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俊彥
謝道韞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晉時安西將軍謝奕之女,大書法家王羲之之子、左將軍王凝之之妻。東晉女文學家。她的叔父謝安石是當朝的宰相。
謝道韞從小好學,聰慧而有才辯。她出生在這樣的一個名門望族的大家庭,更是受到良好的家教,表現出非凡的才智。謝道韞的叔父謝安石是個文才武略兼備的東晉的重要棟梁,他對子侄們的成長極為關注,對他們的教育一刻也不敢鬆懈。他時常親自查問子侄們的讀書、習武情況,對他們提出極嚴格的要求,並經常教導他們,長大以後要報效國家。有一次,他看到侄女道韞正在讀《毛詩》,便試探性地問道:“你知道《毛詩》中何句最佳?”道韞不假思索地說道:“叔叔,我喜歡《毛詩》中的‘去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您意下如何?”謝安石表示滿意,點著頭問道:“你讀過《毛詩》,能背幾首我聽聽嗎?”道韞便一口氣背出了十多首。謝安石聽了,十分高興,連聲稱讚。他又反複囑咐說,讀詩不可囫圇吞棗,要舉一反三,能領會其中妙趣。並要她繼續努力,做到既會讀詩,又會作詩。有一年冬天,一夜北風刮過,竟紛紛揚揚地飄起了漫天雪花,猶如銀龍在空中翻騰。轉眼之間,漫山遍野就被白茫茫的雪花所覆蓋,整個世界都被銀裝素裹。每條街道、每家庭院也都積滿了厚厚的白雪。謝安石帶著侄兒、侄女一起來到庭院裏觀賞雪景,他們被這銀色的乾坤所陶醉。
孩子們在雪地裏追逐嬉戲時,謝安石在亭子裏舉杯獨酌,望著漫天飛舞的雪花不覺凝神沉思起來。謝道韞和哥哥謝朗也在雪地裏玩耍著,他們玩累了,便跑進亭子裏,借爐火取暖。謝安石看這兄妹倆玩興正濃,便打算趁機考一考他們學習詩文的實際水平如何,於是說道:“賞雪是很高雅的,不光是用眼睛去觀看這美麗的雪景,還應該用優美的詩詞去加以讚頌,才能把興致盡情地抒發出來,作為紀念。現在我以雪景為題說出一句有關雪的詩句,看你們兄妹倆誰能對答出來,你們看如何好?”道韞和謝朗都拍手叫好,他們兄妹倆都想在叔叔麵前顯示顯示自己的文才呢。
謝朗當時才八歲,他調皮地說:“叔叔你一定想好詩句了,這才來考我們的,對不?”謝安石笑道:“真是個機靈鬼。等下就看你們兩人的了!”聰慧的道韞說道:“我們敢和叔叔比試高下,叔叔請出上句!”謝安石高興地笑著飲了一口酒,提筆就寫道:“白雪紛紛何所似?”寫完就放下筆,口中又吟了一遍,問道:“你們好好想一想,這正下著的大雪,同什麽最相似呢?”謝朗搶著吟道:“撒鹽空中差可擬。”那意思是說,我看大雪就跟天下往下撒著的鹽粒差不多。說完就露出得意的神色,等待著叔叔的讚揚。謝安石輕輕地搖著頭說:“這個比喻不好,你想想看,誰有這麽大的本領,能從天上往地上撒鹽呢?再說鹽粒很重,怎麽能漫天飄舞呢?”幾句話說得謝朗怪不好意思的,他細想叔叔說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可是自己卻想不出更合適的比喻了。他不好意思地站在一旁,對妹妹謝道韞說道:“好妹妹,你準比我強。現在就看你的了。”
謝道韞怪不好意思地說道:“我倒是想好了一句,不知是否合適,說出來,若是不妥,請叔叔和哥哥不好見笑,不對的地方,還望叔叔指正。”謝安石看著活潑可愛的道韞,笑著說:“叔叔怎麽會笑話我的乖侄女呢,你聰明,好學,現在還隻有7歲,比喻的不確切叔叔也不會怪你,你就大膽地說出來吧!”說完,將一杯酒一飲而盡。道韞仰望著漫天飛舞的雪花,又眺望著潔白原野,隻見白茫茫一片,真個是千裏冰封,萬裏雪飄,整個大地都披上了銀裝。她輕輕地吟詠了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意思是說,我看這紛紛揚揚的大雪漫天飛舞,好像春天的柳絮,讓風吹得四處飛舞。
謝安石聽後立即拍手叫妙,“比喻得真好,真形象!合情、合理、十分貼切,恰到好處。”謝朗也跟著叔叔誇讚妹妹道:“你比喻得真好,我怎麽就想不出來呢?”謝安石把謝朗拉到身邊,親切地拍著他的頭問道:“你知道她這句詩好在什麽地方嗎?”謝朗搖搖頭說:“不知道。”“我講給你聽吧,第一,春天裏柳絮到處飛舞,白茫茫一片,跟雪花的顏色不是很相似嗎?第二,柳絮本身極輕,隨風飄飛,忽上忽下,時東時西,它飛舞的樣子和雪花不也是一樣嗎?所以,沒有別的東西比它更像雪花了。”謝安石滔滔不絕地講解著,謝朗聽著連連點頭,說妹妹真行。從此以後,“詠絮才女”謝道韞的美名就在天下傳開了。
東晉才女謝道韞的詠絮之才聞名天下,她把漫天飛舞的雪花比作春天裏輕盈的枊絮,傳神貼切,她叔叔也說:再沒有別的東西比柳絮更像雪花了,不但神似,更有意境,其構思可謂奇妙。
§§第八傑出的書畫家
我國曆代書法評價中,書品和人品是一個血肉相連的整體,人品曆來高於書品,書畫的成就是書畫家們學識、才能、品質高度融合的體現。
有德有才的書畫家們的藝術成就和高潔品質值得後人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