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編著兵法的思想,由來已久,他受家庭的熏陶,自小就開始學習各種兵書戰策。
成年以後,孫武又潛心研究了《司馬穰苴兵法》、《軍政》、《軍誌》、《管子》、《六韜》等兵書,總感覺這些兵書要麽是對戰爭謀略的論述過於簡單,不易理解,要麽就是論述內容過於繁雜,不易把握。
孫武從廣泛接觸社會,接觸兵爭的實踐中,強烈地感受到列國紛爭、圖強爭霸,靠的是軍事行動;而成功的軍事行動,則離不開高明的兵法作指導。
孫武遊曆齊、魯、晉各國,實地考察古代戰場,掌握了大量戰場上的資料。
經過對交戰雙方戰略、戰術、排兵布陣、用人等方麵進行認真分析,結合學習的兵法,綜合研究,對戰爭謀略和戰術安排有了很多新的心得體會和感受,從而就越發想把這些寫出來。
在與祖父孫書經過徹夜長談之後,孫武開始了艱苦的兵書撰寫過程。
孫武把長期以來搜集到的各種資料,包括平時的讀書筆記,考察日記,心得體會,經驗總結等,一一進行歸類、整理、排序、編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可以想象,在簡書牘海之中,孫武就像一個獵人,肩扛戈矛,跋涉於崇山峻嶺之間;又像一位漁翁,駕一葉輕舟,劈波斬浪,顛簸於江湖之上。
孫武夜以繼日地翻閱資料,廢寢忘食地伏案書寫,不厭其煩地求助於祖輩、父輩。
累了孫武就停下來,四處走走,練一套自創的孫子梅花拳。
有時孫武也和祖父孫書棋盤對弈,或談兵論書;有時躍馬揚鞭,馳騁於樂安大地,尋找靈感。
春去秋來,寒往暑至,一部鴻篇巨製終於在孫武的手中誕生了,雖然這還不是最後的定稿,但是已經基本確立了後來《孫子兵法》的框架和主要思想,後來的修改都是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修改。
《孫子兵法》內容博大精深,富含深刻的哲理,是孫武20多年勤於鑽研,善於總結,實地考察,加上虛心求教的結果,這其中凝聚著孫武超人的智慧和艱辛的汗水。
《孫子兵法》所蘊涵的軍事謀略思想和偉大的哲理,在戰爭史、哲學史及文化史上永遠放射著璀璨的光芒。
§§第五章 吳國拜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