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伍員多次推薦孫武

  吳王僚十二年,吳國發生了一場宮廷政變。公子光在伍子胥的幫助下,經過精心策劃,刺死了吳王僚。公子光登臨王位,稱吳王闔閭。

  公子光奪取王位的想法由來已久,事情的起因要從吳王壽夢說起。壽夢有四個兒子,長子諸樊,二子餘祭,三子餘昧,四子季劄。

  因為四兒子季劄非常賢能,壽夢臨終前想傳位給季劄,但是季劄因為謫長製不願接受,於是壽夢遺命實行兄終弟及製,這樣就可以依次傳位給季劄了。

  後來,吳王諸樊、餘祭、餘昧相繼去世,按理,應當季劄接位,但季劄禮讓逃走。於是,餘昧的兒子僚繼位了,這引起了諸樊、餘祭兒子們的不滿。

  特別是諸樊的兒子公子光,他認為:既然叔叔季劄禮讓,兄終弟及製結束了,那就應該還實行謫長製。自己是壽夢長子諸樊的長子,理應繼承王位。

  但是僚一向貪婪依仗強力,不肯謙讓,所以公子光準備尋覓能共患難的勇士,刺殺吳王僚,自己登上王位。但他知道時機尚未成熟,於是表麵裝著無事,韜光養晦。

  吳王僚五年,伍子胥投奔吳國,在吳市吹簫,被市場管理官發現,引薦給吳王僚。吳王僚和伍子胥談了三天,伍子胥的話沒有重複的,吳王僚十分讚賞伍子胥賢能。

  公子光怕伍子胥和吳王僚親近,被吳王僚所用,妨礙自己的計謀,就有意詆毀伍子胥,常對吳王僚說:“伍子胥的父親兄長被楚王殺害,他勸大王攻打楚國,並不是為了吳國,不過是想報自己的私仇罷了。”

  伍子胥看出了公子光的企圖,也看出了公子光是個能成大事的人,於是離開了朝廷,隱退到郊野去耕作,投靠了公子光。

  公子光以賓客的禮節收養了伍子胥,後來又與伍子胥引薦的勇士專諸合謀,於是公子光、伍子胥、專諸三人結為“同憂之士”,密謀刺殺行動。

  吳王僚十二年冬,楚平王去世。吳國想趁楚國辦喪事攻打楚國,公子光認為,這是動手刺殺僚的大好時機,但首先要調空吳王僚身邊之人。

  於是,公子光先假裝自己摔傷,再動員吳王僚派蓋餘、燭庸率軍去攻打楚國,又慫恿吳王僚派季劄到晉國,觀察諸侯國的反應,最後,請求吳王僚派公子慶忌去約會鄭國和衛國共同攻打楚國。

  這時,吳國軍隊求勝心切,貿然深入,楚國發兵斷了吳兵的後路,吳兵不能退回。公子光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千萬不能錯過。公子光對專諸說:我是王位繼承人,因此我要去爭取。假如事情能夠成功,即使季子回來,也不會廢黜我。

  接著,專諸就上演了魚腹藏劍刺王僚的一幕活劇,王僚被專諸當場刺死。就這樣,公子光自立為王,這就是曆史上的吳王闔閭。

  闔閭是一位奮發圖強勵精圖治的君主,他決心要使落後的吳國趕上中原各國,擺脫長期以來遭受楚國壓迫的屈辱地位。

  為此,闔閭不迷戀安逸,不貪圖享受,不追求玩好,立誌要振興吳國。因此,吳王迫切希望聚集人才,以自己成就富國強兵的偉業。

  闔閭即位之初,既怕國人不服,又擔心諸侯不相信自己。為了保住王位,他一麵施恩行惠,籠絡人心,一麵禮賢下士,網羅人才。

  闔閭首先選中了伍子胥,任命他做了行人。行人本是掌管朝覲聘問的官,伍子胥這個行人卻不同一般。吳王器重他的內政外交方麵的才幹,經常同他探討軍國大事。

  有一次,吳王問伍子胥說:“我國地處偏遠,蝸居東南,地勢低濕,江海為害,國家沒有堅固的城防守禦,人民沒有充足的衣食儲備。這種貧弱狀況,怎樣才能改變呢?”

  伍子胥沉默了片刻,就回答說:“凡是想圖霸稱強的君主,必須修城郭,設守備,練士卒,廣積蓄。”

  吳王很讚同伍子胥的意見,並委托他去依次處理。很快,吳國闔閭大城,即今蘇州城就建立了起來。建成以後,吳王還特意把西門稱為“破楚門”,用來表示自己討伐楚國,稱霸中原的決心和勇氣。

  同時,在伍子胥的主持下,吳國大興水利建設,發展農桑經濟,加緊振軍經武。

  闔閭自己更是身體力行,他禮賢下士,體恤百姓,不貪圖美味,不沉迷酒色,因而得到了吳國上下的一致擁護。吳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闔閭三年,吳國國內穩定,倉廩充足,軍隊精悍,吳王闔閭心中湧動著向西進兵攻伐楚國的打算,但一時又拿不定主意。

  在闔閭之前,吳國前幾位君王曾多次發動對楚國的戰爭。吳王僚執政時,闔閭也曾多次帶兵征伐楚國,其中著名的雞父之戰就是他親自指揮的。

  但吳楚戰爭的結果,表現在戰役上雙方互有勝負,爭奪城邑上雙方也呈現出拉鋸的狀態。

  伍子胥因為急於要報楚平王誅殺父兄的大仇,所以他時常觀察闔閭的思想變化,在闔閭麵前,多次毛遂自薦,表示可以擔當伐楚重任。

  但是闔閭心中卻自有盤算,他一心想攻伐楚國,不僅僅是為了實踐先王遺訓,更主要還是為了圖強並爭當列國霸主。

  闔閭擔心伍子胥積極主張伐楚,是出於個人動機。如果他隻顧公報私仇,濫殺無辜,那不是誤了自己的大事。如果這樣的話,他圖霸天下的宿願豈不是要落空了嗎?

  一天,闔閭登上高台,麵風而立,陷入沉思,不時發出歎息聲。周圍許多大臣猜不透闔閭的心思,唯有伍子胥心裏明白,闔閭是為找不出一位合適的將帥替他征伐楚國而煩惱呢!

  伍子胥知道自己雖然被委以重任,參與吳國的政治謀劃,但自己畢竟是從楚國逃亡來的外臣。此時此刻,正是薦引自己的好朋友孫武的好機會呀!

  於是他趁機向吳王推薦孫武,並向吳王介紹了孫武的家世、人品和才幹,認為孫武是個文可安邦,武能定國的曠世奇才。

  可是,吳王闔閭起初並不在意,也沒有表態,因為在此之前他還從來沒聽人說起過孫武這個人。

  孫武自從來到吳國後,直忙於勘察戰史,隱居著書,吳王不僅從未聽說過孫武,甚至認為一個農夫不會有多大的本事。

  整整一個上午,伍子胥借論兵之機,前後七次向吳王推薦孫武。伍子胥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終於起到了一定效果,吳王闔閭知道了這個孫武是齊國人,與楚國沒有什麽關係,而且非常精通兵法,不禁也有些動了心,決定與孫武會麵。

  於是,闔閭安排伍子胥盡快前往穹窿山茅蓬塢,把孫武請來吳都。

  但是伍子胥卻說:“孫武這個人不是一般的百姓,他並不看重名利這些東西,因此要想請他出山,必須得真心誠意,才可能請得動他。所以大王務必以重禮相請,這樣既能顯示出大王您的誠心,也能表現出你的身份。”

  吳王闔閭答應了,命人取出黃金千兩,白璧兩雙,讓伍子胥駕車前往,接孫武前來見麵。

  一直在觀察吳國動向,一心想施展自己才能和抱負的孫武,在經伍子胥七次舉薦後,終於得以與吳王闔閭會麵,開始走上列國爭雄的大舞台。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