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首次指揮大規模戰爭

  對待戰爭,明智的國君應該慎重,賢良的將帥應該警惕,這是安定國家和保全軍隊的基本道理。——孫武

  吳王是個有見識、有雄心的君主,又有孫武伍子胥兩員重臣,真是如魚得水,如虎添翼,所以很快吳國便由一個貧弱的小邦,一變成為府庫充實、兵強馬壯的國家。

  吳王憑借不斷增長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開始準備同強楚爭奪東南之地,不過卻不知道先從哪裏入手。一次吳王問孫武說:“我軍先從什麽地方進攻?”

  孫武說:“大凡行兵作戰,都要首先消除內患,然後才能對外征伐。我聽說王僚的弟弟掩餘、燭庸,一個在徐國,一個在鍾吾,二人都想替王僚報仇。現在發兵,應該先除掉這兩個人,然後開始南伐。”

  吳王闔閭覺得有道理,就說:“徐國和鍾吾都是小國,派使臣去索取逃亡的吳國大臣,他們不敢不答應。”

  公元前512年夏,吳國派出兩名使臣,一個到徐國去要掩餘,一個到鍾吾去要燭庸,責令徐國和鍾吾國交出兩位公子。

  徐國的君主章羽不忍心看著掩餘回國受死,偷偷派人把這事告訴他,掩餘急忙逃出徐國。半路上碰上燭庸也從鍾吾逃了出來,兩人一商量,就去投奔楚國。

  楚國十分得意,立即派出大員隆重迎接二公子,楚昭王滿心歡喜地說:“這兩人一定恨極了吳國,應該乘這時候和他們好好結交。”

  楚昭王下令,請兩位公子在養地,即今河南沈丘縣暫住。接著,楚王又命令莠尹然、左司馬沈尹戍重新修整養城,把養城東北邊的城父、東南邊的胡田兩塊地方封給了兩位公子,企圖利用兩位公子為害吳國。

  徐國和鍾吾國的放肆行為,楚國的挑釁行動,大大激怒了吳國君臣,給吳國出兵提供了口實。一方麵,闔閭為了誅殺逃到徐國和鍾吾國的掩餘、燭庸兩位公子,消除遠征楚國的後顧之憂,同時,也為了檢驗一下自己執政三年來的軍事實力,吳王決定出兵。

  公元前512年冬天,吳王派孫武、伍子胥興師,發動了一場針對徐國和鍾吾國的戰爭,即養城之戰。

  養城之戰是孫武受命拜將後指揮的第一場戰役,因此孫武格外重視。在戰前,孫武認真分析了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親自製訂了戰略戰術和作戰計劃。

  然後,孫武親自挑選了一部分經過嚴格訓練的軍、旅、卒、伍,連同部分水師,開始了北征徐國和鍾吾國的戰鬥。他率師北上,過長江、入淮河,調集戰車、戰船突然包圍了鍾吾國。

  鍾吾國畢竟是一個又小又貧窮的國家,不堪一擊。吳軍以壓倒一切的優勢,迅速占領了鍾吾國都城,拘捕了國君,鍾吾國也就滅亡了。

  孫武乘勝進軍徐國。徐國國君章羽見吳國大軍來襲,趕緊派人向楚國求援。孫武見徐國已向楚國求援,便在楚國救援軍隊到來之前,利用緊鄰淮水的有利條件,堵截壅山的峽穀,用大水灌淹了徐國。

  吳國的水軍在徐國都城的城濠中遊弋,當時嚇得徐國國君章羽慌忙出逃,投奔楚國去了。吳國軍隊幾乎沒費一兵一卒,戰鬥幾乎沒打響,就已經結束了。這就是所謂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吳軍順利地消滅了徐國。孫武剪除了楚國這兩個羽翼小國,為吳軍攻克養城掃清了障礙。

  消滅了兩個小國,接下來就是對付楚國了,當時吳國還不具備全麵攻打楚國的勢力,所以在攻打楚國養城之前,孫武首先認真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形勢,向吳王闔閭提出了“擾楚疲楚、攻克養城”的戰略方針。

  在戰術實施的時候,孫武將吳軍分編成三軍,孫武以第一軍兵力向城父進軍,楚國當然在城父集中了大量兵力,孫武假裝不能攻克,然後率領吳軍兵鋒一轉,南下渡過淮水,一直走了250多公裏,攻打楚國的潛、六兩個地方。

  潛、六兩地守軍抵擋不住,趕緊向楚國國君救援,當楚軍的援兵即將到達時,吳軍便撤退待命,不與楚軍正麵衝突。

  楚軍見吳軍撤走,便將部隊駐紮在南岡。孫武這時調動吳國的第二軍人馬沿淮水而上,快速行軍數百裏直撲楚國戰略要地弦邑,即今河南息縣南。

  弦邑危機,楚軍接到命令,火速向弦邑進軍,進行支援。孫武見已成功調動了敵軍,便命令軍隊撤退待命。由於吳軍的兩支部隊成功地調動了敵軍,使敵人疲於奔命,士氣低迷。

  這時,孫武乘楚軍首尾不能相顧的時候,開始派第三軍進攻養城。由於楚國在養城隻有少量的防守駐軍,吳軍輕而易舉地攻破了城池。居住在養城的掩餘和燭庸兩公子,來不及逃走,就被吳軍活捉,並被立即處死,養城之戰勝利結束。

  孫武首次率軍出征,便旗開得勝,大獲成功。這一下可喜壞了吳王闔閭。闔閭慶幸發現和重用了孫武這樣的將才,看來自己西破楚國、爭霸天下的夙願不久就要實現了。

  吳王闔閭在嘉獎慰勉孫武的同時,要求孫武乘勝追擊,對楚國進行全麵進攻,擴大戰果。

  麵對勝利和榮譽,孫武顯得異乎尋常的冷靜。他分析了吳、楚兩國的曆史和現狀,認為吳國還不具備全麵破楚入郢的軍事實力,更沒有克敵製勝、自保而全勝的把握。

  孫武果斷地勸諫吳王說:“楚軍是天下的一支勁旅,與徐國和鍾吾國不可同日而語。我軍已經連滅兩國,又攻下了養城,現在人馬疲勞,軍資消耗巨大,不如暫且收兵,養精蓄銳,再等良機。”

  由於連續三年建設新都城,財力消耗很大。這次軍隊連續征戰三個多月,的確需要進行休整。於是,闔閭聽取了孫武的建議,命令班師回朝。

  這時疲憊的楚軍見吳軍要撤退了,也大大放鬆了警惕,就在吳軍途經吳、楚的邊境時,孫武命令吳軍乘楚軍沒有準備,向楚國的舒邑發起了進攻。舒邑的楚軍絕對沒有想到正在撤退的吳軍會來個回馬槍,所以很快就投降了。

  孫武第一次指揮吳國軍隊,就滅掉了鍾吾國和徐國,攻占了養城、舒邑等楚國重要城邑,占領了淮河北岸大片土地。

  養城之戰,成功拘殺了流亡在楚國的掩餘、燭庸兩公子,剪除了楚國的兩個羽翼小國,打擊了楚國的氣焰,為吳國遠征楚國消除了後顧之憂。

  整個行動僅僅動用了少量吳軍,就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戰績,這充分證明了孫武用兵的神奇和兵法十三篇的巨大威力。孫武第一次嶄露頭角,小試牛刀,便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從而一舉在吳國朝野、吳軍上下贏得了尊敬和威信。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