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黃昏,涼風習習,天高雲淡。孫武信步登上樂安城,站定在雉堞旁。這時已經紅日西沉,他仰望天宇,隻見蒼穹渺渺,河漢茫茫,新月東升,星鬥璀璨。
孫武立誌做一個軍事家,他深深懂得要做一個軍事家,必須上知天文,下察地理,才能審時度勢,順天應人,運籌於帷幄之內,決勝於千裏之外。
漸漸地,整幅天象軌跡圖在孫武眼前清晰起來。還有說法是分列的28宿,按四方四象排列,順序是這樣的:
東方蒼龍七宿 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 鬥牛女虛危室璧
西方白虎七宿 奎婁胃昂畢觜參
南方朱雀七宿 井鬼柳星張翼軫
孫武久久地仰望著北鬥,北鬥星在不同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會出現在天空中不同的方位,但它卻總是圍著北極星轉動,所以北鬥可以用來辨別方向,定季節。
人們就是根據初昏時鬥柄所指的方向,來分辨季節的: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
這時,孫武記起了《尚書》中的一段話:“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意思就是說,太陽和月亮的運行,產生了四季變化。如果月亮從箕宿那裏經過,就會刮風,從畢宿那裏經過,就會下雨,這是天象的一種規律。
孫武領悟到,這些自然因素在軍事上對戰略部署、戰術應用、戰役指揮等起著一定的製約作用。因此,這一切對軍事家來說是應當知悉的。
神秘的天空嵌掛著數不清的星辰,孫武真想洞察它的全部奧妙。此時他的腦海裏浮現出了聽長輩講過的美麗的傳說故事:一個是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另一個是商星和參星的故事。
牛郎和織女是恩愛的夫妻,卻被隔在寬寬的銀河兩岸不得團聚,盼望著一年一次逢七夕的時候,渡過喜鵲架成的鵲橋去相會。
商星和參星的故事講的是高辛氏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閼伯,小兒子叫實沈,都住在曠林,不能相容,每天用武器互相攻打。
帝堯看到他們兩個人不和睦,於是就把閼伯遷移到商丘,居住在東方。把實沈遷移到大夏,居住在西方。
從那以後,閼伯、實沈兄弟二人互不相見了,這就是當初兄弟不和睦的後果。
由參星和商星的故事,孫武又聯想到齊國內的世族爭權奪勢,頓時省悟出天人感應的哲理。
孫武思索著,聯想著,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周圍的一切。漸漸地曙色曦微,啟明星出現在東方之上,天要亮了。他抖落身上的繁露,沐浴著朝霞晨光,大步走下樂安城樓。
此時,孫武驚異地發現,南天正中女星依然燦爛,與東方的啟明星遙相呼應。天象如此奇異,應該預示著什麽。
孫武忽然想起,與女星對應的應該是地上的吳國。現在吳國正在經曆著大的變革,孫武心中默默念道,看來一個強盛的吳國正崛起在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