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曾國藩渾諳官場哲學

  李永秋

  曾國藩的祖輩以農耕為主,生活較為寬裕。曾國藩自幼天資聰明,勤奮好學,曾經“日以讀書為業”。22歲時,曾國藩考取秀才,並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他於28歲考中進士,從此步入仕途,並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

  10多年間,曾國藩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直閣事,內閣學士,稽察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可謂官運亨通。他10年7遷,連升10級,37歲時擢升禮部侍郎,官居二品。在這條仕途之路上,他算得上春風得意。然而在鹹豐二年(1852年),他的母親過世,他回鄉守孝。這個時候,在廣西起義的太平軍北上,橫掃湖南湘江流域。

  麵對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運動,清廷命曾國藩到長沙幫助湖南巡撫辦團練,以抵禦太平軍的進攻。他審時度勢,上書朝廷,說辦團練以不足以對付太平軍,而建議仿效明朝戚繼光的辦法組建新軍。獲準以後,他在湘潭地區以練勇為基礎,招募義兵,以當地儒生為軍官,組建陸軍13營、水師10營,加上勤雜人員共達1.7萬餘人的湘軍。他創立了一種“兵為將有”的軍事製度,士兵由軍官自行招募,士兵隻服從軍官,上下層層隸屬,而全軍將領隻服從曾國藩一人。鹹豐四年(1854年)以後,湘軍逐漸擔負起剿滅太平天國的重任。

  曾國藩率湘軍與太平軍作戰初期,經曆幾次嚴重的失敗,曾國藩本人幾次自殺,幸被部下救起。幾經轉折,湘軍才扭轉被動局麵,逐漸轉敗為勝,最終於同治三年(1864年)攻破天京,鎮壓了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起義。在鎮壓這次起義的過程中,他立下了汗馬功勞,被清廷封為一等毅勇侯,成為清代文人封武侯的第一人,同時加太子太傅、兵部尚書銜,又曆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曾國藩由一介書生而成為一個統領群倫的“中興”名臣。

  曾國藩等人的崛起,打破清王朝隻重用滿人,防範漢人的傳統,徹底改變了清朝的權力格局,對晚清政治、軍事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1870年,曾國藩奉旨查辦天津教案。在辦案的過程中,他殺國人,在洋人麵前委曲求全,因此被天下人斥為賣國賊。同年冬天,曾國藩在一片咒罵聲中回到南京,第3次就任兩江總督。

  曾國藩是洋務運動的最早發起者。在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的過程中,他非常重視使用西洋槍炮和艦船,提出“師夷智以造炮製船”的口號,先後設立安慶軍械所、江南機器製造局等近代軍工企業,仿製洋槍洋炮。洋務運動沒有能挽救大清王朝的滅亡,卻在客觀上推進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

  曾國藩為後人所推崇,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其為人。他的個人修養達到很高的境界,他博覽群書,才華橫溢,勤於求教,不恥下問,經常以“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獲,但問耕耘”之語警醒自己。他在家書中常用“勤”、“儉”、“謙”3個字來教育子女,用“誠”字教育弟子。在交友方麵,曾國藩也有獨到見解,他認為交友要“推誠守正,委曲含宏,而無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宜,不可輕取人財”,“要集思廣益,兼聽而不失聰”。同時,曾國藩在理學研究方麵造詣頗深。

  作為清王朝由盛世轉為沒落、衰敗的過渡、動蕩時期的重要人物,曾國藩對於當時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麵都產生了深刻影響。由於曾國藩等人的力挽狂瀾,清朝才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麵。曾國藩畢生追求立德、立功、立言,是儒學文化最典型的實踐者。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實現了書生報國的願望。

  曾國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個人的修養。他以“修身立誌,儲才養望”激勵自己,奠定了做大事業的基礎。修即修身,他的修身功課為誠、敬、靜、謹、恒;立即立誌;儲即儲備才幹;養即培養聲望,也就是所謂的知名度。

  曾國藩一生極善於抓住機遇,做大做強自己的事業。在事業發展過程中遭遇磨難時,他又強調:“打脫牙齒和血吞。”這使得他能夠屢敗屢戰,贏來最後的勝利。但他在成功後不居功,謙退自抑,使自己不致遭到無謂的戕害。

  §§第五智慧思想家

  他們都是我國古代思想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們的思想和著作對我國曆代乃至整個東方各派思想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是中華民族及全人類思想史上的燦爛篇章。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