咱們,你何不提出要求,讓他們把吳楚邊境的一座大城送給吳國,這樣說起來也好聽啊!”
伍子胥說:“對!”於是就給申包胥寫了封回信說:如果楚國能夠把邊境的一座大城作為進獻給吳王的禮物,吳國即刻就撤軍回國。
楚將申包胥看了伍子胥的回信,當即以昭王的名義表示同意,許諾送給吳國一座大城。
見到楚國已經派出使者,遞交了正式約定,孫武和伍子胥也就滿載著從楚國得到的金珠美玉,班師回國。又把楚國境內的上萬戶人家遷到吳國,充實吳國人煙稀少的地方。
越國的子爵允常聽說孫武等已回到吳國,知道孫武善於用兵,自己不是他的對手,也把兵撤了回去,說:“越國和吳國勢均力敵,不相上下。”於是也自封為越王。
§§第七章 急流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