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3、黃山的開山大師是誰

  如此絕美的黃山,是誰有幸最先看到的呢?誰是黃山的開山大師呢?

  黃山雖然美如天仙,但長期幽居,“養在深閨人未識”。由於偏處僻壤,交通阻塞,舊時舟車隔絕,遊人罕至,最初隻有善於攀援的金絲猴來遊。

  第一個來到黃山的是黃帝,黃山就是因為他而命名的。唐代有一本書叫《周書異記》,書中記述了軒轅黃帝和浮丘公、容成子在黟山采藥、煉丹,在光明頂之旁的煉丹峰上飛升上天的傳說。唐玄宗李隆基深感黟山神奇,於是,就在公元747年改“黟山”為“黃山”,取意“黃帝之山”。

  過了幾千年,黃山美麗的麵紗還是沒有被掀開。直到盛唐開元天寶年間,才有個詩人來到。即使在猿猴愁攀登的地方,這位詩人也不愁,他就是李白。他逸興橫飛,登上了蓮花峰。這是有文字記載的來到黃山的第一人。

  又數百年後,宋代有一位吳龍翰,“上丹崖萬仞之巔,夜宿蓮花峰頂。霜月洗空,一碧萬裏。”那時候白天登山,當天回不去,得在山頂露宿。

  明代地理學家和旅行家徐霞客,於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四十六年(1618年)兩次登臨黃山,有著名遊記流傳後世,使黃山名聞天下。徐霞客第一次遊覽是在初春時節,當時冰雪封凍,登山異常艱難,不能遍遊名勝。兩年以後,特地再次重遊,直至文殊院(今玉屏樓),攀登天都峰,飽覽黃山風光,歎為“生平奇覽”,曾說:“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可是這以後,大多數旅行家都沒能登上蓮花峰頂。

  三大主峰中的天都峰,海拔隻有1810米,卻最險峻,很少有人上去過。那時有一批詩人,結盟於天都峰下,稱天都社,詩寫了不少,可沒有一個人登上天都峰。登天都,有記載的,隻有普門法師、雲水僧、李匡台、方夜和徐霞客。

  那麽誰可以算做黃山的開山大師呢?曆史上比較普遍的看法是,普門和尚可以算做黃山的開山大師。

  普門是明朝的一個和尚,他原本在山西五台山,傳說一天他打坐參禪到深夜,正在閉目養性,似夢非夢時,忽見兩個童子從窗戶外邊進來,向他作揖行禮道:“我等乃文殊左右的金童玉女,特來恭請大師前往天下第一奇山――文殊古道場一遊。”說罷,金童玉女前導,普門隨後,出了禪房,上升雲端,飛越了條條江河,穿過了重重雲山。最後降落在玉屏峰上,金童玉女指著峰前一塊小平地說:“這裏是大師開創名山,宣揚佛法的勝妙寶地!”普門一夢醒來,立即起身,在禪室內來回踱步,回想剛才夢境,曆曆在目,記憶猶新,感到好生奇怪。他認為根據童子點化,此方不宜久留,應移居他山,重開道場,隨緣教化眾生。於是普門和尚就告別了五台,雲遊天下,尋找夢中的天下第一奇山。後來他來到黃山,每天身背幹糧,手拄禪杖,攀岩越嶺。當時黃山尚未開發,天都、蓮花諸峰的石級還沒修鑿,普門曆盡千險萬難,穿越了“飛來”“雲巢”等洞,攀登了天門坎、小心坡和一線天,總算到了玉屏峰。普門踏上玉屏峰,一看周圍環境,不覺失聲驚叫起來:“這不就是金童玉女夢中所指引的境界嗎?”這裏的一切,普門感到親切熟悉,奇怪的鬆石和浮蕩的雲霧,如舊友重逢。

  普門登上天都峰頂後,決定在玉屏峰建文殊院,在朱砂峰旁建慈光寺。現在不少遊覽黃山的主要道路、橋梁等都是在普門和尚開發的基礎上修建的,所以,普門是開發黃山貢獻最大的人。普門和尚入山,首先創建法海禪院,後受神宗皇帝敕賜,擴建護國慈光寺,費金四萬餘,殿宇金碧輝煌,有僧千人,為當時徽州、寧國兩府梵宇之冠。此後,普門又在玉屏峰前建造文殊院。明代黃山共建大小寺庵60餘座,相當於以前所建寺庵的總和。與此同時,還開山修路,初步形成南路溫泉至天海、北路鬆穀庵至天海、東路苦竹溪至北海和西路釣橋庵至溫泉的四條登山路線和簡易盤道,使以寺廟四大叢林為中心的景區建設,初具規模。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