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黃山鬆石生石長之謎

  黃山的美是中國人心目中的極品之美。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其中精華部分為154平方公裏,號稱“五百裏黃山”。中國的名山自漢武帝時起就有了五嶽之說,那時的黃山不在五嶽之列,直到五嶽名揚天下1000多年以後,黃山才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然而黃山宛若鬼斧神工般的絕代風華,使其他名山都無法與之比肩。黃山沒有富麗堂皇的廟宇,也沒有宏偉壯觀的禪院宮觀,僅以其自然風光便成就盛名。

  傳說女媧煉石補天,剩下一塊紫石,便化做一座黃山。黃山在秦朝以前叫三天子都,當時的居民都認為這座山隻有神仙才能上得去,平民百姓是上不去的,所以叫三天子都。到秦以後改稱黟山,黃山這個名字是唐明皇在公元747年親自下旨改的,因為傳說軒轅黃帝在這裏采藥煉丹,最後服下仙丹乘龍升天了。

  如此絕美的黃山,是誰有幸常住?黃山鬆是如何在花崗岩間找到生機的?徽墨為何能價比黃金?黃山的朱砂泉為什麽是紅色而芬芳的?黃山腳下那些神秘的洞窟到底和誰有關係?宏村的“牛形”規劃出自誰的創意?

  黃山是滄海遺珠,風光絕勝,在黃山的麵前,時空變得狹小,滄桑變得平淡,而那些難解的千古之謎也和黃山一樣的與眾不同,它們就飄蕩在黃山的美景中。

  黃山是大自然最完美的傑作,它是大自然的驕子,獨領天下奇山的風騷,就連黃山的鬆樹也是如此的與眾不同。黃山是無山不石,無石不鬆,無鬆不奇,鬆石相依。黃山鬆是黃山“四絕”之首,是黃山的象征,是黃山最奇特的景觀。隻是,如此絕美的黃山鬆,是如何長成的呢?

  在黃山北海景區的散花塢裏,一座孤立的石峰就像是一支毛筆,而石峰頂上恰巧生長有一棵奇鬆,於是人們把它們稱作“夢筆生花”。傳說,有年春天,李白來到黃山,見到北海山峰競秀,景色奇美,禁不住詩興大發,奮筆疾書,寫畢,便將毛筆順手一擲,那毛筆翻翻搖搖,從空中落下插入土中,就化成一座筆峰,筆尖的遺墨就化成了一棵鬆樹,矗立在散花塢中。後來,不知道什麽原因這棵夢筆鬆枯死了。2003年7月,27位植物專家用了8個小時,終於將一棵與夢筆鬆十分相像的鬆樹成功地移植到40米高的岩石柱上,讓“筆”依舊生花。

  黃山鬆的與眾不同首先在於它生長環境的與眾不同,其他地方的鬆樹是土裏生土裏長的,黃山鬆卻是石裏生石裏長的,“石裂為沙而產鬆,鬆三千年則化為石”。黃山的石與鬆是如此相依相存,沒有石就沒有鬆。

  黃山鬆生長在黃山的危崖亂石之中,雖然所吸收的營養十分不足,常年與風霜雨雪搏鬥,但仍堅強地生長著,長成千姿百態的形狀,長成了黃山的一道美麗的風景。可是有人將黃山鬆移植至庭院,悉心澆灌、百般嗬護,它卻奇態盡失,變成了普通的鬆樹。黃山鬆隻屬於黃山,隻屬於黃山的山石。為什麽隻有黃山的山石才能孕育出如此神奇的鬆樹呢?難道這山石有什麽奇特之處嗎?

  黃山鬆是由黃山獨特的地貌、氣候形成的一種鬆樹的變體。關於黃山鬆樹的記載,在中國的宋代就有了,1936年,植物學家夏緯英為它定名為“黃山鬆”,這一特有樹種才有了這樣一個和黃山相連的名字。黃山鬆大都生長在800米以上的峰石之上,可是在這堅硬冰冷的石頭上,黃山鬆是如何生長的呢?它們有什麽特殊的生存技巧嗎?

  黃山鬆的樹冠大多呈扁平狀,而且層次分明,鬆針較短,也比較粗,顏色呈墨綠色。這是為了抵抗紫外線的入侵,所以顏色長得較深,同時也起到增加熱能的作用,又有防寒的作用。據史書記載,黃山最低溫度曾達到零下28攝氏度,在這種低溫下黃山鬆能正常生長,就在於它的鬆針能夠吸收大量的熱能。

  黃山鬆有一個龐大的根係去到處吸取養料,其實這龐大的根係還有更重要的作用,因為植物的根在呼吸的時候會呼出二氧化碳,那根係越龐大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就越多,而花崗岩的主要成分除了矽酸鹽之外大多是碳酸鹽,這些不可溶性的碳酸鹽遇到二氧化碳和水之後就形成了可溶性的碳酸氫鹽,所以根係越發達溶解花崗岩的能力就越強,從而使它的根更能深深地紮入岩石裏頭。黃山的岩體含有大量的鉀,表麵看似缺水少肥的花崗岩體,實際上富含著植物生長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而黃山鬆的根係不斷分泌一種有機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礦物鹽分解出來為己所用。

  雖然黃山鬆有這樣龐大的根係去到處吸取養料,但是它的養料來源還是遠遠不足,花崗岩中雖然有著豐富的礦物質,但是缺少一種元素,那就是氮元素,而氮元素是生命構成的基本元素,沒有氮,氨基酸合成不了,生命也形成不了。那它的氮元素從哪裏來呢?主要來自於夏季的雷雨天氣,每當打雷下雨的時候,都會產生強電流和高電壓,這時候電流可達到幾千萬安培,電壓也可以達到幾億伏,在這種強電流和高電壓的作用下,空氣中遊離的氧和氮就形成了氮化物――亞硝基,鬆樹通過它的表皮吸收亞硝基來補充氮元素的不足。還有花草、樹葉腐爛後,也能分解成肥料。原來冰冷堅硬的石頭富含肥料,而空氣也為黃山鬆提供養分,還有落葉對黃山鬆的格外眷顧。所以,黃山鬆才成為了黃山的一道奇觀。

  鳥兒銜來一粒種子,借石頭縫隙的一點點水,和石縫的庇護,種子變成了一棵幼苗,它把根紮得很深很深,它的根一般比樹幹要長幾十倍,一棵不足一丈的黃山鬆,樹齡往往是上百年,甚至數百年。

  每一棵黃山鬆的每一根鬆針都濃縮了自然和時光的精華,所以黃山鬆是有名字的鬆樹,迎客鬆、送客鬆、蒲團鬆、鳳凰鬆、棋盤鬆、接引鬆、麒麟鬆、黑虎鬆、探海鬆或叫舞鬆,過去還曾有人編了《名鬆譜》一書,收錄了許多黃山鬆的名字,並且描述它的形態。而守護黃山鬆,則更像是嗬護孩子一樣,得一天24小時守護著。那棵樹齡超過1300歲、高達10米的迎客鬆,工作人員隨時都要對它周圍的環境進行監測,哪怕是一點兒細微的變化,都要詳細地記錄下來。

  在黃山,鬆總能越長越年輕,且越見飛揚,而山也不曾見老。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