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軍駐紮的柏舉地區,正是孫武他們給楚軍設計好的地方,孫武就是希望利用這個地方對楚軍進行一次圍殲。
這時吳軍已經集結好人馬,準備在柏舉這裏與楚軍決一死戰。
闔閭的弟弟先鋒夫概見楚軍已經進入吳軍事先準備好的作戰地區,並且探聽到楚將不和,便建議立即攻擊楚軍。
夫概對吳王請戰說:“楚將子常不得人心,他的部下根本就沒有鬥誌。薳射雖來援救,但是不聽調遣。如果我軍先聲奪人,發起進攻。楚軍必然大亂,然後我軍再大舉進攻,一定可以取勝。”
但闔閭、孫武出於“有戰必勝”的謹慎考慮,想等待最佳的進攻時機。
夫概回到自己的營帳,對部下說:“君王既然任命我作先鋒,我就有權調動本部軍士。軍事上應該以利為上,我趨利而動,隨機應變,見機行事,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於是,夫概親自率領自己的5000軍隊,乘楚軍尚未開飯的時候,發起突然襲擊。
楚軍正準備吃飯,根本沒有想到吳軍敢主動進攻,見吳軍突然殺來措手不及,被殺得不辨東西。
夫概衝進楚軍大營,子常一點兒防備也沒有,營裏邊頓時大亂。
武城黑拚命擋住吳兵,子常來不及坐車,跌跌撞撞逃出後寨,左肩膀上已經中了一箭。
正碰上史皇率本部兵馬趕到,趕緊請子常上車,然後對子常說:“令尹您自己掂量著辦吧!小將應該戰死在這裏!”
孫武見夫概突擊得手,一方麵害怕他有什麽閃失,另一方麵也看到是個進攻的好機會,所以他當即指揮大軍掩殺過去。
吳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呐喊著衝進楚營。鼓聲震天,人喊馬嘶,車數交錯,刀光劍影,血肉橫飛,兩軍在柏舉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肉搏戰。
吳軍攻勢凶猛,楚軍抵敵不住,紛紛奔逃。子常見敗局已定,就脫下官袍鎧甲,駕著車急速逃走,可是又不敢回郢都,隻好一直奔鄭國逃難去了。
楚軍失去主帥,成為一盤散沙,結果一敗塗地,這時伍子胥也領兵趕到。
楚軍部將史皇唯恐伍子胥追趕子常,就提著畫戟領著本部人馬殺入吳軍,左衝右突,殺死吳軍兵將200餘人,楚軍傷亡也不在此數以下,史皇身中數箭,倒地而死。
楚將武城黑迎戰夫概毫不退卻,也被夫概斬於馬下。
薳射的兒子薳延,聽說前營被攻破,急忙報告自己的父親,要帶兵前去援救,薳射不答應,親自站在營寨前彈壓,傳令說:“誰敢亂動就斬了誰!”
子常的敗兵都歸了薳射,清點一下還有1萬多人。薳射說:“吳軍乘勝追殺,擋也擋不住了。趁他們還沒攻到,不如先退回郢都,再作打算。”於是命令大軍拔寨返回,薳延先行,薳射親自斷後。
吳軍乘勝追擊,在柏舉西南的清發水,即今湖北安陸西的損水地區,追上了楚軍。這時大敗而逃的楚軍,正在搶舟奪船,爭相渡河逃命。
吳王正要下令發起攻擊,孫武說:“困獸猶鬥,何況是人呢!楚軍見我急攻,知道隻有死路一條。必然死裏求生,與我拚死一戰,我軍未必能勝。”
吳王說:“那該怎麽辦呢!難道說就這樣放走他們嗎?”
孫武笑笑說:“那當然不是,不過如果我們能給那些先渡河的楚軍一條生路,沒有渡河的楚軍便士氣低落,隻顧逃命。我軍乘其半渡的時候發起攻擊,誰還肯拚死作戰?這一仗算是贏定了!一定會大勝。”
吳王聽從了孫武的建議,後退十公裏安營下寨。
再說薳射聽說吳兵追來了,正要列陣迎敵,又聽說吳軍撤退了10公裏,喜滋滋地說:“我早就知道吳國人膽小,不敢窮追。”
於是薳射下令全軍一早吃飽過江。誰知道,剛剛渡過去十分之三,孫武率領吳國的兵馬就殺過來了,楚軍紛紛爭奪渡船,一時大亂。
薳射製止不住,隻好跳上車就跑。沒渡過去的士兵,也都跟著主帥亂竄。吳軍從後麵掩殺過來,得了無數的旗鼓戈甲。
這樣,吳軍在清發水又大敗楚軍。楚軍死傷很多,溺水者更是不計其數,幾乎把河水都堵塞了。
孫武讓唐蔡二侯,各自領著本國兵將,奪取渡江的船隻,沿江一路接應。
薳射逃到雍澨,兵將們一個個又累又餓,再也跑不動了。好在追兵離得遠了,這才停下埋鍋造飯。
可是飯剛熟,吳兵又來了,兵將們來不及把飯吃下去,趕緊又跑,留下現成的熱飯熱菜,反便宜了吳兵。
孫武指揮吳軍渡過清發水,繼續追擊楚軍殘兵敗將,抵達雍澨。
雍澨緊貼漢水,過漢水距離楚都郢城隻有20餘公裏,這對於千裏挺進、遠征他國的吳國將士來說,勝利已是近在咫尺。
吳兵吃飽喝足,又盡力追趕。楚兵自相踐踏,死傷的越來越多。薳射的戰車一下子被石頭絆倒,被夫概一戟刺穿咽喉,當即身亡。
這時,楚軍前有波濤洶湧的漢水,後有吳國大軍的威脅,楚軍饑腸轆轆,疲憊不堪,眼看就要全軍覆沒,成為吳軍的俘虜。
薳延也被吳兵團團圍住,衝殺半天也突不出去。忽聽東北角喊聲大振,薳延說:“吳軍又來援兵,我這條命算完了!”
正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左司馬沈尹戍領兵趕到,見楚軍敗得如此淒慘,便不顧長途跋涉的疲勞,把1萬人馬分成三路衝了過去。
夫概忽然看見三路楚軍一齊殺到,也不知道敵軍到底有多少人馬,就把包圍薳延的兵馬撤走了。
沈尹戍大殺一陣,吳兵死了有1000多,奮力擊退了吳軍的先頭部隊,救出了大批人馬和車輛,吳軍大敗。
沈尹戍正要追殺,這時吳王的大軍趕到,沈尹戍不敢輕易進攻,所以兩下裏各自紮營對峙。
原來,去方城調集援軍的沈尹戍,在按照事先設定好的作戰策略,包抄吳軍的過程中,得知主帥子常冒失渡漢水,誤入吳軍圈套,柏舉之戰遭到慘敗,現在正向柏舉西南方向潰逃。
沈尹戍不敢怠慢,立刻改道從息地向郢都方向回救,一路上馬不停蹄,連夜趕路,正好趕到雍澨地區,遇到了追擊的吳軍。
沈尹戍殺退吳軍的先頭部隊後,又趕忙收集主將子常的殘部,準備迎戰吳軍主力。
沈尹戍對自己的家臣說:“令尹急功近利,使我的計策不能實現,真是天意啊!現在敵人已深入楚地,明天我就和他們決一死戰。要是僥幸取勝,吳兵到不了郢都,那是楚國的福氣。萬一打敗了,我把腦袋托付給你,千萬別讓吳兵搶了去。”
又對薳延說:“你父親已經為國盡忠,你不能再死了,應該馬上回去,傳話給子西,請他趕快想辦法保衛郢都。”
薳延一下子跪倒在沈尹戍麵前說:“願司馬驅除吳兵,早建大功!”說完垂淚而別。
此時,吳楚兩國軍隊都麵臨著事關成敗存亡的一戰。
對吳軍來說,興師千裏,深入楚地,後方糧草補給緊張,而且處在一個三麵環水的地方,對麵又有沈尹戍帶領的楚國軍隊,可以說已是陷入“死地”。
對於楚軍來講,柏舉一戰元氣大傷,吳軍這時已經是逼近楚國郢都城下,如果此戰失利,必將國破家亡。
麵對如此險惡的局麵,孫武作了戰前總動員。他重申了死地作戰的原則,告訴吳軍將士已陷入死地,隻有奮勇向前,拚死作戰,才有求生的希望。
孫武一再向吳軍強調,如果此戰勝利,便可攻入楚都,此戰如果失敗,就根本沒有生還的可能性。
在這樣的情況下,吳軍將士上下一心,在戰場奮勇爭先,愈戰愈勇。吳、楚兩國軍隊拉鋸般地在雍澨連打了三場惡仗。
楚軍終因軍心渙散,士無鬥誌,人困馬乏,又被吳軍打敗。
左司馬沈尹戍拚死衝出重圍,身上中了好幾箭,直挺挺地躺在戰車裏不能動彈,於是大聲呼喚自己的家臣說:“我已經沒有用了!你快來把我的首級拿走,去見楚王!”
沈尹戍的家臣怎麽也不忍心下手,沈尹戍使出全力大叫了一聲,挺劍自殺身亡。
然後他的家臣含淚用寶劍割下了沈尹戍的人頭,脫下衣服裹好了抱在懷裏,又挖了個土坑掩埋了沈尹戍的屍體,就朝著郢都的方向一直跑去。
至此,楚軍全線崩潰,兵敗如山倒,潰兵如潮水一般湧向湖北江陵北的郢都。漢水天塹失守,郢都也沒有了可以倚靠的天險,已經完全暴露在吳軍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