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六韜》簡稱《六韜》,相傳是周文王的老師薑子牙所作。簡書以薑子牙答周文王、周武王父子問的形式寫成,全麵反映了薑太公的軍事韜略思想。
簡書分為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六個部分,故稱《六韜》。
太公《六韜》從戰略、戰術等方麵對軍事理論進行了係統、全麵的闡述,是成書較早、較完整的一部古代兵書。
理所當然,《六韜》也就成了孫武愛不釋手、並且重點研讀的軍事著作。
孫武自小就喜歡《六韜》。他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走進祖父偌大的書房時的情景,當時,孫武被屋內堆積如山的簡書驚呆了。
孫武看看這些,又摸摸那些,翻來覆去擺弄著這些竹簡,翻看著裏麵的內容。
祖父孫書見孫武如此喜歡簡書,為了培養孩子看書學習的良好習慣,同時也是希望孫武將來能夠繼承家學,把尚武家風發揚光大,就送給孫武了一套簡書,那正是薑太公的《六韜》。從此孫武便與這套簡書日夜相伴,形影不離。
由於《六韜》的內容過於龐大繁雜,剛開始看時,孫武隻揀裏麵關於戰爭的篇目翻看,理解得也很膚淺,並沒有覺得這部書有多麽了不起。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曆的增加,理解力的增強,孫武不再這樣認為,他感覺《六韜》裏麵講的東西非常深刻,看來非常樸素的理論,其實蘊涵著非常深刻的道理,因此孫武的理解也越來越深。
特別是這次孫武周遊列國回家後,再次捧起這套伴隨他20多年的兵書,感覺與以前閱讀的時候,有了很多差別,他從頭到尾進行了細細研讀,感想頗多,收獲頗大。
《六韜》雖然是兵書,但並非單純論兵、講武,而是“尚文韜”“重文伐”,強調文武兼備,先文後武。
《六韜》非常重視韜略,講究不戰而勝的智謀。不經過戰鬥而取得勝利,全軍沒有傷亡而取得勝利,如此神奇的用兵之道深深紮根在孫武的腦海裏。這也成為孫武以後談兵論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成為其軍事思想的主線。
《六韜》中關於賞罰分明,令行禁止的論述引起了孫武的共鳴。孫武從小就喜歡聽叔叔田穰苴斬莊賈立軍威、以法治軍的故事,所以對以法治軍十分讚同。
孫武認識到,將軍元帥治理軍隊,最根本的一點在於樹立威信,嚴明軍紀,做到上下一致,令行禁止,這樣才能管理好軍隊,打造鐵軍。隻有這樣的軍隊,才能做到攻必克,戰必勝。
另外,《六韜》中關於五行相生相克,陰陽相互轉化的理論,使孫武學到了更多的樸素的辯證法思想,並成功運用到自己的兵書寫作當中,使他的兵學理論更加完善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