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廣泛運用伐交戰略

  孫武在設計擾楚、疲楚,大量消耗楚軍有生力量的同時,廣泛運用了伐交的軍事策略,積極策動楚國的鄰國叛楚親吳,從而達到孤立楚國、削弱楚國的目的。

  桐國是屈服於楚國的一個附屬小國,故址在今安徽桐城縣北。在孫武伐交思想的指導下,吳王派使者前往桐國遊說:“楚國淩辱桐國,處事非常霸道,官員又極其貪婪,使桐國不堪重負,現在我們的吳王是仁義君主,願意與桐國結成聯盟,聯合起來,共同討伐楚國。”

  吳國使臣的話正說到桐國國君的心裏,麵對日益強大的吳國,桐國也早有投靠的意思,再加上吳國主動親近,桐國很快叛楚親吳,成為吳國的盟國。

  麵對桐國的背叛,楚國國君當然非常惱怒,可是麵對當時日益強大起來的吳國,也不敢輕易出兵桐國。

  這時,孫武又想到了楚國的另外一個小附屬國舒鳩。舒鳩國在桐國的北麵,位置就在今安徽舒城縣,很早以前就被楚國吞並了,因此,舒鳩人對楚一直懷恨在心,孫武對這一點了如指掌。

  於是,孫武派出間諜,唆使舒鳩人說:“如果您們想辦法騙楚軍來攻打我國,我軍便佯裝懼怕楚軍,假意代楚伐桐,使楚國對我不存戒心,這樣就可以尋找機會消滅它。”

  舒鳩人為了報複楚國,便聽從了吳國的誤楚之計。他們故意傳播假消息,蒙騙楚國說:“如果楚國出兵到吳國邊境,吳國就會害怕楚國的威勢,願意出兵代替楚國討伐桐國。”

  楚國君臣利令智昏,竟然聽信了舒鳩人的謊言,在這年秋天,派楚國軍政最高指揮令尹子常率大軍伐吳。

  吳軍故意將戰船顯露在豫章的水麵,偽裝成代替楚國討伐桐國的樣子,表示屈服於楚軍的威勢。

  子常得報吳軍戰船擺滿桐國以南的江麵,便誤以為吳軍膽虛,想用伐桐來討好自己,於是把大軍屯駐在豫章地區,坐等時機。

  這時吳軍卻在巢城,即今安徽淮南市南附近暗中集結,等待時機。楚軍從秋天一直駐紮到冬天,日子一長,士氣便日益低沉,防備也鬆懈下來。

  孫武抓住時機,按照“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的策略,指揮吳軍發起突然襲擊,在豫章地區大敗楚軍。楚軍毫無戒備,一敗塗地。

  吳軍勝利而歸,又順手牽羊攻其不備,楚國守衛巢城的大夫公子半勝也隻好束手就擒。班師回吳後,吳王闔閭說:“這次雖然挫敗楚軍,但未拿下楚都,功勞不足掛齒。”

  伍子胥說道:“這次雖未大敗楚軍,但臣等做夢都想拿下楚都。隻是楚國軍隊是天下有名的勁旅,不可輕敵。他們國家的令尹子常雖然喪失了民心,但其他大臣還非常賢良,尚未引起諸侯的痛惡。聽說子常貪得無厭,日久必招致眾叛親離,諸侯一定反目成仇,到時再乘機西進,一定可以攻下楚國都城。”

  於是,吳王派遣孫武在長江下遊演練水軍,同時派人終日打探楚軍消息。這時,孫武再次向吳王提出聯合唐、蔡兩個小國的戰略思想,這樣可以逐漸瓦解楚國的軍事陣營。

  唐、蔡兩國雖是小國,但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唐國位於楚、吳兩國之間,大體位置在今河南西南與湖北西北的交界處,是吳國進入楚國的一個門戶。蔡國位於今河南東南部與安徽交界的淮水上遊,地理位置也很重要。

  《讀史方輿紀要》描述蔡國是:

  北望汴洛,南通淮沔,倚荊楚之雄,走陳許之道。山川險塞,田野平舒,戰守有資,耕屯足恃,介荊豫之間,自昔襟要處也。

  這裏是楚國與齊、晉爭雄的中間地帶。唐、蔡兩個國家相連,大體位置正好位於楚國的側後方,是吳軍避開楚軍正麵部隊,從其側背作深遠戰略迂回襲擊楚軍的最佳路線。

  唐國因為沒有臣服於楚國,所以經常受到楚國的欺淩。在楚、晉爭霸的戰禍中,唐國深受其害,飽受戰亂的痛苦。所以對楚國恨之入骨。

  同時,正因為唐國處於楚、晉兩個大國爭奪的勢力範圍之間,所以才得以岌岌可危地存在著。蔡國由於緊鄰強楚,也受盡楚國的欺淩,蔡國君主苦不堪言。

  因此,蔡、唐兩個國家對楚國早有心懷不滿,充滿怨恨,隻是懾於對方強大的力量,不敢表現出來。

  另外,楚國的令尹子常生性貪婪,曾因此得罪過唐、蔡兩個國家的國君。有一年,蔡昭侯帶著一雙晶瑩的玉佩和兩件華貴的皮襖去拜見楚王。

  蔡昭侯將一件皮襖和一塊玉佩奉獻給楚昭王,令尹子常見物眼開,向蔡昭侯索要剩下的玉佩和皮襖。

  蔡昭侯對子常的貪得無厭,十分憤恨,不肯答應,結果子常在楚王麵前說了蔡昭侯的壞話,就把蔡昭侯軟禁了起來。

  不久,唐成公騎了兩匹名貴的寶馬,也去拜見楚王。子常又貪婪地向唐成公索要名馬,偏偏唐成公也是個倔性子,不吸取蔡昭侯的教訓,硬是不給,結果也遭到了同樣的下場,被囚禁起來。

  那時候楚昭王年紀還小,國政都掌握在子常手裏。兩位國君一住就是三年,一天到晚想回家,隻是身不由己。

  唐成公的兒子不見父親回國,就派大夫公孫哲到楚國探望,才知道唐侯被拘禁的原因。於是公孫哲暗地裏讓侍從把寶馬送給了令尹子常。

  於是令尹子常就讓昭王把唐成公放了。蔡侯聽說唐侯因為獻馬被放了回去,也把玉佩和皮襖獻給了子常,他也被釋放回家了。

  蔡侯出了郢都,肚子氣得鼓鼓的,拿出一塊白璧扔到漢水裏,發誓說:“我要是不能討伐楚國而再次渡江南來,就像這條大江一樣逝去,寡人不報此仇,誓不為人!”

  當時蔡侯歸國之後,立即聯合宋、齊、魯、衛、陳、鄭、許、曹、莒、邾、頓、胡、滕、薛、杞、小邾等國,總共十七路諸侯,以晉國為首,共同伐楚。但是其間路遇大雨,連綿不斷,晉國首先班師歸國了。

  晉國大軍一走,其他國家更是無心戀戰,也紛紛歸國,伐楚的計劃不了了之。蔡侯見諸侯一個個走了,真是大失所望。

  回來的時候路過沈國,蔡侯怨恨沈國沒有跟著各國一塊兒去伐楚,就順便滅了沈國,把國君俘虜後殺了,以發泄心中的怨氣,然後蔡侯帶領軍隊回國,等待新的時機。

  孫武對於唐、蔡兩個國家的情況非常了解,所以他才向吳王提出了聯合唐、蔡兩個國家的建議,吳王表示同意。

  吳王闔閭派使者極其友好地向唐、蔡兩國國君遞交了吳王親筆寫的函簡,贈送了禮品,表達了吳王的誠意。

  這可以說正合唐、蔡兩國國君的心意,他們其實也正想投靠吳國,共同破楚,以雪昔日的恥辱呢!

  從此,吳國與唐、蔡兩國之間交往日益密切,不久三國就簽訂了聯合伐楚的盟約。

  後來,蔡國國君又通過晉定公聯絡宋、齊、魯、衛、陳、鄭、許、曹、莒、邾、頓、胡、滕、薛、杞、小邾等國,連同蔡、晉共十八個諸侯國,都棄楚附晉,支持吳國進軍楚國。楚國在諸侯國中變得孤立起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